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登場 |金角金融。
作者 |柯基犬的柯。
政策的突然變化正在改變菜鳥IPO的軌跡。
3月1日,《快遞市場管理辦法》正式實施,快遞企業未經使用者同意,使用智慧型快遞箱和快遞服務站投遞特快專遞,將面臨3萬元以下的罰款。
目前,快遞已成為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重要行業。 據中國國家郵政局監測資料顯示,截至5月31日,2023年我國快遞業務量已達500億件,比2019年的500億件提前了155天,比2022年提前了27天。
如果《快遞市場管理辦法》能夠成功實施,意味著各類一直備受爭議的快遞網站將減少其在行業中的生態位,失去在物流終端服務中的絕對話語權。
這對於已經進入IPO衝刺階段的新人來說可不是好訊息,前腳剛剛梳理了“最後100公尺”的故事邏輯,後腳讓快遞輕鬆繞過了他們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驛站系統。
當快遞員繞過“中轉站”時。
在菜鳥完成“最後百公尺”整合的關鍵時刻,《快遞市場管理辦法》的出台勢必會影響菜鳥終端服務的業務拓展。
就在乙個多月前,菜鳥旗下菜鳥站和菜鳥村兩大碼頭物流服務平台完成併購。 據悉,此次整合將開闢17萬個菜鳥驛站和5萬多個農村共配點,有利於菜鳥資源的統一管理和排程,從而提高配送效率。
菜鳥站和菜鳥村的共同點是,它們都用於提供快遞包裹收集和快遞資訊查詢服務,是菜鳥城鄉碼頭業務的重要“中轉站”。
公開資料顯示,菜鳥站是面向社群和校園的物流服務平台,為消費者提供快遞、派送、自提、按需上門、洗衣等社群服務。 據統計,目前菜鳥站已建成車站17萬個,日均處理包裹量已達8000萬件。
菜鳥村是“菜鳥站”的鄉村版,通過本地化物流合作,建立聯合配送點,服務農村物流終端業務,實現多家快遞公司終端網點的一體化運營和聯合配送。 目前,菜鳥村擁有5萬多個農村共發點。
招股書顯示,2023財年,菜鳥驛站、菜鳥村所在的“科技及其他”板塊收入為50億元,約佔菜鳥集團總營收的6%。 雖然營收佔比不高,但承接終端服務的菜鳥驛站和菜鳥村一直是菜鳥的戰略重點。
市場分析認為,菜鳥驛站和菜鳥村的整合,占地面積非常大,可謂是菜鳥提交招股書後的一次重要內部調整,體現了新秀希望在“最後100公尺”能拿出更好的概念衝擊上市。
相關新規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會讓部分快遞繞過菜鳥驛站和菜鳥村,直接影響驛站的營收能力,而菜鳥驛站的大部分收入來自快遞投遞。 和快遞櫃一樣,快遞員在這裡存放包裹需要付費,菜鳥每筆訂單收費約4-6美分。 以某大城市平均每天300單的網站為例,每月收入4500元。
至於後續的按需上門和**、洗衣、**等社群服務服務,也會受到“中轉站”場景中使用者出現頻率下降的影響。
近年來,物流的概念在資本市場上並不討人喜歡。 以順豐控股和京東物流兩大巨頭為例,順豐控股A股股價較2021年初下跌近7%,京東物流港股較2021年初上市之高位下跌逾8%。
而且,新秀在物流基本面上落後於順豐和京東,招股書顯示,新秀分揀中心為350家,低於順豐的379家和 JD.com 家的400家; 從自身幹線來看,有新秀2700人,順豐速運1.2萬,JD.com 7500人; 從終端網點來看,有菜鳥4400人,SF29000人,JD.com 18000人。 根據新秀的披露,其小兄弟數量為5萬,順豐速運和 JD.com 分別達到70萬和29萬。
因此,在準備上市的過程中,新手需要拿出更好的概念來吸引資本市場。 在菜鳥驛站和菜鳥村融合的背後,其實菜鳥希望通過在“最後100公尺”下功夫來衝擊IPO,從而講出更好的故事。 這時,新規則必然會增加新人講故事的難度。
當“中轉站”轉變為“終點站”時。
菜鳥的戰略定位開始從“中轉站”轉變為“終端站”,這在一定程度上對沖了新規對菜鳥業務的影響。
2023年6月,菜鳥宣布正式推出自營快遞業務“菜鳥快遞”,專注於高品質快遞服務。 此前,菜鳥曾承諾不親自派送快遞,以避免與物流企業“三通一觸達”等競爭。
菜鳥集團CEO兼董事、阿里巴巴合夥人萬林表示,菜鳥曾經對是否自僱很糾結,但最終放棄了這樣的糾結。
中國的快遞市場發展速度足夠快,規模足夠大,可以為物流行業提供多層次的供應。 萬林表示,在淘平台上,約95%的包裹使用經濟快遞,說明絕大多數消費者的體驗是趨同的,但電商行業和物流行業對優質服務的需求還遠遠沒有得到滿足。
值得注意的是,當菜鳥決定親自做快遞時,行業大戰仍在繼續。 2023年第三季度,快遞行業單票收入為894元,下降49%。
2023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四大A股快遞公司順豐控股、圓通快遞、申通快遞、韻達股份本季度營收增速分別為。 43%、-9.15%,一般不理想。 就連營收仍保持正增長的申通,與2022年同期相比,增速也達到了5472%的人明顯放慢了速度。
有分析人士認為,菜鳥速遞專注於優質快遞,雖然直接對手是順豐速運和京東物流,但菜鳥的高價效比策略也可能擠壓其戰略合作夥伴經濟快遞的市場空間。 最後,快遞行業內捲化的加劇,也會給新秀們未來的業績帶來不確定性。
同時,隨著菜鳥營收的不斷擴大,其規模效應也開始顯現出來。
2023財年,菜鳥的營業虧損占營收的百分比為65%,而 2021-2022 財年為 1064% 和 85%;調整後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EBITA)虧損佔收入的百分比為07% 和 2. 2021-2022 財年18% 和 318%。
這意味著,隨著收入的不斷擴大,無論是絕對金額還是相對比例,菜鳥的虧損情況都開始明顯好轉,這很可能是隨著業務量的擴大,單項業務費用率不斷降低所致。
因此,菜鳥要想在初期規模效應的情況下真正“轉虧為盈”,就必須迅速擴大市場規模。
這樣一來,菜鳥在擴大規模的同時,既要保持“三通一觸”的原有聯盟,也要讓菜鳥上市的故事向物流概念傾斜。
菜鳥很難獨自飛行
政策方面不斷給菜鳥的終端服務業務施加壓力,客觀上將加速菜鳥從“中轉站”向“終端站”的轉變。
作為“終端站”,菜鳥在缺乏終端社群服務支援的情況下,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渴望上游阿里電商平台產生的訂單來維持收益。
長期以來,菜鳥“單一業務依賴”問題一直是市場關注的焦點。 從股權結構來看,阿里一直在加強對新秀的控制,最終與新秀形成了“分家不分鍋”的局面。
2013年,阿里巴巴、銀泰集團、富春集團、復星集團、順豐速運、三通一達(神通、元通、中通、雲達)共同出資成立菜鳥,以打造“中國智慧型物流骨幹網”為目標。
當時菜鳥的註冊資本為50億元,一期計畫投資1000億元,二期投資2000億元。 Jack 馬是董事會主席,並將其定位為三個最重要的戰略業務布局之一。 在快遞行業快速發展的階段,市場上湧現出一大批快遞企業,新人紛紛以網際網絡物流的概念加入市場,成為“物流+網際網絡”的嘗試。
2016年3月14日,菜鳥宣布完成100億元融資,整體估值近500億元,投資方包括新加坡**投資公司、淡馬錫控股、馬來西亞國庫控股和春華資本。
2017年9月26日,阿里巴巴宣布將以53億元增持菜鳥4%至51%的股份。 據此計算,當時新秀的估值已經達到了1325億元。
2019年11月8日,阿里巴巴通過增資和收購舊股的方式投資233億元,將菜鳥的持股比例從51%增至63%; 根據阿里巴巴2022財年報告,阿里巴巴通過中間持股實體間接持有菜鳥67%的股權。
目前,阿里仍是菜鳥最大的客戶。 在2021-2023財年,菜鳥從阿里巴巴獲得的收入為15423億元,20614億元,2191億元,佔同期新秀總收入。 2%。此外,菜鳥的大部分收入還來自阿里巴巴不同電子商務平台上的商家,以及阿里巴巴生態系統內的消費者。
菜鳥也在招股書中警告風險,稱如果阿里巴巴集團的電子商務平台失去市場地位或無法與國內外其他電子商務平台競爭,菜鳥的業務運營和訂單量、營銷力度以及與商家和戰略合作夥伴的關係可能會受到不利影響。
去年11月30日,拼多多在這一天超越了阿里巴巴,市值一度飆公升至1921億美元,超過了阿里巴巴的1918億美元。 它首次佔據了中國電子商務的榜首位置。
雖然整個阿里體系依然是電商領域的“一哥”,但拼多多的增長趨勢不容小覷,在經歷了野蠻增長的電商行業,阿里短期內很難成為絕對霸主,行業主導地位的下滑必然會影響新秀IPO的最終估值。
資源。 新浪科技《菜鳥IPO背後:押注全球物流能否成為盈利的“催化劑”? 》
Guangming.com“雙十一”物流觀察:在電商預售體系下,快遞網點變成了“前倉”。
Lieyun.com “今年的第一筆投資! 新秀又開始投籃了”。
電商報“永遠免費”菜鳥站,靠什麼賺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