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馮瑤
3月3日,在2024年全國人大暨全國人大開幕前夕,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長安汽車黨委書記、董事長朱華榮提交了四項提案,其中三項涉及汽車行業和移動出行行業。
其中,他著力構建面向未來智慧型交通的混合現實大科學裝置(大型駕駛模擬器),以應對未來智慧型交通系統中人、車、路、雲耦合的新風險,同時擺脫對美國系統的依賴, 日本、歐洲等國家。
此外,朱華榮在提案中還談到了汽車資料的安全性,引起了國內市場的極大關注。
推進大型駕駛模擬器建設
目前,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生產和銷售市場。 因此,也伴隨著大量的駕駛場景和使用者資料。 在朱華榮看來,這給車輛被動安全、智慧型駕駛安全、資訊保安等領域帶來了更多的挑戰。
他舉例說,未來智慧型交通系統中人、車(包括自動駕駛汽車、傳統人類駕駛、機械人、飛機等)、道路、雲的耦合,將伴隨著極其複雜的交通場景下的惡性事故、大規模網路入侵與控制等新風險和新問題。
朱華榮提到,目前,所有汽車強國都已建成或正在建設未來交通混合現實大型科學裝置(大型駕駛模擬器),將車輛、道路、雲與環境融為一體,在安全可控的實驗室環境中再現、分析和解決上述問題。
但是,我們國家在這方面存在差距,“他說,”在這方面存在許多問題。 例如,現階段我國已經建成和在建的小型駕駛模擬裝置採用美國、日本、歐洲等國家的成套系統,軟硬體高度依賴國外廠商,會帶來資料安全、技術安全、經濟安全等風險。 ”
因此,朱華榮建議,要充分發揮系統和機制的優勢,推動頂層設計的大型裝置建設。
首先,他建議建立產學研應用一體化的科研平台,推動大型科學裝置建設。 “建議共同建立產學研應用平台,依託平台共同打造共享全球領先的駕駛模擬大型科學裝置及配套軟體庫和場景庫,填補國內空白。 其次,他認為該專案應納入國家重點科技基礎設施計畫,確保資源投入。
朱華榮還表示,這一大型科學裝置的研究和建設,將有助於未來智慧型交通在晶元、作業系統、V2X、自動駕駛、AI演算法、人形機械人等關鍵領域的研究和形成國家和行業標準。
明確汽車資料中個人資訊的邊界
朱華榮的另一項建議涉及汽車資料安全。 他認為,隨著汽車行業從“硬體主導”向“軟體定義”的轉變,汽車不再是使用者的簡單出行工具,已經從“單一的工業產品”轉變為“新的數字智慧型空間”產品屬性。
事實上,與傳統燃油車相比,智慧型網聯汽車可以通過在車外部署攝像頭、公釐波雷達、雷射雷達等多個感測器來採集大規模、覆蓋面廣的車輛資料。
此前,據官方訊息,智慧型網聯汽車每天至少採集10TB的多維度資料,即不僅包括駕駛員和乘客的面部表情、動作、眼神、語音資料,還包括車輛的地理位置、車內外的環境資料、車聯網的使用資料。
在朱華榮看來,此前發布的《資料安全條例》僅明確了部分汽車資料屬於個人資訊,並未明確其他資料的性質,而《個人資訊保護**》明確規定匿名化資訊不是個人資訊,並未明確匿名化資料是否可以被主機廠使用。 同時,相關法律法規並未明確汽車資料中非個人資訊的範圍和歸屬。
他認為,智慧型網聯汽車相關非個人資訊的界限模糊、歸屬不明確,不利於個人資訊的保護,同時也不方便車企合法、充分地處理和使用相關資料,不利於相關資料從“資料碎片化”向“資料糧倉”的集約化轉型。
朱華榮在建議中提到,有必要明確汽車資料中個人資訊的邊界。 他認為,車輛本身及其零部件的工作狀態資料,以及與道路、天氣等外部環境相關的資料,無法識別特定個人,不應屬於個人資訊的範疇。
然而,不同資料與個體在車控資料和應用服務資料中的關聯性差異很大,需要從立法層面進一步明確。
此外,他認為,要細化汽車資料產權規定,還需要落實車企對汽車資料的資源持有權、資料處理使用權、資料產品管理權等,從而促進資料資源化、資產化、資本化。
進一步改善汽車消費環境
此外,汽車工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在經濟增長和就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在朱華榮看來,汽車產業消費環節還存在諸多問題,需要進一步改善汽車消費環境,鼓勵市場創新,提高新的質量生產率。
例如,消費者在購買汽車時,某些環節仍然不支援線上處理和流通; 資料的流動並沒有真正實現; 一些地方針對汽車行業制定的政策不統一,或者行業內一些政策相對缺乏,導致消費者用車的公平性、品牌競爭的公平性、車輛公升級換代的加速。 車險業務中間渠道多,保費不一致,消費保險體驗不好。
對此,朱華榮提出了四點建議,一是建議推行汽車消費電子零售發票,並採用網上許可流程,實現流程便捷,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二是建議審視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和行業監管要求,加快建立資料流通平台和機制,賦能企業創新消費體驗。 三是建議協調完善汽車行業相關政策,優化汽車市場公平競爭環境; 四是建議推進車企與保險公司“合而為一”的合作,減少中間環節,降低消費者購買保險的成本。
編輯:小莫
評論:徐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