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釗的孫子是無辜的,組織證實
2005年6月前,中央紀委多次接到舉報,稱安徽省民政廳廳長李洪塔利用祖父、父親等老一輩的威望和地位,涉嫌財產不明、數額巨大等重大經濟問題。
然而,經過深入調查,中央紀委發現,李紅塔不僅沒有這些問題,反而是乙個誠實誠實的人。
李洪塔的告密之所以受到關注,不僅是因為他的顯赫地位,更重要的是因為他的父親和祖父是中國革命程序中的重要人物。
他的祖父李大釗是中共的創始人之一,他的父親李寶華是安徽省委第一書記和中國人民銀行行長。 李大釗遇害時,李鴻塔雖然還沒出生,但父親和身邊的人卻經常講起爺爺的故事,這讓他漸漸了解了爺爺的生平。
與爺爺相比,父親李寶華對他的影響更大。 有人曾說:“大釗同志的兒子應該有後代! 李大釗**的訊息一出,各界都積極展開救援行動,但李大釗的朋友沈銀墨擔心妻子和孩子會受到牽連,於是急忙通知李寶華不要回城。
李寶華當時在清華大學下棋,直到父親的朋友找到他,他才知道父親的**。 為了保護李寶華,沈銀墨下了很大的功夫,他找到了周作人,兩人一起商量了保護方法。
周作人答應幫忙,把李寶華藏在車裡,帶回城裡,安置在西城區八道灣的家中。
李大釗雖然被反動軍閥殺害,但他的精神永遠不會熄滅。 在沈銀墨的幫助下,李寶華改名為“楊震”,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開始了他的革命生涯。
為了安全起見,他化名“趙振生”,在北平地區從事地下工作。 李大釗逝世後,中共河北省委決定追授趙雲瀾為中國共產黨黨員,以表彰趙雲瀾在李大釗犧牲後的鍥而不捨,以及她培養和教育子女參加革命的壯舉。
李寶華雖然聽到這個訊息後很傷心,但還是堅守崗位,可見他的革命決心。 由於多年的革命工作,李寶華一直過著孤獨的生活,但幸運的是,他遇到了妻子田英萱,這也是一種緣分。
抗日戰爭期間,他們在擔任中共金察冀省委書記期間相識並成為夫妻。
無花果李寶華(右)和田英萱是華北著名的“抗日抗戰三姐妹”之一,因為她們出身於開明家庭,三姐妹後來都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39年,當中國共產黨準備召開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時,田應軒也被選為代表之一。
1940年1月,田英萱辦完包裹後,到太行山脈深處的阜平縣景兒溝村向區委報告。 接待她的負責人恰好是李寶華,當時出於工作的需要,李寶華化名趙振生。
田英萱第一次進入李寶華住的地方時,也是吃了一驚,她發現局長居然直接把書桌放在了炕上,不禁對他認真負責的態度感到欽佩,後來田映萱去邊區婦女救助會看望大姐田秀娟(孫毅的妻子, 時任山察冀軍區參謀長),從大姐口得知趙振生就是烈士李大釗的長子李寶華,對他的好感加倍。
在接下來三個月的訓練和學習中,田映軒和李寶華產生了感情。 他們一起去延安後,李寶華經常約田映軒出去約會,兩人一起在燕河邊散步。
無花果李寶華抗日戰爭期間,田英軒立下誓言,在打敗日本之前絕不結婚,李寶華不願意強迫她同意,於是兩人拖了好幾年。
即使兩人已經在一起幾個月,也明白對方的意圖,但他們仍然選擇了等待。 在這段時間裡,**一直是李寶華婚姻的支持者,他是中央組織部部長和**黨校校長,是李寶華和田英軒的直接領導。
在他的同意下,兩人的婚姻基本上是半途而廢。1942年2月14日,除夕,李寶華與田英軒正式結婚。 雖然他們整天忙於工作,很少照顧家人,但他們總是珍惜彼此,珍惜彼此。
李寶華夫婦對孩子的教育非常嚴格。 在李寶華的教導下,他的大兒子李慶從小就養成了嚴格自律的習慣。 李寶華雖然對下屬寬容,對家庭嚴格,但他的教育方式卻讓孩子受益匪淺。
在李青的記憶中,父親雖然溫文爾雅,但在物質生活上,卻始終堅持原則,不讓孩子得到一點便宜。
1949年,李寶華與***在北平合影留念。 那時,李紅塔還只是個嬰兒,父母的嚴格教育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出生於1949年5月28日,正值新中國成立前夕,生活環境比哥哥姐姐們都好。
他的父親李寶華是北平市委第二書記,後來調到水利部擔任副部長,母親田應軒是市委書記,但兩人都忙於工作,沒有太多時間照顧他。
因此,他在出生後僅 19 天就被送到了托兒所。 雖然夫妻地位高,可以請保姆,但李寶華堅持送兒子去托兒所,她認為自己的孩子也應該學會像別人的孩子一樣獨立。
只有在節假日和週末,李紅塔才會回家一天。 因為習慣了獨立生活,李紅塔在很小的時候就學會了照顧自己,乙個人吃飯、穿衣、上學。
李寶華對李紅塔說:“我給你一輛車,乙個司機,讓你更好地為人民服務。 作為共產黨人,我們只有乙個權利,那就是為人民服務。
你不能僅僅因為你做了一點工作就接受別人的禮物,這不是我們黨的風格。 即使是我的孩子也不能隨便拿別人的東西。 ”
李紅塔,乙個不忘初心,始終堅持做實事的好幹部。 年輕時,他繼承了父親李寶華的艱苦奮鬥精神,無論是在部隊還是後來的工作中,他始終堅持父親的教誨,以“準備吃大苦,吃不下就不能**”為座右銘。
1987年,李洪塔從團委調任,他向組織提出要到民政系統工作,認為這是乙個直接為人民服務的部門,可以為有需要的人提供幫助。
他常說:“我們越努力,群眾的苦難就越少。 這句話體現了他對工作的熱情和對人民的深切關心。 李紅塔的生活和工作都充滿了對人民的愛和對事業的奉獻。
他用自己的行動履行了幹部的職責和使命,他的人生充滿了價值和意義。 他的故事讓我們看到了乙個好幹部的高尚品質和人格魅力,也讓我們看到了乙個優秀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
1985年12月,時任共青團安徽省委副書記的李洪塔同志到淮遠縣軍王鄉考察共青團工作。 從那時起,他至少在基層呆了半年,從不忘記深入人民群眾,傾聽他們的需求。
他的父親李寶華以前也是這樣,他曾經去基層糧站買糧,卻因為糧食定額不一致而和售貨員吵了一架,最後才弄清楚是烏龍。
從這個角度看,李洪塔繼承了父親的習慣,每次下鄉,都親自到民家裡去,從民家裡出來後,才到鄉、縣、市商議。
這種“逆向工作”的做法,使得地方各級民政部門在報告情況時不敢摻有絲毫“水”。 李洪塔擔任全國政協安徽省委副主席後,長期負責扶貧工作,也遵循了這一習慣。
當地人知道他的習慣,也不叫他“微服務私訪”,因為李紅塔從來不打扮,也不隱姓埋名。 他下山不打招呼,因為不想給別人添麻煩,走到哪裡都熟悉,不需要有人帶領或陪伴。
這就是李洪塔,乙個正直而光明的領袖。
2003年,李紅塔作為民政部門負責人,親自到前線調查淮河水災。 當他到達災區時,發現雖然已經搭建了救援帳篷,但老百姓仍然露天睡在淮河大壩上。
他深入一頂帳篷,發現帳篷熱氣騰騰,溫度計顯示溫度超過40度。 李洪塔立即提出建議,要求地方黨政機關騰出辦公室,安置災民。
李紅塔前往安徽省應上縣望崗鎮金崗村檢視災情時,發現一位老太太正在做飯。
他從鍋裡嘗了幾粒公尺飯後,讓身邊的工作人員也嘗了嘗,大家都以為公尺飯發霉了。 老太太告訴他,大公尺是剛帶回來的兩天的救濟食品。
李紅塔沉默不語,讓老太太把發霉的穀物裝進塑膠袋裡,放進公文包裡。 當他回來時,他立即徹底調查了此事。
經調查,組織發現李洪塔不僅沒有**、鉅額財富等問題,而且是乙個樂於助人的好官廉潔。
他當了18年的民政部門負責人,始終堅持自己的原則,不為自己謀取任何利益。 他的家人過著簡單的生活,住在乙個只有50多平方公尺的小房子裡,家具陳舊。
儘管該組織一再提出要給他分配乙個更大的房子,但他總是優先考慮年輕人的需求,並把他們的房子給了他們。 李紅塔的行為值得我們學習和尊重。
李紅塔名利淡漠,過著簡樸的生活。 他常年騎自行車上下班,直到 2003 年他改用電動汽車。 雖然他當了多年的領導,但他只摔壞了4輛自行車,穿壞了5件雨衣和7雙套鞋。
他家的積蓄從未超過10,000美元,其中大部分他都捐給了有需要的人。 李紅塔總是自掏腰包幫助有困難的人,他說幫助別人是一種幸福。
他的生活樸實無華,是我們效仿的榜樣。
2021年7月,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李洪塔被授予“七一勳章”,這是對他一生奮鬥貢獻的最高讚譽。
不過,李洪塔把這個榮譽看作是對革命先輩的致敬和傳承,他決定把這個榮譽捐獻給他的家鄉河北省樂亭縣李大釗故居,以表達對先烈們的敬意和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