有一首著名的古印度史詩《摩訶巴拉塔》(Mahabarata,譯為《摩訶婆羅多》,古印度梵文敘事詩,譯為“偉大的帕拉塔國王的後裔”,描寫了潘杜和庫魯部落爭奪王位的鬥爭,以及《羅摩衍那》和兩首印度詩歌),寫於西元前15年, 大約 3,500 年前。據說書中記載的歷史事實比書的寫作早了2000年,也就是說,書中的事件發生在5000多年前。
印度教史詩《摩訶婆羅多》寫於 3,000 多年前,描繪了激烈的戰鬥,這幅插圖描繪了眾神在飛毯上觀看戰鬥的場景。
這本書講述了居住在印度恆河上游的科拉瓦人和潘達瓦人、弗裡希尼人和安哈卡人之間的兩場激烈戰爭。 令人費解和驚訝的是,從這兩場戰爭的描述來看,這是一場核戰爭!
書中的第一場戰爭是這樣描述的:英勇的阿特瓦坦,牢牢地坐在維瑪納(一種類似飛機的飛機)上,降落在水中,發射了Agnya,一種類似飛彈的飛彈,可以在敵人身上產生並輻射密集的火焰箭,就像暴雨一樣,以無限的力量籠罩著敵人。 突然,潘達瓦上空迅速形成了乙個濃密的陰影,天空一片漆黑,黑暗中所有的指南針都毫無用處,然後一陣猛烈的風開始吹來,呼嘯而起,揚起塵土和礫石,鳥兒......瘋狂似乎天塌下來了。 太陽彷彿在天空中搖曳,這件兵器散發出可怕的灼熱,震天震山,廣袤無垠,動物被燒成畸形,河流沸騰,魚蝦被燙死。 當火箭爆發時,它們像雷聲一樣咆哮,像燒焦的樹幹一樣燃燒著敵軍士兵。 」
如果說阿特瓦坦襲擊的後果就像一場大火風暴,那麼襲擊的後果就是一枚核彈和一次發射。
對第二次戰爭的描述更加可怕和可怕:古爾卡騎著快速的維馬納,向三個敵方城市發射了一枚飛彈。 這枚飛彈彷彿擁有整個宇宙的力量,亮度如萬個太陽,煙花柱滾滾而上,無比壯觀。 屍體被燒得面目全非,頭髮和指甲脫落,陶瓷爆裂,飛鳥被高溫燒焦。 為了逃避死亡,戰士們跳入河中清洗自己和**。
後來,考古學家在恆河上游發現了許多燒焦的廢墟,那裡發生了戰鬥。 這些廢墟中的大塊岩石粘在一起,表面不平整。 我們知道,要使岩石融化,最低溫度必須達到1800攝氏度。 普通的火是達不到這個溫度的,只有原子彈的核**才能達到!
在德肯森林中,還發現了許多燒焦的廢墟。 廢墟的牆壁像玻璃一樣結晶而光滑,建築物內部的石製家具是玻璃的。 除印度外,在古巴、撒哈拉沙漠和蒙古的戈壁也發現了類似的遺址。 廢墟中的玻璃石與今天核試驗場中的玻璃石一模一樣。
從這些與史料記載相符的考古發現中,我們可以推斷出,5000多年前,人類在印度也發展出了高度文明,對核能的應用非常熟悉,但最終卻被濫用權力和利益,被毀滅了。 相較於當時在非洲奧克洛發現的20億年前的核反應堆,人類既能將其用於和平目的,又能利用自然地形堆砌核廢料,而這種高水平的物質文明,顯然是在相對高層次的精神文明下發展起來的, 500,000 年的運作代表著 500,000 年的和平與繁榮。否則,正如史詩中所描述的那樣,用核**互相攻擊可能會在不到50年的時間裡被摧毀! 現代人類從事核能技術才幾十年,關於核廢料的爭論無休止,我們真的應該感到羞愧,更不用說其他東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