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位房地產總裁離開了!
近日,閻姐獨家獲悉:
2024年2月底,張岩正式辭去多富控股集團董事長助理、地產集團高階副總裁職務。
張岩於2022年10月加盟多佛,但現在他選擇了轉身離開。
而最初被市場猜測要去大房地產的多佛,現在可能正走向一條截然相反的道路......
張衍是告別多福,從此,大家求更多的祝福
多弗控股集團成立於2009年,直到2018年才成立多弗地產。
短暫的發展期,一直給這家房地產公司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一家新興的房地產公司,卻擁有強大的母公司,甚至母公司已經完全PK了大部分老牌房地產公司去年,多富控股集團還以2167億營收躋身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前30名除房地產外,業務還涵蓋**、航空、文旅、投資、工業等領域。
如果在房地產的崛起期,這樣的公司可能真的能夠迅速在房地產行業占有一席之地。
畢竟,強大的母公司的支援意味著有很大的試錯空間。
只可惜一開始時機不對。
多富地產剛成立之初,行業還處於瘋狂的金塊時代,但轉眼間,就進入了三年的長疫。
張衍加入多福的時候,已經是疫情第三年末了。
這位高管履歷豐富,擁有20多年的房地產行業從業經驗,曾在多家品牌房地產公司工作過,此前的幾項重要業績經歷分別是:
禹洲集團:集團副會長、禹州市慈善協會常務理事。 奧山控股集團:集團副總裁、中部區域集團總裁。作為不僅專注於集團營銷和品牌線工作,而且在區域公司和城市公司都有綜合運營管理經驗的高管,張岩還帶領團隊連續實現年銷售額1000億元,管理著1000人的一線團隊,負責的專案覆蓋70多個城市, 400多個全格式專案,商品價值達數千億。融橋集團:首席營銷官、首席品牌官、榮橋慈善秘書長**。
雨潤地產集團:集團副總裁兼營銷公司總經理。
融創中國集團:集團營銷中心總監。
作為業內知名的營銷副總裁,多弗聘請張岩擔任地產集團高階副總裁,一度被市場認為是他在地產野心的體現。
但是,過去幾年的情況是眾所周知的。
行業形勢並沒有隨著封控的結束而緩解,相反,隨著時間的流逝,它陷入了更深的困境,沒有解凍的跡象。
在這樣的情況下,大部分在房地產基礎不深的民營企業,在這兩年基本上都默默地選擇了聚焦去庫存,其中還包括手頭沒有太多房地產業務的多佛爾。
2月18日,龍年第一天,多富集團也在北京總部召開了2024年度誓師大會
新的一年,要繼續做強主業,盤活現有資產,保障銷售和收款。只談如何做現有資產,與面對新能源、航空等業務時談“發展壯大”完全不同。
顯然,在目前的情況下,它仍然在“談論房地產變色”。多佛房地產估算在短期內,可能沒有太多進一步擴張的計畫。
畢竟對於多弗來說,房地產只是從頭到尾拼圖中的小塊拼圖之一,比起這個不確定的業務,多弗是乙個更值得發展的優質業務,未來的前景還是相當可觀的。
所以,張嫣這次和多佛告別了,閻姐猜測,大概是因為在房地產上沒有多少發揮的空間。
也希望閻總能盡快找到更適合自己的舞台。
從“在雲上”的日子開始。到“火烤”的那一天。
張岩的處境並非個例,更是許多仍在民營企業工作的房地產高管面臨的問題。
一直沒有放棄這個行業的人,心裡很煎熬,都在想:你是得過且過,還是大膽嘗試尋找突破口?
在房地產時代,無論是公司還是個人,這一切都是為了在雲端生活
但在如今的房地產圈裡,房地產人也是有的它是在火上烤的不管你從事什麼樣的企業,都很難說生活是舒舒服服的。
電商行業愛做“雙十一”活動,今年春節的房地產行業就是“雙七”活動
據說,春節前後,一些民營企業出刀了,直接裁員70%,減薪70%。
稍微友善一點的房地產公司給**“雙五”:
裁員 50%,再減薪 50%。
不再有不人道的點:
幾個月沒有支付工資。 至於什麼時候可用,這是乙個形上學的問題。
如今支撐行業的陰雲早已消散,裁員、減薪、拖欠工資的現象在下降的過程中越來越普遍。
但差距太大,難免讓人陷入恍惚,更傷人。
據說,少數民營企業的總裁不僅年薪暴跌,年底還得把一半放進去兩三萬我不明白——幾乎與中央國有企業的工資相當。
畢竟央企工資普遍較低事實早已浮出水面。
比如近兩年,有地方上市國企高管上熱搜,其公開稅前年薪甚至不低於40萬。
再比如乙個地產高管,曾經達到集團副總裁級別,加盟上海一家國企,看似風光無限,但據說乙個月可能沒有2萬元,連一點補貼都沒有。
目前,央企的壓力和數量早已不如民營企業,甚至像一些民營企業一樣更換高管的現象很多。
工作了半年後被解雇的人不計其數。
以前大家都去央企養老,現在去國企,發現不僅養老不了:
甚至穩定性也是一種形上學。
這也是為什麼想從民營企業出來的高管們猶豫不決,兩條路都明顯難以把握的原因
是接受現在公司誇張的三倍工資嗎? 但看不到前景,並且可能存在其他離職壓力。
或者抓住機會跳槽到中央政府國有企業? 但工資極低,量好於民營企業也容易適應土壤和水就算是“穩定”也未必能保證,但依舊不用擔心專案要做。
目前這個行業的現狀是這樣的,不管你有多大,不管你是民營企業還是央企,絕大多數都面臨著兩種情況:
要麼工資極低,要麼拖欠工資。
然後兩者兼而有之。
高管們都是這樣,但其他人呢? 生活空間越來越小。
在那種情況下,你做還是不做?
仍有民營企業敲響撤退警鐘
在地產人生活空間極度壓縮的背後,說白了,這條賽道的玩家數量明顯減少。
就連最近,閻姐聽說還有很多民營企業:
我正在總部進行重大轉變。
在總部所在的房地產界,代表著很多東西。
而每當總部位址發生變化,都預示著新的開始即將到來。
但這種“新的開始”通常也是相當兩極的,要麼優秀,要麼極差。
龍年元宵節期間,中海地產將深圳總部遷至後海新落成的中海大廈,大樓的21至23層是這家國有巨制地產的新辦公室。
中海總公司總部搬遷顯然是喜事,但目前,大部分房地產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總部,幾乎都在搬遷:
疏散警報。
一些今天還活著的民營企業,幾年前,他們滿懷野心地想要突圍出地,但現在他們要麼早早撤退到大本營,要麼很多人已經有了明確的計畫,只是準備行動。
因為傷太深,一些企業的房地產業務甚至成了棄兒,懶得裝模作樣他們大喊著從總部撤退,遠離財產——他們想在被財產絆倒之前盡快扔掉負擔
畢竟,相較於上周末因“辣退”而一夜爆紅的港樓市場,龐大的內地市場可能還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真正迎來全面復甦。
閆姐之前和很多高管和同行聊過,大家的看法普遍悲觀,基本預期是行業復甦的時間至少是
2025年。
企業在掙扎著喘息,人也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想要留在這個行業,可能只能化身為“忍者”。
堅持到春暖花開,哪怕行業的輝煌已不再昔日,也不必如此委屈。
主編:張彥.
責任編輯:菜菜子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部分來源於網路**,不作商業用途,如有侵權,請聯絡我們必須註明“公司+職位+姓名”,否則不予批准
我們建立了“房地產人的話***8班”。
備註”。公司 + 職位 + 姓名
編輯器將您拉入群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