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零售商業金融。2月29日晚間,叮咚買菜發布2023年第四季度及2023年全年業績報告。 資料顯示,第四季度,叮咚的雜貨營收為499億元,商品總成交額553億元,非GAAP準則淨利潤達到1630萬元,利潤連續第五個季度扭虧為盈; 2023年,東邁將實現GMV 2197億元,非GAAP年度淨利潤達到4540萬元,首次實現年度盈利。
來源:叮咚蟲財報截圖。
這一業績其實是叮咚“斷臂”止損的結果,包括市場成交量收縮、營收規模“折價”、內部人員調整等。
就在日前,叮咚雜貨被曝出“關閉廣州、深圳共38個站點”,對此,叮咚雜貨回應稱,近日,為提高運營效率,公司暫時合併或關閉了廣州、深圳的少量站點。
這已經不是叮咚第一次“退出城市”了,去年5月,叮咚在四川和重慶關閉了幾家門店。 當時,叮咚進入成都市場還不到三年,進入重慶市場也只有兩年時間。
在川渝三地打拼,似乎只剩下雞毛了。
一邊是“撤城”,另一邊是“廣進計畫”的傳聞也時不時縈繞在叮咚買菜。
盈利一直是生鮮電商行業的一大挑戰,面對資本衰退、市場競爭和成本壓力,叮咚也開闢了一條降本增效的路線,犧牲規模和效益。
叮咚的主力前端倉庫模式,是真正的“燒錢”武器。 所謂前倉,就是生鮮電商企業在貼近消費者的地方配置的小型倉儲中心。 它的優點是貨物交貨快,但缺點是履行成本高。
前倉的經驗是Daily Fresh,7年燒了140億元,最終結果就是資金鏈斷了。 《每日有賢》創始人徐崢也用“撅著屁股撿鋼錘”來形容預倉模式。
每日新鮮度下降後,叮咚雜貨店購物備受關注。 在業內人士眼中,新賽道前位的頭部玩家,正在用精耕細作換來的綜合利潤,打消前陣“燒錢”“難盈利”的疑慮。
正如叮咚食品創始人兼CEO梁長林所說,“只有蹲下才能跳得遠。 ”
叮咚買菜在2022年第四季度實現全面盈利後,開始將自己從新鮮的電商平台定位為以製造為主、以科技為基礎的零售企業。
說白了,叮咚雜貨要可持續發展,收縮戰略背後只解了“近渴”和“省利”,叮咚雜貨還採取了一系列效率策略,包括在打造第一連鎖店時更加強調“垂直”,即與源頭品牌、廠商、源頭基地合作,以及自有品牌。
據其披露,第四季度,叮咚自有品牌產品的使用者滲透率已達736%,這進一步搶占了使用者的思想。 其中,市場前景廣闊的預製菜、豬肉、豆製品GMV滲透率也全年超過50%。
接下來,叮咚科技表示,將圍繞“吃”這一主題,進一步提公升自身研發產品的數量和質量,持續磨練商品力、服務力、運營力、組織能力等基本技能。
在整個生鮮電商行業,叮咚被算是“倖存者”,但其大規模退出城市也給行業內其他玩家敲響了警鐘,“燒錢”策略改變不了未來,競爭還遠未結束。 在流血和生存之間,叮咚買雜貨的時間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