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振剛,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科技大學小麥中心教授。
頂創王洪濤,是鶴壁市君縣副縣長。
頭條新聞,河南商報總記者,孫克文,記者石碩圖。
河南作為農業大省,始終承擔著糧食安全“壓艙石”的重任。
目前,河南農業有哪些創新? 該領域使用了哪些“黑科技”?
鶴壁市鶴縣君縣最高創、副縣長王洪濤帶領大家前往中原農谷尋找“新”。
農田“健康”指數實時**,數智大腦“助推”。
在中原農谷核心區、平原示範區,“數智腦”展廳螢幕除災害指數外,還有植物蒸騰計算模型、農藥化肥用量、大氣溫濕度綜合對比圖等資料。 這些資料已經與平原示範區農業相關部門聯動,農業部門通過收集到的資訊可以更好地指導農業工作。
部分具有科研價值的資料也將及時傳送至位於平原示範區的神農種業實驗室、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原研究中心(以下簡稱“中原中心”)等機構,對推動我省農業創新具有重要作用。
據工作人員介紹,截至目前,該系統已在新鄉市建成示範田1萬畝,採集農業資料近1200萬條,沉澱1.超過5億件,並形成了多個農業資料演算法模型。 那麼,你是如何獲得所有這些資料的呢?
一套名為“農業物聯網資料感測整合杆”的裝置將被放置在現場,並將各種監控裝置整合到其中。
在整合桿上,還有乙個實時顯示PM2的小螢幕5.溫度、風速、光等資料。 “目前,一套可監控的綜合杆的範圍已經達到2000畝,未來可能會推廣到整個新鄉市。 工作人員表示,如果監測系統得到推廣,田間情況將通過網路傳輸到大屏上,不僅可以很好地實現農業資料管理,而且將來還可以出現在手機上。
字首為“國家”的研究中心落戶,院士“打分”科研團隊
距離“數智腦”展廳約5公里處是中原中心,農業創新在這裡得到了更直觀的體現。
通過評選,邀請相關領域院士和專家組成評審專家組,組織召開首批落戶中原中心科研團隊,評審遴選糧食經濟作物增產增收研究方向的12支科研團隊, 生物安全與可持續發展。中原中心副主任塗洪濤表示,12個科研團隊將對河南農業發展薄弱環節進行研究,共同助力河南建設農業強省。
在中原中心一樓的大廳裡,陳列著許多科研成果。
這是利用冰草與小麥遠交培育而成的小麥新品系Pubingzi 300,產量較對照提高15%以上,並參加了黃淮地區南部國家區域試驗。 塗紅濤介紹,不僅是小麥,在果蔬方面,科研團隊也頗有成效:菠菜團隊在河南召開了菠菜產業研討觀摩會,建立了4個示範基地,展示了15個新品種,推廣了2萬多畝新品種; 果樹資源育種隊推進1000畝......寧陵梨新品種
這兩個地方是相連的。 2024年**工作報告提出,要加大振興種業、農業關鍵核心技術、落實農業機械裝備補短板力度。
圍繞農業話題,王洪濤與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科技大學小麥中心教授茹振剛展開了一場“空中對話”。
王洪濤:在農業新品種轉化為市場效益方面,您對農村基層有什麼建議? 您對廣大幹部的農民和合作社服務工作有什麼建議?
茹振剛:農業新品種有先行期和落後期之分。 品種越新,其領先期的產量增幅越大,效率越高。 在土地肥力好的地方,或者農村的大農戶,要抓好科研工作者培育的好品種,起到引領作用,推廣推廣。
希望大種植戶、土地比較集中的地方、農業生產的大縣城要與育種專家緊密結合,帶頭引進新品種,為普及做出應有的貢獻。
王洪濤:兩會中你最關注的話題是什麼? 你帶來了什麼樣的建議?
茹振剛:我國要實現農業現代化,河南必須朝著農業強省的方向努力。 因此,我們培養的人才要與種子生產加工的需要緊密結合,形成乙個封閉的迴圈。 換句話說,要把處理作為終點,把所有的工作都強行放在前端。
只有形成乙個封閉的迴圈,農業效率才能最高,農業科技成果的應用才能最有效。 因此,高校培養的人才要結合企業生產最需要什麼樣的人,最大限度地發揮企業裝置的優勢和高校的教育優勢,實現校企結合,提高人才培養水平,這是我非常關心的話題。
今年的全國人大和全國人大,我也提出了這方面的建議,希望高校能與企業聯合,培養更多高素質人才,共同助力河南建設農業強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