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京事變後,太平天國的生機大損,但英王陳玉成和忠心耿耿的李秀成王卻多次擊敗八旗、青營、湘軍,甚至徹底殲滅了李旭斌的湘軍主力,以及盛堡的騎兵軍團, 並一度扭轉了危機。
陳玉成、李秀成勝利的背後,是軍事指揮問題的臨時解決,各部隊齊心協力。 在第一次宗陽會議上,桐城大獲全勝,收復了皖北,並吞併了麻花軍。 在第二次宗陽會議上,取得了浦口的勝利,並開通了北京師的運輸線; 部隊出動三河,李旭斌全軍覆沒,湖南軍東征的勢頭受挫。
在建平會議上,太平軍各界領導人紛紛前來,王公君們一起商量對策,相互配合。 接下來,李修成第二次滅了江南大營,並趁勢奪取了江蘇和浙江,延續了太平天國的幾年生活。
可以說,天井事變後,太平軍之所以獲勝,是因為軍事指揮權的暫時解決。 一連串的失敗之後,陳玉城和李秀成不配合,王爺和王爺分頭作戰,最後被各自擊潰。
歷代農民起義勝利的關鍵,在於指揮是否統一。 朱元璋為什麼會贏? 胡大海東征與張世成作戰,其子胡三舍違反軍令擅自賣酒,朱元璋處死。
賣酒,事情可大可小,但朱元璋卻極力不顧眾人的懇求,不顧將軍們的懇求,殺了胡三社,這是為什麼? 很簡單,朱元璋想告訴大家:他有絕對的指揮權,軍隊必須絕對服從。
殺了胡三社,胡大海能做什麼,敢反抗朱元璋,還是向張世成投降? 答案是,胡大海要繼續拼命,化悲痛為力,毫無怨言地攻打湖州。
再看李自成,攻打燕京之後,劉宗民縱容士兵搶劫吳三桂的妃子陳媛媛,但李自成卻攔不住。 李自成讓劉宗民帶兵招伍三桂,也遭到拒絕,並當眾說:“大家都是賊,何必放我走。 ”
從胡大海和劉宗民的表現可以看出,為什麼朱元璋能夠建立明朝,而李自成最後只能被九公山的乙個農民殺死。
太平天國為何失敗? 李秀成杜絕了“十大錯誤”,指揮權的混亂是關鍵。 因為,天井事變之後,太平天國再也談不上統帥了,只能靠將領們自己的配合,而不是強派。
楊秀清,太平天國唯一有權統治和指揮的太平天國皇子,但綜合能力一般,不容眾望,將太平天國帶入了深淵。
說起楊秀清,不管是清軍還是太平軍,都對他評價很高。 因為太平天國初期的很多重大勝利,都是在楊秀清的策劃下取得的,所以他有一定的指揮天賦。
那麼,為什麼還說楊秀清的綜合實力一般呢? 很簡單,這些輝煌勝利的背後,不是楊秀清有多麼有遠見、有遠見,而是他統帥一統,容錯率高。
我們先看看北伐,2萬精兵孤軍北上,這是什麼概念? 這兩萬人都是太平軍的精銳部隊,將領主要是梁光的“老兄弟”,士兵是梁湖的百姓,都是百戰師。
林鳳翔、李開芳、姬文淵,在太平天國初期,都是絕對的前鋒將領。 如此精銳的部隊,楊秀清卻帶著它北上冒險,導致全軍全軍覆沒。
北伐遇到挫折後,陸續派出朱錫坤、曾立昌、秦日剛等幾批北伐增援部隊,人數只有幾千人。 結果,朱錫坤在吃飯的時候被清軍牽著**吃藥,除了儲存完好的林少章外,其餘的都被打敗了。
曾立昌抵達臨清,卻被清軍包圍攔截,李開方只好前去救援。 結果,李開方還沒到戰場,曾立昌就被殲滅了,他跳進了黃河。
秦日剛更是暴愁,一到蜀城的楊家店,就吐槽道:“北路妖軍太多,沒有出路了。 清軍防守嚴密,秦日剛沒有試圖進攻,兵力不足是主要原因。
在李秀成的“十大錯誤”中,北伐佔了“三”,可見楊秀清的布局不好。 如果加上後面提到的“天井事件”,以及林紹章的“湘潭慘敗”,以及與楊秀清有關的“十大錯誤”,東王佔了5個,也就是一半。
北伐慘敗,太平天國損失了一大批精銳老兵。 試想一下,如果把北伐軍編入西征,充當西征的主力,曾國藩的湖南軍怎麼可能有機會崛起。 林鳳翔投身北伐,南昌必勝,江西早就是太平天國的領地了。
北伐之所以結束,是楊秀清負有主要責任。 不過,考慮到北伐軍都是西王蕭超貴的下屬,也不排除楊秀清想借清朝之手削弱蕭朝貴勢力。
要知道,蕭朝貴在太平天國初期,曾經超越楊秀清,居然主持了軍事。 蕭朝貴不僅兵馬多,還享有“天下哥”的資質,身體素質非常好。 楊秀清雖然說自己可以“從天而降”,但他的身體很差,他做不到。
在北伐的同時,太平軍也進行了西征,楊秀清的指揮水平和容納的人數一目了然。西征的勝利,不是因為楊秀清聰明,而是因為他的容錯率很高,大家暫時容忍“天父降臨人間”,不撕臉。
在李秀成的自報中,他罵了林少章的“湘潭慘敗”,說是大錯特錯。 為什麼? 湘潭慘敗抹去了井崗勝利的功勞,曾國藩在絕境中倖免於難,湖南軍也站穩了腳跟。
靖崗的失敗,讓本來就對曾國藩不滿的朝廷和湖南官僚士紳有了對付湘軍的理由。 如果湘潭還是失敗,長沙就不復存在了,曾國藩不僅無法繼續建立湘軍,能不能活下來也是乙個問題。
那麼,湘潭為什麼會失敗,主要是因為林少章無能。 林少章,楊秀清的親子。 西伐本來是掌管魏國宗和石國宗的,魏軍和石向真都是名將,曾天陽也心狠手辣,楊秀清只是讓林少章上陣,他也當主力,他也喝醉了。
在接手西征之前,林少璋的軍功是“與朱錫坤一起北伐,六合營被燒毀,他自己保住了部隊”,僅此而已。 可以說,林少璋差點沒和清軍打過仗,也沒什麼軍事經驗。 後來,在安慶之戰中,林少璋的糟糕表現讓陳玉成陷入了絕望。
人才平庸,威望不足,林少章為何執掌? 很簡單,楊秀清不想讓魏國宗和石國宗的勢力太強,所以就想培養自己的人,讓其他的“國宗”做他的副手。
湘潭戰敗,湘軍趁勢擴大戰果,抵達天家鎮。 此時,楊秀清並不願意派出魏長輝、石達凱等名將出擊,而是讓秦日剛掌控,遙控戰場。 就這樣,天家鎮之戰再次失敗,數千艘戰艦被燒毀,太平天國的海軍幾乎全軍覆沒。
天家鎮戰敗,湘軍在九江城下陣亡,魏氏和石氏西征的成果幾乎全軍覆沒。 曾國藩甚至大喊,在過年之前,他抓了安慶和南京,活捉了洪秀全和楊秀清,然後過年。
北伐慘敗,西征也是逆風,楊秀清是主要責任人。 從西征來看,楊秀清犯了太多的錯誤,不僅是因為他能力不足,更是因為他缺乏寬容。
當然,每一次重大失敗,楊秀清都能總結教訓,及時調整部署,調動各方力量,取得新的勝利。 比如天家鎮慘敗後,石大愷參戰,在九江、湖口大獲全勝。
戰敗後,他依然能夠享有如此高的威望,統一指揮所有的兵馬,這是楊秀清的優勢,他的容錯率遠高於其他人。 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楊秀清享有“天父傳聞”的資格,權派暫時容忍,不敢撕臉。
不過,還沒來得天下,楊秀清就開始布局,想要削弱強派,增強自身實力,魏長輝、石大開等強派怎麼可能聽從? 要知道,楊秀清沒有世家背景,所謂的“天父降臨人間”根本不存在,硬體實力強大的魏長輝和石大凱怎麼可能讓東王胡來。
楊秀清也知道魏長輝和石大開的實力,也知道他們的硬體很強,要是要正面交手,掀翻桌子,他根本對付不了北王和翼王。 就這樣,楊秀清經常用“天父降臨人間”來懲罰魏長輝和石大凱,甚至當眾訓斥他,讓王爺們下不了台。
杖罵王爺,是以“天父”的名義,不是以東王的名義,這本身就說明楊秀清缺乏自信,但他卻有“天父”的氣場。 後來,楊秀清想要接手魏長輝和石大凱家族奠定的基地,北王和翼王最終站在了天王一邊,楊秀清死在了天京事變中。
在天京事變之前,眾人考慮到“天父”的因素,為了維持信仰的紐帶,不許他們暫時接受楊秀清的統一指揮,就算王爺們心中不滿,也要服從安排。 天京事變後,所謂的“天父”就是個笑話,建在沙灘上的亭子一碰就倒塌了,神話破滅了。
統一指揮系統是天井事件後太平天國的奢望。 陳玉成和李秀成一直想解決這個問題,多次召開軍事會議,協調各界士兵的行動。 然而,依靠地方軍事領導人召開會議,實現臨時統一指揮,注定不會長久,太平天國最終在自己的事務上失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