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和德國互相爭鬥,英美暗自高興。
在俄烏衝突和巴以衝突兩大戰爭的擴大效應下,法國和德國意見不一,同時又出現了**的跡象。
前期,馬克龍曾發表過一句驚人言論,稱如果烏克蘭抵擋不住,北約將派遣地面部隊進入烏克蘭領土,為了讓烏克蘭抵擋住俄羅斯的進攻,他會毫不猶豫地動用北約的部隊。
他的言論一出,就被北約國家打了一巴掌,尤其是德國的朔爾茨納,他立即站起來撇清關係,稱德國絕不會派地面部隊進入烏克蘭參戰。
而就俄烏衝突中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指標而言,更是意思。
雖然據說馬克龍在法國喊得很大聲,但那只是雷聲和雨聲。
事實上,他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資金甚至只是德國的一小部分,甚至連援助的前十個國家都沒有這個名字。
所以法國一方面想為歐盟的老大而戰,另一方面又要為烏克蘭做出貢獻。
這一點在資料面前一定很清楚,德國的朔爾茨肯定看得很清楚,所以他也在各種場合表達了對馬克龍的不滿。
特別是,最近有訊息稱,他們的軍官參與了一系列烏克蘭轟炸活動,包括轟炸克里公尺亞大橋。
記錄的資料顯示,他們參與並提供了最先進的裝置,包括無人機飛彈。
這讓朔爾茨更加尷尬,因為他的小辮子被俄羅斯抓住了。
事實上,北約軍隊援助烏克蘭已經是眾所周知的事實。 但俄羅斯沒有找到確鑿的證據來證明這一切。
原來的秘密都在下面,現在卡片直接揭曉,那麼俄羅斯和歐洲的關係就再也回不去了。
未來,歐洲的發展只會在美國戰車之上,經濟發展的成本將急劇上公升。
所以現在每個人都被撕裂了,歐洲內部有指責,有分歧,有分歧。
從長遠來看,這無疑將對德國和法國的發展產生重要影響。
總的來說,法國和德國對俄烏戰爭和俄羅斯的態度反饋給經濟發展的夥伴,即得不償失。
另一方面,法國和德國之間的矛盾和分歧,對於美國和英國來說,在歐盟這樣乙個原本追求大陸平衡的平台上,絕對是好訊息。
鷸和蛤蜊競爭,漁夫獲利。
而美國希望看到乙個不統一的歐盟,只有乙個不統一的歐盟才會對美國更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