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一直試圖通過經濟手段遏制中國的崛起,但現實表明,這一戰略正在逐漸失敗。 因此,美國可能不得不轉向軍事手段,試圖威脅和遏制中國,以防止其崛起。
目前,美國在台海和南海的挑釁行為引發了人們對中美在這些地區發生衝突的可能性的擔憂。 不過,美國智庫蘭德公司的乙份報告提醒我們,中美決戰的戰場可能不僅限於台灣海峽或南海,而是南亞和印度洋地區,這是美國的“最後一張牌”。
至於美國的“最後一張底牌”,很多人認為就是通過經濟金融手段打敗中國,利用美元和金融霸權在國際支付結算體系中取得發言權。 但現實表明,這一戰略對中國的威懾作用有限,甚至使美國自己陷入危機。 因此,美國可能不得不考慮使用武力作為遏制中國的手段。
關於中美決戰的潛在戰場,人們普遍認為可能是在台灣海峽、南海或東海。 不過,蘭德公司研究指出,按照目前中國領先實力的發展速度,美軍在距離中國大陸1000公里以內與解放軍開戰的幾率非常低,即使在1000-2500公里以內,獲勝的概率也不到50%。 因此,美國可能需要將戰場設在距離中國2500公里的地方,才能有更大的勝算。
這一結論與專家們此前的觀點相呼應,即中國在近海地區具有顯著優勢,而美國在遠洋地區具有優勢。 五角大樓也得出了類似的結論,認為解放軍的反艦和反導技術越來越強大,中國完全有能力壓制美軍在南海的海上力量。 因此,美軍可能不再直接在台海和南海挑釁中國,而是通過煽動“**分子”和菲律賓當局來破壞地區和平與穩定。
**萬粉絲獎勵計畫 此外,蘭德公司還指出,中國未來的軍事中心可能會沿著“一帶一路”倡議轉移,而南亞和印度洋地區是“一帶一路”倡議的交匯點和先行者。 美國不希望看到中國在該地區建立新的“勢力範圍”,因此中美之間的決戰可能確實在印度洋和南亞。
鑑於美國在遠洋地區的主導地位和在印度洋的戰略地位,該地區確實可能成為中美決戰的潛在戰場。 一方面,印度洋遠離中國大陸,解放軍在該地區的影響力相對有限,而美國則佔較大。 另一方面,印度洋對中國的海洋資源運輸至關重要,包括石油和天然氣等戰略資源。 因此,印度洋航道的安全對我國的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總之,面對來自美國的挑戰和潛在威脅,中國需要加強在南亞和印度洋地區的戰略布局和安全保障。 同時,通過加強與各國的合作與溝通,共同維護地區的和平、穩定、發展與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