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洲人建立的清朝,得以從遼東一隅的少數民族政權發展成為乙個統一的封建王朝。
在這些被降職的將領中,“三順王”,即孔有德、耿仲明、尚可熙,無疑是非常特殊的存在。
這三個人最初只是明朝毛文龍的將領,官銜只有副將和參謀級別,只能算是中級武官,但在“五橋兵變”向清朝投降後,他們成為了清軍的骨幹和支柱, 後來他們甚至被冠以“不同姓氏的國王”和“不同種族的國王”的稱號,可見清廷對他們的重視。
相應地,作為當時遼東明朝最高階別的將領,冀遼都督洪成重和將軍級高階武官祖大壽投降,無論是權力、地位,還是爵位,都遠不能與“清初三順王”相提並論。
而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歸根結底是投降的“價值”不同。
在網際網絡上)。
有兩家公司正在進行激烈的市場競爭,一家是曾經壟斷行業,但由於管理陳舊、內部混亂和危機不斷而走下坡路的傳統企業,另一家是剛剛起步並試圖搶占市場的初創公司。
這時,乙個傳統公司內部的團隊,因為被其他內部團隊排擠,主動跳槽到這家創業公司,他們不是空手套白狼過來的“赤裸裸的指揮官”,而是帶著團隊,有資金,有技術,甚至帶來了創業公司團隊數量的十分之一左右。 轉換後,這些團隊解決了許多初創公司無法解決的技術問題,他們在獲得市場力量方面做得很好。 在這樣的情況下,可想而知,這個團隊的領導必然會受到優待,或者說,這些人獲得的原有股份,將享有創始團隊或核心管理層的稱號。
在網際網絡上)。
對應的是,這家傳統公司內部的同乙個團隊,在公司瀕臨破產的邊緣,與創業公司經歷了一場激烈的商業戰,不僅一無所獲,而且團隊領導也被迫走投無路,在這種情況下,也選擇了叛逃到這家逐漸做大做強的創業公司。 結果也是可以預見的,就算這些人有能力,在傳統企業有輝煌的業績,現在也只是這家公司更高層次的職業經理人,地位和待遇也必然無法與前輩相提並論。
通過這個例子的類比,我們不難發現,“三順王”,即孔有德、耿仲明、尚可熙,屬於前者; 而洪成疇和祖大壽則屬於後者。
在網際網絡上)。
孔有德、耿仲明、尚克西都曾是明代東江鎮將軍毛文龍的將領,也被毛文龍收養為養孫,並改姓“毛”,分別稱為“毛永史”、“毛有傑”和“毛永熙”。 在毛文龍的領導下,他們也被重用和提拔,並開始擔任軍事職務。
然而,在後金天宗第二年(1628年),時任吉寮都督的袁崇煥“計畫斬首毛文龍”,安排陳繼勝等人協助治理東江。
可以說,袁崇煥殺了毛文龍之後,並沒有很好地處理善後事宜,沒有有效安撫和安置東江鎮,這也成為後來一系列嚴重後果的重要導火索。
在網際網絡上)。
金天宗五年(1631年),大凌河之戰爆發,黃太極率軍包圍祖大壽鎮守的大凌河城。 接到朝廷的旨意後,登來都督孫遠華緊急命令已經臣服於他指揮的孔有德率軍北上支援祖大壽。
然而,孔有德率領的遼軍與山東當地的登來軍矛盾深厚,天氣寒冷,孔有德軍的後勤問題。 隨後,孔有德的手下因為乙隻雞而與朝廷重要大臣王向春懷恨在心,然後開始被各方排擠打壓。 在這種情況下,孔友德在將領的勸說下發動兵變,率兵返回山東,以耿仲明為內應,拿下登州。
這就是著名的“武橋兵變”。
在網際網絡上)。
吳橋兵變後,在以孔有德、耿忠明、毛文龍之子毛成祿等為首的一批遼東老將領的帶領下,迅速拉起了一支近萬人的隊伍,開始武裝化分化,持續了一年多,導致山東半島被打得一片狼藉, 而明朝也付出了巨大的損失和代價。
此後,明朝從四面八方調動兵力,開始鎮壓叛軍,包括祖大壽的弟弟祖大比、吳湘、吳三桂父子,以及後來非常有名的劉良佐、劉澤清等人,都參與了鎮壓孔有德和耿仲明。
最終,在無望突圍的情況下,孔有德和耿仲明選擇出海,渡過渤海灣,最終在鴨綠江口向後金剃光頭發,在後金天宗七年(1633年)正式臣服後金。
當皇太極得知孔有德等人率領眾人投降時,非常激動,不僅出城十里迎接他,還讓孔有德、耿仲明率領他們所管轄的兵馬,並給他們起了個“天福兵”的稱號。 後晉天宗八年(1634年),尚可西在受到各方面的困擾和排擠後,也選擇了向後晉投降,黃太極也熱烈歡迎尚可熙的到來,並給他的軍隊起了個“天竺兵”的稱號。
在網際網絡上)。
孔有德、耿仲明、尚克熙向後晉朝投降,可以說是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首先,緊隨其後的是一大批懂得製造火炮和艦船的工匠,這讓明朝在火器和航運方面的絕對優勢消失了。
在此之前,寧遠之戰、寧津之戰後的金國慘敗,都與火器兵力的匱乏有關,而皮島、覺華島之所以能夠成為明朝的海外據點,也與後晉沒有航海技術有關。 如今,明朝在裝備上的優勢已經喪失,海上航線的壟斷地位也被打破,這對明清戰局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
在網際網絡上)。
其次,他們三人帶來的兵馬,擴大了後津的兵力。
這些人在隨後的征服朝鮮、松津戰爭、進南清李自成和張憲忠、平定南明小朝廷等一系列戰爭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再次,皇太極對他們三人的分量,也極大地刺激了明朝的**和將領,也為後來投降清朝的**將領樹立了榜樣和榜樣,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宣傳作用。
在網際網絡上)。
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極正式改名皇帝,建立清朝,冊封這三人為王,其中孔有德為公順王,尚克熙為直順王,耿仲明為懷順王。 至此,“三順王”正式誕生,而順治帝年間,這三個人的稱號也改為定南王、平南王和靖南王。
其中,除了死在桂林的孔有德全家被屠殺,只有乙個女兒孔思珍逃脫,隨後皇室血統被取消,耿仲明和尚克西的後代都參加了康熙時期的“三藩之亂”。
在網際網絡上)。
清朝崇德七年(1642年),決定明清兩朝命運的松津之戰以清朝的徹底勝利而告終,明軍幾乎全軍覆沒,主將洪承疇被俘。
此時的明朝已經瀕臨滅亡,關奈地區已經被李自成和張憲忠的農民軍蹂躪,如今又在“松津戰爭”中慘敗。
最終,不僅出於對明朝和崇禎皇帝的極大失望,也是為了希望自己能夠繼續施展野心,洪承重選擇了向皇太極投降。 而祖大壽,早在十年前的大嶺河之戰中,就有過一次騙人的投降經歷,然後又回到了明朝,這次投降之後,祖大壽也選擇了安心的回順。
在網際網絡上)。
然而,皇太極時期的洪成疇和祖大壽並沒有被重用。
一方面,皇太極對兩人依舊提防,相當警惕; 另一方面,此時的清朝漢將,不僅有孔有德、耿忠明、尚克西、范文成等有能力的官員,包括李永芳的兒子巴彥、佟陽正的兒子佟圖來等,也紛紛湧現出來,更加受人信任和尊敬,所以留給洪承疇和祖大壽發揮的空間還是非常有限的。
在網際網絡上)。
因此,即使明朝洪承疇是以兵部尚書封號的冀遼都督,祖大壽也是大軍級別的高階將領,軍銜地位遠遠超過孔有德等人,但在清朝朝廷中, 它不再是過去的樣子。
與“三順王”相比,洪成疇和祖大壽的化身被打敗投降,只有“光柱統帥”親自來,而此時,“明朝清興”的勢勢已經不可逆轉,他們的到來只是“錦上添花”。 遠不如“三順王”投降時的“雪中送炭”那麼重要,所以賞賜不轉移是必然的。
在網際網絡上)。
吳三桂之所以能夠被清朝加冕為王,是因為當時的特殊情況。
清順治元年(1644年),李自成率軍攻克北京,崇禎皇帝上吊自殺,正統的明朝滅亡。
在這種情況下,吳三桂先是向李自成的大順農民軍政投降,但聽說父親被折磨,妃子陳媛媛被劉宗民占領後,毅然決定與李自誠決一死戰。
早在“松津戰爭”之後,清朝就開始招攬吳三桂,但吳三桂始終不為所動,這次還以“借兵”的名義向清軍求助。 不過,清朝這邊的多爾貢,始終堅持只接受投降,不接受“借兵”,同時又是陳冰山海關。
在網際網絡上)。
在“山海關之戰”中,吳三桂和李自成在戰鬥中,他們自覺地在戰鬥前向清朝投降,因此在吳三桂的帶領下,清軍得以進入山海關,擊敗了李自成。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不僅要贏得吳三桂的臣服投降,也是為了更好地為清朝而戰,在明朝已經是平西伯的吳三桂被封為平西王,之後他也跟著清軍南下,成為剿滅李自成和南明政權的先鋒。
比起洪成疇和祖大壽,吳三桂能成為王的關鍵在於,吳三桂手中掌握著精銳的關寧鐵騎兵,佔據了非常重要的戰略要地——山海關,能發揮的價值遠不止這兩人,而吳三桂被投降了,既然是投降, 付出的代價和籌碼,勢必會高於交出的籌碼。所以,吳三桂可以加冕為王,但洪成玄和祖大壽卻不能。
在網際網絡上)。
綜上所述,投降時,最重要的不是“官位”,而是它所有的“價值”,這也是孔有德、耿忠明、尚克西和吳三桂能夠加冕為王的根本原因,而洪承重和祖大壽等人卻沒有受到這樣的待遇。
而其中,除了發動“三藩之亂”的吳三桂之外,幾乎所有人都進入了《二臣傳》。 無論是自殺殉國的孔有德,還是寧死不參加兒子叛亂的尚克熙,甚至是憑藉自身力量重新被重任重任並成為“五省經濟戰略”的洪成重,都不可避免地躋身其中。
對他們的重用,就是對他們的“價值”的利用,到頭來,他們的“行為”也需要作為忠誠和愛國的“反面教材”,而這些人必然會再次被“價值利用”,畢竟歸根結底,這些都只是政治統治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