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退出電動汽車專案的訊息震驚了世界。 雷軍驚呼道:震驚。
蘋果公司在製造汽車方面投入了大量資金,並且已經開發了十年。 你怎麼能說如果你不做,你就不會做呢? 這是突然的。
在美國,不僅蘋果退出了電動汽車市場,通用汽車和福特等老牌汽車製造商也推遲了電動汽車投資並撤回了生產計畫。 汽車租賃巨頭赫茲(Hertz)也宣布計畫銷售20,000輛電動汽車,佔其美國電動汽車車隊的三分之一。
拜登**將放寬其2030年減少尾氣排放和增加電動汽車銷量的目標。
在他的競選活動中,川普明確支援汽油車的發展。
歐洲也在做同樣的事情。 梅赫西迪賓士近日宣布,將調整已制定的2030年全面電動化計畫,並決定在未來十年內專注於燃油車的發展。 寶馬還宣布放棄只生產電動汽車的計畫。 儘管大眾汽車沒有明確表示,但其有軌電車專案正在虧損。
歐洲到2035年逐步淘汰汽油動力汽車的計畫也被取消。
日本東邊的鄰居豐田一直反對電動汽車,今年要推出的新產品都是燃油車,而且沒有乙個是電動汽車。
放眼整個美國和歐洲,似乎只有特斯拉這個孤零零的幼苗在玩電動車,似乎有蓮花戟獨自徘徊的味道。
美國和歐洲之所以如此“一致”放棄電動汽車專案並回頭,是因為電動汽車技術不成熟,價格昂貴,車企虧損,充電系統等配套設施不完善,市場認可度低。 等一會。
但有乙個明顯的因素,他們不能在電動汽車領域“碾壓”中國,但他們心照不宣。
電動汽車是繼高鐵之後中國的另一張美麗名片。 傳統燃油車已經發展了數百年,西方世界在這方面已經走在了前面,技術已經相當成熟。 我們是後來者,是追趕者,很難超越。
中國在汽車領域迎頭趕上並在彎道超車的機會是電動汽車。 中國正在很好地抓住和抓住這一機遇。
政策支撐方面,新勢力和傳統勢力紛紛加盟,全產業鏈已經建立。 從上游原材料,到中游製造,再到下游市場,以及充電等配套設施等,都是世界上最好的。 在這個領域,沒有其他國家像中國一樣完整。
還有人們對電動汽車的認可度,以及其他國家無法比擬的巨大電動汽車市場。
所以在電動汽車領域,中國是世界第一。 歐美的那些車企,包括那些享譽全球的老牌車企,都想和中國“滾”,實在是太難了。 也正是因為感到絕望,才不得不選擇放棄。
這對中國電動汽車公司來說是乙個福音嗎? 當然可以。 那麼多國外選手退出了,競爭對手也少了,當然,競爭沒有那麼激烈,壓力會一下子感覺小了很多。
同時,外資車企退出後留下的空白市場,正好被我們佔據,擴大了我們的市場份額。
這都是一件好事。
但我們不能過早地歡喜,甚至不能歡欣鼓舞。 為什麼?
隨著西方退出電動汽車市場,就好像它收到了統一的指令一樣,他們會眼睜睜地看著這個巨大的市場失敗並割讓給中國嗎? 他們真的不想開發電動汽車嗎? 恐怕沒那麼簡單。
想想都嚇人。 這是他們刻意為中國電動汽車企業設下的“陷阱”嗎?
他們無法與中國競爭,所以他們撤退,走原來的運油車路線,這是他們的傳統優勢,可以用手抓住他們,從而形成統一戰線,增加最好的壁壘。 特別是歐美多國退出《巴黎協定》,不再考慮碳排放問題,這使得燃油車的發展沒有限制。
電動汽車是要充電的,如果沒有完善便捷的充電設施,電動汽車的使用就會受到影響,不會得到發展。 如果世界頂級公司和汽車公司不建設這樣的基礎設施,那麼中國會被要求這樣做是不可想象的。
電動汽車本身的續航里程、受天氣影響較大的問題等,也會限制人們消費電動汽車的慾望。
這種“操作”的結果是,中國家庭開發電動汽車,他們不跟隨,最終中國電動汽車變得“孤獨”,就像過去的日本氫能汽車一樣。 這樣一來,全球就不可能形成電動車產業鏈,更不可能形成電動車消費的趨勢,整個電動車市場都“鎖”在了中國。 總之,全球電動汽車市場不大,但很小。
經過這樣的分析,歐美國家的退出,其實給中國電動汽車企業設定了乙個“陷阱”。
幸運的是,中國人對電動汽車的接受度很高,中國對電動汽車有著巨大的消費市場。 還有強大的政策支援、相對成熟的技術和完整的產業鏈等,可以抵禦風險。
然而,中國的問題在於,電動汽車公司太多,他們會“滾”得很厲害,想要獲得市場份額,就必須稀釋利潤,甚至虧本賣車。 目前,除了比亞迪、理想等少數能盈利的公司外,大部分電動汽車公司,尤其是新生力量,都在虧損,有的還在虧損很多。
國內很多電動車企原本計畫“滾”到國外,但國外市場萎縮了。 這不能不說是我們電動汽車企業遇到的問題。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對我們電動汽車企業來說是乙個巨大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