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子商務蓬勃發展的今天,網上購物已經成為很多人的首選,它的便利性和速度無疑為現代生活增添了不少便利。 然而,隨之而來的問題是快遞員的辛勤工作。 尤其是雙11這樣的大型購物節,快遞量激增,工作壓力翻了一番,好在有快遞站和快遞儲物櫃,取件極為方便。
然而,這一切似乎在新的快遞法規出台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不僅快遞員們慌了,就連網友都表示無法接受,什麼樣的規定能引起如此巨大的反響?
3月1日,新快遞規定正式實施,引起廣泛關注。 本以為新規會帶來喜憂參半的驚喜,沒想到會給快遞員帶來很大的衝擊。
快遞櫃和快遞站的出現不僅方便了買家,也極大地方便了快遞員的工作。 然而,新法規的出台使這一切變得不合理。 新規要求快遞員在下達快遞**時,必須與使用者一一溝通,只有在徵得同意後方可派送,否則將被處以重罰。
乍一看,這項規定似乎是合理的,但仔細想想似乎有點不合適。 如果乙個快遞員每天需要遞送近500個包裹,而且每個包裹都需要先確認,那就要花很多時間了。 更重要的是,如果長時間沒有人接聽或沒有人接聽,會進一步耽誤時間,影響快遞的遞送效率。
最重要的是,快遞員的報酬微薄,如果把大部分時間都花在溝通上,工作效率必然會大大降低,甚至導致特快專遞的堆積。 如果每個快遞員按照規定輪流打電話,很可能需要在晚上進行送貨,而延遲送貨可能會導致使用者投訴,這將使快遞員的工作環境更加惡劣,導致行業人才流失。
面對快遞新規的出台,網友們的情緒也變得激動起來。 有網友指出,順豐速運和 JD.com 之所以能夠送貨上門,是因為他們的工資與工作量成正比,更重要的是,他們的工資更高。
然而,這種看法忽略了乙個重要因素,那就是他們的服務宗旨是將物品直接交付給使用者,而忽略了快遞儲物櫃和驛站的存在。
當電子商務剛出現時,網上購物並不像今天這樣流行,快遞員也沒有抱怨。 然而,隨著網購人數的激增,快遞員的數量並沒有同步增長,這導致每個快遞員的工作量激增。 網購者的激增導致快遞量急劇增加,快遞員為了滿足這一需求不得不加快送貨速度,這不僅增加了包裹損壞的風險,也大大降低了使用者體驗。
新快遞法規的出台或許是出於好意,其目的在於改善消費者的購物體驗,提高快遞員的服務質量,但對於一線快遞員來說,卻引發了一系列問題。 或許新規實施一段時間後,我們才能真正了解它們對行業的影響,畢竟法規是死的,人是活的。
新的快遞規定將於3月1日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