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新快遞規定引發不少爭議,很多人把重點放在了驛站或送貨上門對派送員和客戶的影響上,而忽略了這一新規定背後的改革思路。 事實上,此次調整或許是相關部門調整過去幾年國內環境中出現的片面追求高效的不健康氛圍的開始。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意味著我們國內政策的轉變。
曾幾何時,我國的“效率崇拜”始於整個社會。 無論是工人的996,還是生產線上的“人形機械人”,還是全國快遞,以及十分鐘的外賣送達時限,我們對效率的追求在這個星球上是獨一無二的。
按照普遍的理解,提高效率應該伴隨著更好的收入和更短的工作時間,但中國目前的情況是真實的:不效率降低,工作時間延長,收入不增加。 這是怎麼回事? 為什麼會這樣。
出現這些現象的絕大多數行業都是資本密集型或主導型的,資本出於利潤最大化的本能,利用機器演算法、人工智慧、自動化裝置等各種工具,不斷追求效率提公升和成本降低。 而且由於目前市場勞動力相當充足,不用擔心人員流失。
在大流行之前的幾年裡,商界的主要擔憂是勞動力短缺,而勞動力短缺是企業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 今天,我們在製造能力方面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但市場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在一些國家,反全球化和去中國化導致我們的產能部分超標和運轉不足,勞動力自然會變得多餘目前的就業形勢已經非常具有挑戰性。
面對新的形勢,繼續追求超效率、低成本的想法可能已不再正確。 目前,中國正朝著兩個方向努力,一是搞產業公升級,提供高技術、高附加值的產品,保持國際競爭優勢。 此外,內部優化就業環境,將就業從高效就業環境轉移到正常效率行業,從而創造盡可能多的就業崗位。 簡單地說,也就是說,要想辦法讓兩個人做原來的工作。
去年年初,國家首次出台了以工代賑的規定以工代賑專案應按照能用體力勞動、盡量不用機械的要求來組織實施,組織當地群眾盡量不用專業施工隊眾所周知,勞動效率低於機械,當地人的效率低於施工隊。 這種逆勢也代表著有關部門開始在這方面進行嘗試。
相較於製造業可能不得不參與的國際競爭,對人員效率和產品成本的高度關注,暫時多干預也不好。 以批發零售業和物流業為代表的家政服務業,可以大膽嘗試改革,增加就業崗位。
在快遞行業,2018年有300萬快遞員,投遞了507億個快遞包裹,按照這個效率,2023年將傳送1320億件,需要約781萬個快遞員來投遞。 事實上,到 2023 年,該國將有大約 470 萬快遞員。 相比之下,效率的提高已經消除了300萬個工作崗位。 最近出台的新快遞政策其實就是這樣回到2018年左右的狀態,要麼打**,要麼送貨上門,如果嚴格執行可以創造最少10,000個工作崗位,這可能就是新政的全部內容。
除此之外。 現在國內電商的效率已經到了極致,原本的4-6級銷售環節被壓縮到了廠家-電商-客戶這個最簡化的環節,在降低部分售價的同時,又流失了大量工作崗位。 如果有一些合理的政策將部分線上銷售轉移回實體業務,也會創造大量的就業機會。 同樣,外賣和堂食的關係是一樣的。
有些人可能會擔心這是否會導致快遞的增加**,我認為是可能的,但這種改善應該是每筆訂單幾美分或幾美元。 對於我們人均收快遞不到100次的人來說,每年的影響可能是100元。
當前國內經濟面臨諸多挑戰,嚴峻的就業形勢是其中最緊迫的壓力。 如果任其發展下去,將對社會的穩定和發展大局構成很大的威脅。 所以,我很高興看到更多這樣的調整。
因此,請了解國家的出發點和困難,也支援那些在困難情況下需要就業的人,我們承擔小成本,創造的就業機會或許能夠幫助他們的家庭渡過難關,迎來人生的轉折點。 你鄙視的工作,或許是他們在泥濘的生活中掙扎的生命線!
跟著我,讓我們一起探索迷霧,更接近真相; 提高你的認知,重新認識世界! 從接受到熱愛我們現在充滿挑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