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周邊外交的前景如何?王毅回答了環球時報-環球網記者的提問。
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於2024年3月7日(星期四)上午10時在媒體中心新聞發布廳舉行記者招待會,邀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黨委書記王毅就“中國外交政策和對外關係”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環球時報-環球網:王外長您好去年,中國的周邊外交以中國-中亞峰會的成功舉辦拉開帷幕,以中越南將雙邊關係提公升為具有戰略意義的共同體而告終。 可以說是欣欣向榮。 外界認為,這是因為中國在周邊外交中的友好、真誠、仁愛、寬容的理念正在不斷生根發芽。 您對今年的周邊外交有何展望?
王毅:中國人常說遠親不如近鄰。 中國和周邊國家是不能搬走的鄰居,亞洲是我們共同的家園,把這個家園建設好是地區各國的共同願望。 **自總統在周邊外交中提出友好、真誠、仁慈、寬容的理念以來,中國與周邊國家開闢了睦鄰友好的新局面,也走上了與亞洲相處的獨特道路。
我們堅持善待我們的鄰居。 我們要尊重彼此的核心和重大關切,保持密切高層交往,增進人文相互了解,使睦鄰友好深入人心,共同體意識生根發芽。
我們堅持以誠相待。倡導求同存異,互相照顧,真誠溝通增進理解和信任,通過對話協商化解分歧摩擦,共同應對各種風險挑戰,共同譜寫鄰里同患的好故事。
我們堅持互惠互利。 中老鐵路、中巴經濟走廊、中亞天然氣管道、中馬“兩國兩園”、中印尼雅萬高速鐵路等一大批合作專案加速了區域增長。
我們致力於開放和包容。 我們將踐行開放的區域主義,積極參與東亞合作,支援亚细安中心地位,推動中日韓合作深入化、務實化。 中國-中亞峰會和瀾滄江-湄公河合作機制蓬勃發展,上海合作組織(SCO)已發展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人口最多的區域合作組織。
今年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發表70周年。 五項原則誕生於亞洲,超越了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的差異,成為國際關係和國際法的基本準則,為正確處理國與國關係貢獻了東方智慧。 七十年過去了,五項原則並沒有過時,反而變得更加生機勃勃。 我們願同周邊國家一道,從推進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轉向構建亞洲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繼續為世界和平貢獻亞洲力量,繼續為全球發展提供亞洲動力。 謝謝!
* |全球網路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