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很多人經常嗤之以鼻:考古學,不就是持證盜墓嗎? 天天挖祖墳和盜墓賊有什麼區別? 有些人甚至扒起人的牙齒和智慧,隨波逐流,肆意進行人身攻擊和謾罵。 但是,我想強調的是,考古學家不是有執照的盜墓賊,兩者之間有本質的區別。
考古學家以“搶救和挖掘被毀古墓、文化遺址等歷史遺跡,挖掘歷史知識,還原歷史真相”為己任,按照規範程式開展相關考古工作,具有保護性質。 盜墓賊只在乎那些貴重的陪葬品,並不“憐香惜玉”古墓文化遺址本身,甚至故意毀壞它們。 至於盜墓賊**,無論電影中的盜墓賊有多好,無論他們的道德有多好,都是虛構的。 現實中,盜墓賊上不了臺,不僅缺乏道德,還犯罪。 講幾個盜墓的故事,更讓人印象深刻!
《晉書》記載:晉太康帝二年(公元281年),濟鈞人不得盜用魏襄王的陵墓和魏安歷王的陵墓。 據說,他沒有開啟墳墓後,就發現到處都是竹簡,為了找到墓裡的金銀寶物,他毫不猶豫地用竹簡當火把。 結果,許多先秦史蹟被抹去。 後來,竹簡的殘餘物被荀勉、舒暉等儒家學者整理出來,編成《編年史》、《周書》、《穆天子傳》等共75卷(章)的書籍,其中許多顛覆了《史記》的記載。
時間又到了**時期,軍閥孫殿英以軍演的名義,肆無忌憚地挖掘了清東陵,這就是著名的東陵盜寶案。 在挖掘慈禧的墳墓時,陵墓大門被直接炸開了。 這群官賊只是翻找寶物,把慈禧的屍體扔在地上,隨意踐踏,在墓裡掠奪了上千件寶物。
另乙個著名的例子:曾侯爵的鐘,由於考古發掘而完整儲存下來,將永遠載入史冊。 其實在春秋時期和戰國時期的墓葬中,祭祀器具的套數不少,尤其是青銅鐘,從過去的考古學來看,只要墓葬被盜,鐘聲肯定無法完好無損,要麼全部被盜,散落在世界各地, 或者被砸碎,只留下零散的碎片。陝西鳳翔秦公一號墓考古發掘後得知,銅鐘被盜墓賊偷走,只留下28塊殘石,應該被古墓盜賊扔到一邊。 上世紀90年代,甘肅省歷縣大寶子山兩座秦公墓被當地村民盜挖,數百件禮器被轉售砸在現場搶走不走。
湖北隨州鼓墩曾侯彝墓因其從未被盜,經過正式的考古發掘出土了一整套青銅鐘,考古學家經過努力將其還原原貌,經過研究更是令人驚訝的發現:早在戰國初期,中國人就已經掌握了跨越五個半八度音階的音域, 十二個半音完成複雜的**技術,而這套青銅鐘仍能正常演奏,進一步證明了中國古代文明的輝煌。鐘上的銘文,解開了兩千多年前困擾世界的“曾綏之謎”! 想想看,如果曾侯的墳墓被盜墓賊挖出來,他們會怎麼做? 按照慣例,凡是能拿走的都被拿走,不能拿走的不能被子孫後代貶低,這樣就毀了東西。 然後,這些向我們揭示中華文明的珍貴歷史遺跡從此消失了,化作了“綠煙”。 這不是乙個巨大的遺憾嗎?
但不可否認的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由於歷史的侷限性和技術的缺乏,一些文物遭到破壞,甚至萬曆皇帝的骨頭都被燒毀,但畢竟是孤立的案例,中國人懂得吃溝長智。 現行文物保護政策,不是積極挖掘古墓,尤其是皇陵。 我們相信,隨著科技的發展,文物的保護和修復將越來越成熟。
所以,以後誰說“考古學是盜墓的憑證”,就要被毫不客氣地罵回去——你不僅傻,而且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