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玲,《慾望他人的慾望》,《談拉康》,以《花》為指導(上圖)。

Mondo 心理 更新 2024-03-05

前言

我經常聽精神分析家顧飛等人談拉康,我想借用他在《論哈代《最愛的人》中的俄狄浦斯:從弗洛伊德到拉康一文中的話:自精神分析誕生以來,文學幾乎是天生的盟友,如茨威格和弗洛伊德,喬伊斯和拉康。 對於文學學者來說,精神分析所揭示的無意識,幾乎就是他們的“意識”。 對於精神分析學家來說,由於賦予作家的創作特權,文學自然是無意識的領域,對文字和個案的分析也具有同樣的效果。

當然,這段話不僅僅是這段話,更是作者的話,無意識的他者,密謀催生了我寫這篇文章的情感和衝動。 但為非常個人的目的而寫:我喜歡拉康的思想,也想用比較經典的文學、藝術、影視作品作為切口,嘗試對拉康的思想有乙個深刻的理解,然後用理解的收穫,更好地理解自己,了解我們生活的世界。

我認為王家衛的《花》為我們開啟了精神分析的無意識,於是從拉康精煉思想的角度,通過阿寶的叔叔李麗等人物的形象,我們聊起了我們日常的煩惱——是什麼決定了人們的命運,我是誰,如何為我設家(設定一條路)等主題。

01 主體的**

這個標題最初是拉康的話。 主體的慾望、語言能指、三界學說都是拉康理論的核心,由於他的理論如此豐富和艱澀,以至於我對毛皮愛好者的了解充其量是,所以我只能簡要地概括一下這些概念,認為我身後的文字是一塊磚和一塊玉。

別人的願望是什麼? 另乙個是誰? 拉康的“他者”概念分為“大他者”(a)和“小他者”(a),前者是指與自我相關的外在他者,後者是指內在的“他者”與自我的關係。 根據拉康的精神分析思想,人與人之間並不直接相處,“你”和“我”之間總有乙個“第三人稱”,即更大的他者,而我們日常生活的秩序正是從大他者的“調節”中得以存在。 簡單來說,大他者就是人背後的社會、文化、制度、魔法等東西,是人們精神世界的領域。 比如手機、網際網絡、大資料、人工智慧等,這些限制著人們的日常生活,都是我們偉大他者的一部分。

拉康對主體“自我”的定義:自我是自我的理想與他人的理想自我的結合。 因為主體從根本上說是**,由外部世界形成,所以個體一生都依賴另乙個人來產生自我肯定。 因此,不可能有乙個完全自給自足的主體。 從這個意義上說,人的慾望就是他人的慾望。 換句話說,自我是他者世界的體現。

慾望,正如拉康所說的一種持續的無意識驅動的能量(這個標題特別準確),作為慾望的主體,人們雖然在不斷追逐慾望,但更多的時候,他們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慾望永遠無法得到滿足。 他進一步認為,人的慾望是建立在價值(概念)的存在之上的,一旦價值的存在不被看到或認識,人們就會感到痛苦和危機,並因此展開激烈的競爭,這是主體價值與奴隸價值之間的鬥爭。

02 阿寶和包先生,陳震和李麗不和他一樣嗎?

王家衛的很多電影都有點像希區柯克(由希區柯克執導,根據拉康的思想改編),王家衛花了三年時間製作了一部30集的《花開》,至今仍具有精神分析的感覺。 梵華講述了90年代改革浪潮如火如荼的上海商界,以及投入其中的人生跌宕起伏的故事。 第二十七集,阿寶和李麗有一句很拉康的台詞——

李麗:那天我去見的人是強先生。 金老闆死了,他的死提醒我,躲起來只有乙個結果。 陳震和深圳,是我藏不住的往事。 李麗和寶只是暫時的。 李麗可以拿志真元作為包先生的賭注,但陳震不能。 拿下知真園的存摺是A先生給的,李麗給的都是他給的。 他走了,我也不回去了。 陳震按照A先生的吩咐去做,李麗告訴了鮑先生和何先生,但鮑先生沒有退縮。

鮑先生:這就是鮑先生兩句話的代價。

李麗:陳震和李麗有身份證差。 阿寶和阿寶總是有區別的,真園。 如果你贏了,你還是包先生。 我們沒事。

鮑先生:如果我輸了,下次我們見面時我就是阿寶。

李麗:你應該像我一樣,你應該永遠給自己留一條出路。

鮑先生:阿寶是我的出路。 可是你不能回陳震,你除了回去找A先生,別無他法。

李麗:那不是撤退,而是紀念和信仰。

李麗:還有第二條建議給你我,永遠不要相信陌生人的好意。

寶:你和我並不陌生。 (然後他伸出手說再見,說:“寶。 李麗猶豫了一下,片刻後,鏡頭來到了似是而非的吻別場景,然後她伸出戴著手套的手說:李麗)。請注意,括號中的細節洩露了兩者之間隱藏而微妙的情感界限。

這段對話的經典之處在於,它表明人是**的主體,阿寶和阿寶不是同乙個人,陳震和李麗也不是同乙個人。 但這段話涵蓋了很多無意識的雷區,或者說隱藏了很多有趣的問題,比如:為什麼知珍園是阿寶和包先生的支援? 鮑的撤退是什麼? 陳震和李麗有身份證,很容易理解,但令人費解的是,她,陳震和李麗,她為什麼要把志珍遠“賭”給包先生,她的退路在哪裡? 這些。 整部劇好像有解釋,又好像沒有解釋。 我想這也是花的經典之地。 因為人類本質上是無法在現實世界中解釋的奇怪物種,所以人類的生命和命運是不確定的存在,沒有目標和答案。

03 主體有虛擬的自我和真實的自我嗎?

鮑先生和李麗的對話,就像乙個赤裸裸的啞巴謎語,直接而含蓄地呈現了拉康所說的:人是**的主體,人的慾望就是別人的慾望。 讓我們從阿寶開始。

胡哥飾演的阿寶,是別人出生後叫“我”的名字(作品沒有解釋阿寶的姓什麼,根據原著,他姑姑姓宋,推測他的姓宋),自然就是原本真實的我——阿寶。 但這只代表了主體以前的我,或者說主體相對簡單而真實的我。 包先生,又稱“我”包,是進入社會(符號世界)後的另乙個身份我,因為與我疏遠的人太多了,所以被稱為非我,或者說偽我。 其實非我也是人格中真實的一部分,只是人類成長過程中必須加的翅膀和面具,如果阿寶不是老闆,也可能是老闆,比如爺爺之類的。 因為人們不可能僅僅停留在身份的位置上。 因此,在拉康和許多哲學家那裡,人從一開始就失去了主體性,一生都被他人的慾望所籠罩和誘惑。

說到舅舅,現實中可能有這樣的人,但我更願意把他看作乙個隱喻,乙個睿智老人的象徵。 其實,阿寶和舅舅的關係就像父子關係一樣,在精神上,舅舅是阿寶的乾爹。 包先生的存在隱喻了包先生人格中內在化的父系功能。 舅舅不僅是阿寶從小嚮往的偶像,更是他理想自我的投射,成熟的阿舅竟然超越了父親和舅舅。 因此,鮑先生本質上是鮑的另一張真面目,是大教父所象徵的智慧和理想的自我。

鮑的職業心願是A先生,他是李麗的“替身”。 A先生是金融界的傳奇人物,在劇中並沒有透露,這也暗示了拉康的對方缺席。 阿寶之所以能夠成為寶總裁,成為上海金融業的領軍人物,背後的驅動力來自A先生,然後他擊敗了A先生。 從A先生(背影)因失敗而死在海中的畫面來看,隱喻阿寶擁有A先生所缺乏的東西,那就是知有限知進退。

本,被譽為“華爾街教父”。 格雷厄姆說:“*在投資的世界裡,一旦獲得了足夠的知識和經過驗證的判斷力,勇氣就成為至高無上的美德。 “我猜想,阿寶之所以能超越A先生,可能是因為阿寶也有那個德行。 所以從象徵層面來看,A先生缺席的他者只是鮑的隱性人格,是他理想自我的一種體現。 而李麗“選擇”阿寶作為信任和給予的物件,嚴格來說,正是李麗在不知不覺中對阿寶產生了共鳴,正是因為她從阿寶身上看到了A先生的身影。

未完待續)。

相關問題答案

    熊玲:自我分裂的背後

    一種現代 線的感覺 好累。其中,有充實和滿足的疲憊,也有衝突和空虛的疲憊。後者在這裡介紹。比如讀研究生三年級的喬 化名 說,她的心是 成兩半,所做的一切都遭到了尖銳的反對 我討厭人際交往,嚮往它 所想和所言總是不同的 我喜歡睡覺,做夢,不想醒來,但我還是早起,每天不停地做事 我對自己既熟悉又陌生的感...

    他被趙本山打了四巴掌,熊抱著林志玲挨罵,妻子竟然是他女兒最好的朋友!

    趙本山的徒弟王小寶因在年至年的電視劇集 鄉村愛情故事 中飾演王長貴一角而廣為人知。王小寶出生於遼寧蒙特內哥羅縣乙個農民家庭,認識趙本山後,被培養成二人演員。然而,王小寶的問題也接踵而至。在某綜藝節目錄製期間,王小寶和林志玲進行了互動。王小寶的不禮貌行為引起了的不滿,他單方面對林志玲做出了一些 舉動,...

    熊玲:關於“沉溺於創傷記憶”的思考。

    引用的 例子 某位明星 微博十大影響力教育V 有一條微博,總結了幾點 張朝陽博士最近發了一條 看完後感覺自己迎來了新的生活 張教授說的是腦科學的研究成果,人的大腦可以被重塑並持續發展,它的重要概念叫做放電和佈線,這意味著舊的神經元可以慢慢消失,只要你不再放電關於過去的經驗,腦神經就不能維持連線不變,...

    熊玲:恐懼症的心理治療

    注 本文選自我系列課程 精神分析 神經症 恐懼症個案 的持續時間和影響取決於恐懼的性質和程度以及個人的潛在情況,例如人格品質 尋求幫助的動機 感知等。更完整的治療過程包括三個階段 面對恐懼症狀和與症狀相關的相應模式 理解 恐懼的深層動力 面對,即適應恐懼的現實。一種 處理恐懼的情緒 我們知道,恐懼症...

    熊玲:投射身份的識別與應用

    理解投射身份 弄清楚什麼是投射身份,誰在投射它?這是處理投射身份的先決條件。心理投射和認同是移情背後的一種心理機制,它是無意識地發生的。投射身份的臨床應用是一種以精神分析為導向的物件關係 根據客體關係理論,投射身份是一種行為模式,它誘導他人以某種有限的方式做出反應。它源於乙個人的內在關係模式,即人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