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俄烏衝突爆發以來,中方立場一直保持中立,多次試圖以實際行動阻止兩國之間的戰爭程序,沒有向俄烏派出任何一流彈藥來加劇戰爭的激烈程度,但西方卻一再抹黑中國, 說中國向俄羅斯提供了一流的彈藥。最近幾張俄軍在前線的照片似乎印證了“真錘”,俄軍使用的炮彈上印有漢字,這成為中國“援俄”的證據。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國產152枚防爆彈,圖片為兩個簡體字)。
俄烏衝突已經打了2年多,在一些比較激烈的戰鬥中,俄軍每天消耗5萬發炮彈,而烏軍的炮彈數量遠低於俄軍,但每天消耗的炮彈也在8000發左右。 烏克蘭軍隊從西方獲得了彈藥,而俄羅斯軍隊也從一些親戚那裡獲得了大量彈藥。
俄烏戰場上的炮彈消耗量很高)
由於兩國消耗的彈藥過多,僅靠一兩個國家是不可能滿足如此消耗量的,因此雙方都在肆無忌憚地尋找符合國際軍火市場口徑和要求的彈藥,使雙方在戰場上使用的彈藥可謂千差萬別, 而烏克蘭軍隊還利用巴基斯坦生產的彈藥,製造了炮火爆炸的問題。
使用巴基斯坦製造的彈藥炸毀的烏克蘭大炮)
一些西方**謠言聲稱,中國已經從炮彈上抹去了漢字,並印上了俄文字母,以消除“援助俄羅斯”的證據。 但實際上,這純粹是西方缺乏專業精神造成的低階謠言。 早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軍工要獨立的時候,就發現了乙個問題,當時世界主流炮彈都是衝銅製成的,我國銅礦石少,銅產量不足。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國軍工企業發揮主觀主動性,採用焊接鋼殼,為了解決鋼殼塑性難、氣密性難以保證等問題,我國研製了銅包鋼殼彈藥,在鋼殼外層使用少量銅, 利用銅延展性強,解決了氣密性問題,也解決了鋼殼金屬潤滑不足的問題。這也使我們的炮彈不同於其他銅炮彈,不可能通過所謂的“擦除漢字印俄文”來模仿俄製飛彈。
目前,俄軍使用的炮彈可謂“多種多樣”)。
事實上,從俄羅斯進口炮彈的最大來源是伊朗,為了應對可能發生的戰爭,伊朗的炮彈儲備並不小,俄羅斯和伊朗在戰爭爆發後合作非常頻繁。 而伊朗的炮彈,除了自己生產外,還有從伊拉克、敘利亞甚至非洲國家等其他國家收集的炮彈。 而且這些國家早年都購買了中國的**彈藥,所以伊朗收起的炮彈現在是中國製造的也就不足為奇了。
工藝不同,國產彈藥的形狀特徵明顯)
伊朗將裝有伊朗底漆和炮彈的中國製造的炮彈送到俄烏戰場,於是出現了“中國援助俄羅斯”的戲劇。 但從中國製造的貝殼旁邊有乙個底漆可以看出,這顯然不是中國製造的這些炮彈並非直接來自中國,而是在兩者之間被傾倒了很多次而這次移交超出了中國的控制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