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討論的是“新的質量生產力”。

Mondo 科技 更新 2024-03-01

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的硬道理,需要以新的生產力理論為指導。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中,總書記強調,“發展高質量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實踐中形成了新的質量生產力,為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動力和支撐”。 總書記的重要論述,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加深了對生產力發展規律的認識,進一步豐富了經濟思想的內涵,為開拓發展新領域、新軌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提供了科學指導。 加快發展新的素質生產力,是新時代新征程中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客觀要求,是推動生產力迭代公升級、實現現代化的必然選擇。

深刻領會生產力新素質的基本內涵。

新的質量生產力代表了先進生產力的進化方向,是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配置、產業轉型公升級所催生的先進生產力的質量。 新的質量生產力以勞動者、勞動材料、勞動物件及其最優組合的飛躍為基本內涵,具有強大的發展動力,能夠引領社會生產新時代的開創。

更高質量的工人是新生產力的首要要素。 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最決定性的因素,生產力的新素質對工人的知識和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發展新的質量生產力,需要能夠創造新的質量生產力、引領世界科技前沿、創新創造新的生產工具的戰略人才,既有顛覆性科學認識和技術創造取得重大突破的頂尖科技人才,也有一流科技帶頭人才和取得卓越成就的青年科技人才在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領域的貢獻;要能夠掌握具有多維知識結構、精通新型生產工具的新型優質生產資料應用人才,包括以優秀工程師為代表的工程技術人才和以大國工匠為代表的技術工人。

高科技的勞動資料是提高生產力質量的動力源泉。 生產工具的科學技術屬性的強弱是區分新生產力和傳統生產力的重要標誌。 新一代資訊科技、先進製造技術、新材料技術的融合應用,催生了一大批更智慧型、更高效、更低碳、更安全的新型生產工具,進一步解放了勞動者,削弱了自然條件對生產活動的限制,大大拓展了生產空間。 為形成新的優質生產力提供物質條件。特別是工業網際網絡、工業軟體等非物理生產工具的廣泛應用,極大地豐富了生產工具的效能,推動了製造過程向智慧型化,使製造正規化從規模化生產轉向規模化定製,將生產力提公升到乙個新的水平。

勞動物件的範圍越廣,新的定性生產力的物質基礎就越大。 勞動物件是生產活動的基礎和前提。 由於科技創新的廣度、深度、精度和速度,勞動物件的種類和形式都得到了極大的擴充套件。 一方面,人類從自然界獲取物質和能源的手段更加先進,利用和改造自然的範圍擴大到深空、深海、地球深處等。 另一方面,人類不斷通過勞動創造新的物質材料,並將其轉化為勞動物件,這大大提高了生產力。 例如,資料作為新的生產要素,成為勞動的重要物件,不僅直接創造了社會價值,而且通過與其他生產要素的結合和整合,進一步放大了價值創造效應。

勞動者、勞動材料、勞動物件、科學技術、管理等因素,在生產力的形成過程中都是必不可少的。 只有當生產力要素實現高效協調時,才能迸發出更強大的生產力。 在一系列新技術的驅動下,新型質量生產力引領生產主體、生產工具、生產物件和生產方式的轉型和調整,促進勞動力、資本、土地、知識、技術、管理、資料等要素的便捷流動、網路共享、系統整合、協同開發和高效利用,可有效降低交易成本,大幅提高效率資源配置和全要素生產率。

深刻把握生產力新素質的主要特點。

與傳統生產力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新型優質生產力是創新引領、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和生產力發展道路的先進生產力,具有高技術、高效率、高質量的特點。

以創新為第一動力,形成高科技生產力。 科技創新深刻地重塑了生產力的基本要素,催生了新產業、新業態,推動了生產力向更高、更先進的質向發展。 新型質量生產力是科技創新起主導作用的生產力,要以重大科技創新為導向,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加快科技創新成果向實實在在的生產力轉化。近年來,我國科技創新能力穩步提公升,在載人航天、量子資訊、核電技術、大型飛機製造等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

以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為主要載體,形成高效生產力。 產業是生產力轉型的具體體現,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的不斷迭代公升級是生產力跨越的重要支撐。 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作為引領產業公升級和未來發展的新支柱和新賽道,具有更高的效率、主動創新、技術密集型、高階價值和廣闊的前景,為新型優質生產力的發展和成長提供了巨大的空間。 近年來,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蓬勃發展,2022年增加值佔GDP比重超過13%,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等重點領域發展加速,在數字經濟等新興領域形成一定的領先優勢。 中國期待規劃未來產業發展,推進技術創新、研發模式、生產模式、商業模式、組織架構等方面的全面創新,不斷夯實發展新品質生產力的產業基礎。

以新供新需的高水平動態平衡為立足點,形成高質量的生產力。 供求的有效匹配是社會生產良性迴圈的重要標誌。 社會供給能力和需求實現的程度受到生產力發展的制約,只有依靠高水平的生產力,才能實現高水平的供需動態平衡。 目前,我國大部分領域“有沒有”的問題已基本解決,“好不好”的問題日益突出,客觀上要求形成需求驅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新平衡。 一方面,新需求對供給公升級、拉動和刺激新供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並撬動了生產率的飛躍; 另一方面,基於生產力新品質的新供給,可以提供更多優質、高效能、高可靠性、高安全性、高環保的產品和服務,更好地滿足和創造有效需求。 加快發展新的優質生產力,符合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有利於實現國民經濟良性迴圈,更好地發揮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增強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的可持續性。

著力為新品質生產力的發展造勢。

培育和加強新的優質生產力是一項長期任務,也是乙個系統工程。 要堅持制度觀,堅持以實體經濟為基礎,以科技創新為核心,以產業公升級為方向,努力推動勞動者、勞動材料、勞動物件及其最優組合的跨越和質變。

正確處理發展高質量生產力的一系列重大關係。 一是要處理好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關係。 要形成適應新型優質生產力發展要求的新型生產關係,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地發揮市場主導作用,加快構建有利於發展高質量新生產力的體制機制。 二是要處理好新素質生產力各要素之間的關係。 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的支撐和引領作用,培育新型勞動者,創造新的生產工具,拓展新的勞動物件,促進新的質量生產要素的高效協調和匹配。 三是處理好自主創新與開放式創新的關係。 堅持自主創新與開放式創新的協同作用,大力推進開放環境下的自主創新,用好全球創新資源,加快構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開放式創新生態圈。 第四,要處理好新的優質生產力與傳統生產力的關係。 促進“二者”整體發展,及時將科技創新成果應用於特定行業和產業鏈,一方面培育做大新興產業,布局建設未來產業,另一方面對傳統產業進行改造公升級,構建誠信的現代產業體系, 先進性和安全性。

培養新型勞動力。 促進教育、科技、人才有效融合發展,打造與新生產力發展相匹配的新型勞動力隊伍,激發職工的創造力和主動性。 堅持教育優先發展,著力培養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更多戰略科學家、一流科技帶頭人才和一支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後備軍。 探索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世界一流工程師培養體系,推進職業教育、產教、科教融合,探索實施高校與企業共培高素質交叉工程人才的有效機制,持續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實施更加積極、開放、有效的人才政策,探索建立與國際接軌的全球人才招聘體系,加大國家科技計畫開放力度,鼓勵外資企業和在華外國科技人才承擔和參與科技專案,搭建全球各類人才創業的平台。

創造和應用更具技術性的勞動手段。 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牢牢抓住自主創新的“牛鼻子”,推動勞動材料迭代公升級。 充分發揮國家重大科技創新組織者作用,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凝聚各方開展原創性、引領性的科技攻關,創造更多引領發展優質新型生產力的“硬技術”。 充分發揮企業在新型生產工具開發應用中的主力軍作用,加強創新要素整合和科技成果轉化,構建以龍頭企業為主導、高校院所支撐、各類創新主體協同的創新聯合體,加快科技成果向實實在在生產力的轉化。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推動行業數位化轉型深度化,加強人工智慧、大資料、物聯網、工業網際網絡等數字技術的融合應用,大力推進數位化、網路化、智慧型化生產工具應用,加快建設數位化車間和智慧型製造示範工廠。

擴大勞動物件的範圍。 著眼於培育和拓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擴大勞動物件的種類和形態,可以不斷開拓生產活動的新領域、新軌道,夯實發展高質量生產力的物質基礎。 要深入實施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展示專案,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著力打造新一代資訊科技、人工智慧、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階裝備、綠色環保等新增長引擎,強化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在全球價值鏈中的技術和產業優勢。 從國家戰略層面加強未來產業統籌規劃,組織實施類腦智慧型、量子資訊、基因技術、未來網路、深海航天發展等前沿科技和產業轉型領域未來產業孵化加速計畫,開展前沿技術與顛覆性技術多路徑探索與交叉融合; 從而做好生產力儲備。

促進生產力要素之間更高水平的協同作用。 適應發展新型優質生產力的要求,促進產業組織和產業形態的轉型和調整,不斷提高生產要素組合效率,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要做大做強一批產業相關性大、國際競爭力強的龍頭骨幹企業和產業鏈可控的生態龍頭企業,培育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單項冠軍”企業,鼓勵龍頭企業和骨幹企業在產業鏈整合中發揮好作用,實現大產業鏈整合發展。中型企業。依託生產要素自由流動、協同共享、高效利用,推動生產組織向平台、網路、生態轉型,打造廣泛參與、資源共享、精準匹配、緊密合作的產業生態圈,加速全產業鏈價值協同和價值共創。 積極發揮資料要素“融合主體”作用,推動現有業態與數字業態跨界融合,衍生和疊加新環節、新鏈條、新活動業態,加快發展智慧型製造、數位化**、智慧物流、智慧農業等新業態,促進精準供應、優質供給, 更好地滿足和創造新的需求。

相關問題答案

    新的生產力質量中的“新”在哪裡?

    超新聞 記者夏丹.新質量生產力 經濟工作會議 浙江省委經濟工作會議頻頻出現在熱詞中。當前,以科技創新為主導的現代工業體系建設已提公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準確認識和發展新的優質生產力具有重要意義。浙江在發展新型優質生產力方面有哪些優勢?有什麼缺點?雍金軍採訪了浙江省發展規劃研究院副院長藍建平。雍進軍 今...

    加快發展新型優質生產力

    月日,合肥市召開動員大會,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加快發展新型優質生產力。會議邀請了大眾安徽 景和整合 維信諾 華盛新能源 科大訊飛 三羊集團等家企業代表發言,合肥高新區 合肥市科技局 合肥市實業投資集團分別作交流發言。今天能夠參加新質量生產力大會並發言,是對我們的肯定和鞭策,特別是關於創造優秀一流經營...

    了解新質量生產力的內涵

    加快形成新的質量生產力,是我國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機遇,構建現代工業體系,進而全面塑造發展新優勢的關鍵。要充分發揮完整產業體系和超大規模市場的優勢,加快培育新的優質生產力。新的質量生產力是先進生產力的具體體現,可以從 新 和 質量 兩個方面來理解。從 新 的角度來看,新型質量生產力的內在要求是創新,它...

    企業如何理解“新型質量生產力”?

    新質量生產力 是年月東北考察時提出的新概念。原話是 積極培育新能源 新材料 先進製造 電子資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培育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的質量生產力,增強發展新動能。年月,經濟工作會議再次強調 新型質量生產力 原話是 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特別是要用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推動新產業 新模式 新...

    20240207新優質生產力主題股

    新型質量生產力是指在科技發展和資訊化過程中通過創新變革而產生的新型生產力。.腦機介面。腦機介面 BMI 或腦機介面 BCI 是一種在人或動物大腦與外部裝置之間建立直接連線途徑的技術。創新醫療 年月,成立合資公司 腦機介面 專案公司,持股 新知認知 是上海類腦晶元產研平台的最大股東。三博神經內科 神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