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 年 5 月 31 日,英國和德國海軍在丹麥日德蘭半島附近的北海爆發了一場史詩般的戰鬥。
為了完成戰鬥,兩支艦隊都竭盡全力。 戰列艦到戰列艦,戰列巡洋艦到戰列巡洋艦。
但整場戰鬥充滿了錯失的機會,雙方都無法達到預期的目標。
而德意志帝國海軍的最終結局,也令人尷尬。
19世紀末,德國的整體實力超過英國,成為世界第一大軍事強國和第二大經濟強國。
德皇威廉二世雄心勃勃,想稱霸世界。
但德國的地緣政治局勢非常薄弱。
由於丹麥的存在,德國海岸線分為東部分和西部分。
其中,東海岸與波羅的海接壤,被幾個國家包圍。
雖然西海岸可以直接通往海洋,但前面是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海軍的大英帝國。
這種可怕的地緣政治環境決定了,只要英國封鎖北外圍,就可以困住德國的海上運輸。
德國人的弱點,英國人很清楚。
因此,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初,英國就以“本土艦隊”的“第一艦隊”和“第二艦隊”為骨幹,組成了一支專門為對付德國海軍而設計的“大艦隊”,擁有151艘大小不一的水面戰艦,總排水量超過125萬噸。
英國“大艦隊”。
另一方面,為了打破對英國的封鎖,德國在威廉二世的主持下奮力追趕。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夕,德國海軍主力“公海艦隊”擁有103艘大小不一的水面戰艦,總排水量超過70萬噸。 它成為僅次於英國海軍的世界第二大海軍。
但儘管如此,與對手相比,德國海軍仍然有很大的差距。
德國“公海艦隊”。
1914年8月,德國突襲比利時,英法和德國軍隊在歐洲西線作戰。
同月,英國海軍對黑爾戈蘭灣發動突然襲擊,擊沉了3艘德國輕巡洋艦和1艘驅逐艦。
幾個月後,英國海軍在多格沙洲戰役中擊沉了一艘德國裝甲巡洋艦,並嚴重損壞了兩艘輕巡洋艦。
在接連失敗後,威廉二世為了保住自己的實力,下令公海艦隊未經本人同意不得航行。
而通過這兩次海戰,英國大艦隊就像乙隻看門狗,鎖定了德國公海艦隊通往大西洋的道路。
龐大的海軍被封鎖在“存在艦隊”中,這對德國來說顯然是致命的。
因為如果封鎖不能被打破,德國將無法從海上獲得戰略資源,也很難支援一場代價高昂且曠日持久的戰爭。
例如,戰爭需要鋼鐵,而德國缺乏鐵礦石。
美國人手裡有鐵礦石,美國也宣布中立,只要他們支付現金,自己運輸,任何國家都可以從美國買到他們想要的東西。
這套“現金自運”政策看似公平,但英軍封鎖北海後,別說鐵礦石了,連一粒糧食都運不到德國。
另一方面,英國能夠通過船隻從殖民地和美國運來各種物資,如武器、食品和布匹。
自古以來,戰爭就是作為資源進行的。
特別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參與戰爭的國家的資源極度枯竭。
可以說,誰擁有更多的戰爭資源,誰就掌握了主動權。
因此,威廉二世避免戰爭和保護船隻的政策注定是不可持續的。
1916年2月,凡爾登戰役在西歐空前悲劇的戰場上爆發。
由於資源緊張,威廉二世不能坐以待斃,不得不將戰略重點轉移到海上。
不久之後,德國海洋艦隊司令萊因哈特·謝爾海軍上將根據最高統帥部的指示,制定了一項充滿進攻元素的大膽計畫:
也就是說,首先,少數戰列艦和巡洋艦襲擊了英國沿海地區,打了就跑,引誘了一支英國海軍分隊追擊。
然後,公海艦隊蜂擁而至,以非常低的成本吃掉了這支支隊,縮小了英德艦隊之間的差距。
客觀地說,舍爾的計畫是可行的。
如果這種戰術成功,再打幾場比賽就會縮小差距,讓德軍獲得制海權。
但謝爾並不知道,早在1914年9月,**潛水員就在一艘擱淺的德國**船上發現了德國電報密碼索引。
隨後,**人將一本密碼本交給了英國。
英國海軍掌握了密碼,相當於掌握了德國海軍的動向。
之前的多格勒沙洲戰役是因為英國人破譯了密碼並成功挫敗了德軍的進攻。
馬格德堡號,海軍正是在這艘船上發現了德國密碼本。
1916 年 5 月 30 日,Scheer 決定正式實施該計畫。
但在同一天下午,一封破譯的電報被放在英國海軍主力艦隊司令約翰·傑里科海軍上將的辦公桌上。
情報顯示,德國公海艦隊將於第二天起航。
有趣的是,Jellico的作戰計畫與Scheer的完全相同。
事情是這樣的:海軍中將大衛·貝蒂率領 LinkedIn 前衛艦隊的 40 多艘軍艦在挪威日德蘭海域攔截德國公海艦隊。
與此同時,傑里科親自率領主力艦隊在貝蒂艦隊西北60海浬的海域設下伏擊。
德軍進入包圍圈後,圍剿殲!
約翰·傑利科。
5月30日晚21時30分,英國大艦隊的151艘戰艦分成兩組,駛向目標海域。
5月31日凌晨2點,德國海軍中將希佩爾率領一支由5艘戰列巡洋艦和30多艘其他快艇組成的偵察艦隊。
半小時後,謝爾率領主力艦隊的60多艘船駛出威廉港。
為了引誘英軍支隊進攻,舍爾命令主力艦隊實施無線電靜默和燈光控制,同時讓希佩爾大張旗鼓,故意讓英軍監聽系統探測到他的行蹤。
萊因哈特·謝爾。
早上六點半,德國潛艇發現了貝蒂的艦隊,但沒有發現傑里科率領的主力艦隊。
與此同時,英國海軍依靠挪威海岸附近的通訊站密切監視希佩爾艦隊,但未能發現舍爾率領的主力艦隊。
由於兩人都以為對方被困了,於是兩支引誘敵方艦隊匆匆趕往戰場。
但出於某種原因,貝蒂的艦隊偏離了 20 海浬。
有了這種偏差,他和希佩爾的艦隊就無法相遇了。
眼看兩人即將擦肩而過,就在這時,一艘丹麥貨輪奇蹟般地出現在了兩支艦隊的中間。
雙方指揮官看到貨輪時,無法弄清楚真相和真相,所以為了保險起見,各自派出一艘輕巡洋艦進行偵察。
十分鐘後,隨著兩人**越來越近,英國人首先意識到情況不對勁,拉響了警報,向著德軍艦**駛去。 德國人隨後還擊。
日德蘭海戰正式打響。
當希佩爾聽到炮聲時,他立即意識到他遇到了英國人。
希佩爾立即命令整個艦隊轉向東南方向,戰鬥和撤退,引誘英國人進入自己的伏擊圈。
德軍一交火撤退,貝蒂就一頭霧水了。
他的任務是引誘敵人,敵人先跑了,他怎麼能完成任務?
因此,貝蒂並不在乎前方是否會有伏擊,命令船隻轉向東南方向,猛烈追擊。
最初,貝蒂的艦隊擁有兩倍的部隊。
英軍主力是4艘戰列艦和6艘戰列巡洋艦,而德軍只有5艘戰列巡洋艦。
但追擊之後,艦隊中的4艘戰列艦因為速度慢而落後了。 它距離貝蒂指揮的六艘戰列巡洋艦有 10 海浬。
下午 15 點 49 分,憑藉速度優勢,貝蒂追上了希佩爾。 兩支艦隊在炮彈射程內約15,000碼外形成等側。
貝蒂立刻下令**。
幾乎在同一時間,Hipper也訂購了**。
在雙方交火後,希佩爾艦隊迅速佔據了上風。
德國“Lützov”開火並擊中了英國“獅子”。
“毛奇”兩次擊中“老虎”。
英國“皇家公主”擊中了“盧佐夫”。
“虎”號的反擊全部在2000公尺外,降落在側翼警戒的德國輕巡洋艦“雷根斯堡”號附近。
船上的官兵們很困惑——英國人是瞎子嗎? 如果你不打2萬噸級的戰鬥巡邏,為什麼你總是照顧乙個輕型巡邏隊?
英國獅子級戰列巡洋艦。
從某種意義上說,英軍確實是“瞎子”。
事實上,在炮兵訓練方面,英軍比德軍更強。
英國人在火力上也略有優勢。 它的艦炮口徑為 305 公釐(12 英吋)和 343 公釐(13 英吋)。5 英吋)。
德國人只有 283 公釐(11 英吋)和 305 公釐(12 英吋)。 艦炮的口徑明顯較小。
但這一次,天石站在了德國人一邊。
貝蒂的艦隊處於陽光明媚的位置。
午後的陽光,直接照在英軍身上,讓英國炮手眼花繚亂。
德國炮手背對著太陽,可以逍遙法外地射下子彈。
除此之外,北大西洋的微風也幫助了德國人。
貝蒂的艦隊是順風的,炮手的視線被吹來的菸灰和硝煙遮住了,希佩爾的艦隊完全沒有問題。
在時間的幫助下,德國“馮德坦”號連續三次用11英吋火炮擊中了英國“不知疲倦”號的右舷。
“Intreplent”受了重傷,有乙個很大的**。 在船上的1026名官兵中,只有少數人倖存下來。
下午16時25分,英國“瑪麗皇后”號同時被德國“德邊緣”號和“賽德利茨”號同時發射的炮彈擊中。
短短一分鐘,“瑪麗皇后”號迅速化作火球,機上1275名官兵中只有9人獲救。
瑪麗皇后號沉沒了。
6比5,卻被對方擊沉了兩艘戰列巡洋艦,貝蒂看著漂浮在海面上的屍體和船體殘骸,依舊咬牙堅持,他堅信,只要拖著希佩爾,等待留下的4艘戰列艦追上來,就能在幾分鐘內撕開德軍的6艘戰列巡洋艦。
不一會兒,落後的四艘戰列艦趕到,海戰的局面立刻逆轉。
英國戰列艦的 15 英吋火炮威力驚人,而且命中率高而準確。
德國的“毛奇”號和“馮德坦”號相繼被擊斃,後者的主炮塔報廢並喪失了行動能力。
見形勢不妙,希佩爾命令艦艇向主力部隊方向撤退。
貝蒂不知所措,被命令追趕她。
如果貝蒂的艦隊剛剛與謝爾的主力艦隊正面相撞,那很可能是**。
就在這時,一艘英國輕巡洋艦發現了謝爾艦隊。
下午16點38分,貝蒂接到電報:發現了22艘敵方戰列艦!
英軍是最早發現德軍主力的,戰場是一邊倒的,透明的。
16時40分,貝蒂下達了撤退的命令,但由於通訊系統故障,四艘戰列艦沒有接到命令,被德軍主力艦隊擊敗。
英國的“巴勒姆”上層建築被槍殺; “馬來亞”號一側的副炮被摧毀; “War Wey”方向舵失靈,受重傷,被迫折返。
然而,這些新戰列艦的保護是極好的,雖然它們受到嚴重破壞,但沒有一艘被擊沉。
飽受摧殘的戰列艦“厭戰”。
隨著德軍主力的進入,戰場上的局勢再次發生逆轉。
謝爾一看到貝蒂就要跑了,就命令艦隊全線追擊。
希佩爾更加復仇,命令他的軍艦衝向前線。
傍晚18點左右,貝蒂與傑里科率領的英國主力艦隊會合。
在傑里科的指揮下,24艘英國戰列艦和7艘戰列巡洋艦排成14公里長的縱隊,像老虎一樣撲向德國隊。
至此,日德蘭半島進入了乙個新的階段,雙方主力艦隊全員出戰,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戰艦對決即將開始。
18 點 15 分,Jellicoe 艦隊發現了德國 Schell 艦隊。
由於情報不佳,謝爾此時並不知道英國主力艦隊的存在。
直到一排懸掛著聖佐治十字旗的英國戰列艦出現在他面前,謝爾才意識到自己落入了陷阱。
在大艦大炮時代的海戰中,最重要的是佔據T字首。
也就是說,當兩支艦隊相遇時,誰先排成一條水平線,努力使敵人排成一列,誰就能全火力,對敵方艦隊使用前主炮、後主炮、弦炮。
而敵人只能用前主炮還擊。
英國人擁有情報優勢,提前 7 分鐘奪取了 T 型頭。
德軍進入射程後,24艘英軍戰列艦的主炮**,炮彈如冰雹一般,砸向德軍艦隊。
一時間,德國船隻相繼被擊斃,希佩爾的旗艦“呂佐夫”號在側甲板上被炸開。
馮·德·坦恩(von der Tann)的橋被撞倒,甲板上到處都是死傷的水手。
謝爾的旗艦戰列艦“腓特烈大帝”也吃了幾枚沉重的炮彈。
但 Scheer 也毫不遜色。
在極其不利的情況下,他指揮艦隊原地轉彎,後隊改為前隊,轉身往回跑。
在撤退期間,貝蒂的艦隊繞過側翼和後方,打算切斷德軍的撤退。
謝爾反應迅速,立即指揮艦隊轉向西南方向。
這些連續的轉彎並不容易,一般不可能在半小時內完成。 但德國海軍像龍一樣移動,只用了幾分鐘就完成了。
在連續轉彎的同時,德國“De Fringer”還擊斃了一把還擊手槍,一槍擊中了英國“無敵”號的彈藥庫,觸發了**。
“無敵”號艦長胡德少將和船上1011名官兵陣亡,只有6人倖存。
值得一提的是,戰後,英國海軍為紀念胡德的犧牲,將一艘新建的戰列巡洋艦命名為“胡德”。
然而,在1941年5月的丹麥海峽海戰中,“胡德”號在彈藥艙內被德國俾斯麥號擊中,導致船體破裂,編隊司令霍蘭中將等1418人陣亡,只有3人倖存。
戰列巡洋艦胡德號。
然而,德國人雖然擺脫了英軍的火力,但他們還是向西南方向跑去,離家越來越遠。
耶利哥看到這一幕,下令暫停追捕。
他以為德國隊總要回家,所以他打算在回去的路上等德國人。
謝爾回頭一看,發現耶利哥不再追趕了。 立刻明白了,老男孩一定是打算伏擊自己。
想了想,謝爾再次下令轉彎,決定從英國艦隊的尾巴中殺出一條血路,返回德國。
傍晚19時許,兩支艦隊再次相遇。
但是德國人的路線偏離了,他們沒有衝向英軍的尾巴,而是一頭紮進了艦隊的**。
也就是說,英國人又發呆了。
這讓耶利哥非常高興,天堂裡有一條路是你不走的,地獄沒有門讓你來。
英國船隻立即開火,德國船隻不斷被擊中。
看到這一幕,謝爾知道自己躲不住了。 一方面,他命令魚雷艇釋放魚雷,另一方面,他命令希佩爾艦隊發動自殺式攻擊,試圖撕開乙個洞。
希佩爾也毫不含糊,忠實地執行了命令。
弗朗茨·馮·希佩爾。
在夜幕和希佩爾艦隊的掩護下,德國主力艦隊暫時擺脫了危機。
但希佩爾的艦隊就沒有那麼幸運了,“賽德利茨”號收到了5發炮彈,裝載了5000多噸水。
“De Fringer”收到了 7 枚炮彈,** 超過 500 人。
最糟糕的是旗艦“Lützov”,它被打成篩子,希佩爾被迫轉移到Mauzy繼續指揮。
如果英國人此時再發射幾發齊射,希佩爾的艦隊就會被消滅。
然而,傑里科被德國魚雷嚇壞了,命令英國人向東撤退,希佩爾得以逃脫死亡。
傍晚20時許,傑里科將英**隊編成多列,轉向西南航行。
他的計畫沒有改變,他仍然決心等待德國人回來。
謝爾也知道耶利哥一定在某個地方,只是在等著他上來。
但時間不等人,如果一直等到天亮,那就太幸運了。
經過一番分析和計算,謝爾命令德軍轉向東南方向,派出所有魚雷艇釋放魚雷,掩護主力突圍。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沒有雷達。 在黑暗中,戰列艦的火炮毫無用處,而驅逐艦和魚雷艇的魚雷則很可怕,很容易擊沉戰列艦。 這也是傑利科之前害怕德國魚雷的原因。
在謝爾的指揮下,德國魚雷艇像狼一樣從不同方向進攻。
傑里科被蒙蔽了雙眼,無法弄清楚德軍的動向。
直到半夜23時10分,他才接到英國海軍部情報局的電報,說德軍主力艦隊正向東南偏東四分之一度撤退。
但是,此時部署為時已晚。 傑里科不得不通知拖在後面的英國驅逐艦中隊,以分遣隊攔截德軍主力。
在此之前,雙方曾發生過多次小規模衝突,相互損失。
半夜23時30分,德國艦隊後衛與英國第12驅逐艦艦隊第4支隊進行了最後一次遭遇戰。
在照明彈和探照燈的幫助下,雙方互相開火。
在混戰中,四艘英國驅逐艦被擊沉,德國人失去了一艘舊的鐵甲艦“波美拉尼亞”。
已經嚴重受損的“Seydlitz”和“De Fringer”在戰鬥中被幾枚炮彈擊中。
不過好在這兩個倒霉蛋的動力系統沒有癱瘓,他們戰戰兢兢地跟上了大軍的步伐。
嚴重受損的“Seydlitz”。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經過刺刀混戰後,德國主力艦隊終於在 6 月 1 日凌晨 3 點 30 分與英國封鎖進行了一場血腥的戰鬥後返回威廉港。
自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以來,德國海軍在黑爾戈蘭灣埋設了大量水雷。
雷陣就像乙個迷宮,只有謝爾等少數高階官員知道穿過雷區的水道。
因此,跟在後面的英軍只能“看著雷聲嘆息”,罵罵咧咧地回家。
凌晨五點半,日德蘭海戰正式結束,英軍**隊返回基地。
戰後,英國和德國都宣布自己是勝利者。
就結果而言,英國人遭受了更大的損失,而德國人似乎佔了上風。
但從過程來看,英軍全程主動出擊,德軍大部分時間只能狼狽地逃跑。
更令人羞辱的是,從此,德國海軍的主力部隊就窩在港口,不再與英國海軍正面交鋒。
因此,在戰略層面上,英國絕對是乙個明顯的贏家。
德國人竭盡全力未能打破英國海軍對自己的封鎖。
當時,美國報紙對這場海戰有乙個視覺類比:囚犯衝出牢房,猛烈毆打獄卒,但他仍然被鎖在牢房裡。
1918年11月,德國投降。
在協約國船隻的護送下,公海艦隊的70多艘船隻被拘留在英國斯卡帕灣。
解除武裝的德國水手。
為了瓜分這些船隻,協約國在世界各地爭吵。
法國和義大利認為他們應該得到四分之一。 為了保持海軍優勢,英國想拆除和報廢所有這些**。
1919年6月,經過半年的爭吵,《凡爾賽條約》正式發布。
根據和平條約的條款,德國公海艦隊將作為戰利品在協約國之間分配。
德軍艦艇官兵不甘屈,趁看守人的疏忽,開啟海閥,將斯卡帕弗洛港的船隻全部擊沉。 其中有10艘戰列艦和6艘戰列巡洋艦。
一名德國士兵看著沉沒的**。
曾位居世界第一。
其次,耗盡了德國三代人努力的公海艦隊是徒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