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營日報》的報道《女企業家因索要專案資金被抓'尋釁滋事'》一掃螢幕。人們的注意力集中在“把債轉債”上,也就是用錢刑事手段是解決債務,如果債權人被抓到,就不會有債務,但很少有人關注地方債務是如何不斷積累的,到了“不還”的程度,應該如何解決?
據《中國經營報》報道,貴州省六盤水市水城區欠少數民族女企業家馬一佳宜扶貧搬遷、幼兒園、小學等約2至10個專案專案2億元,馬一佳一要求8年無果**區曾提出以1200萬元還清所有債務,但馬一佳怡拒絕,隨後**以尋釁滋事罪逮捕了她
此事件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後,水城區立即就此事發表宣告,指出女企業家馬某某承擔的10個專案總金額約為16332個71萬元,至今已支付14670元60,000元,支付比例為8982%。所謂“對企業的總債務約2”。2億元“和”小區要用1200萬元清償所有2億元以上的債務“是不真實的。
然而,這一事件所反映的地方債務問題卻是真實存在的。 水城事件只是貴州地方金融問題的冰山一角,也是中西部地區許多省份面臨的嚴重問題。
截至2023年底,貴州省**債務餘額為1512469億元,此外,全省城鎮投資企業債務餘額也至少為15萬億元(2021年為13266億元),那麼全省債務餘額約為3萬億元。 而該省的 GDP 為 209萬億,政府一般預算收入約2000億元,根本無法償還如此規模的債務。
是什麼讓本地**無視風險,無節制借貸?
1月26日,在北京物權法研究會年會上,在產權與金融權圓桌論壇上,中泰**股份***債券及結構性融資總部總經理洪浩對此進行了討論。
地方**債務是用地方政府的信用和地方政府的稅收和財政收入來償還的債務。 這部分約40萬億元。 此外,其實還有很多融資平台的債務不一定承擔還款責任,而且這些債務沒有具體金額,但估計在70萬億元左右。 總體來看,地方**債務規模較大。 另一方面,從增速來看,從2017年到現在,全口徑地方**和融資平台的債務基本以每年15%以上的速度增長。 但與此同時,疫情前GDP增速約為8%,疫情後GDP增速約為5%,因此債務增速遠高於GDP增速。 但從理論上講,大量債務並不一定會導致還款問題。 因為如果將負債投資於有回報的資產,那麼償還壓力就不會太大。
但現實情況是,地方**還債壓力非常高,很多地方不斷借新還舊,導致債務越來越大,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這與地方政府債券的投融資機制有關。
長期以來,地方政府債券的短期和長期投資十分普遍一般來說,地方政府借錢1-3年投資乙個可能需要一二十年才能收回的專案,比如高速公路、保障性住房,回報不足以支撐短期債務的償還,所以只能借新還舊。
其次,許多地方債券投資於無效資產比如各地正在推進的城市景觀建設、老城改造、新城發展,基本都是由地方融資平台主導的。 從理論上講,乙個正常的商業實體不應該做這項工作,因為借錢投資一些沒有回報的資產是不正常的。
第三,既然沒有回報,作為乙個市場化的經營實體,他為什麼要負債投資這些非經營性資產呢? 這樣做的原因是它已經工作了這麼多年土地融資——融資平台投資無債務回報的資產,當地政府通過注地給予回報。 乙個城市已經建立了周邊的配套設施,一進來就可以招商引資,稅收也會隨之而來,可以釋放一定數量的土地來建造商品房,所以賣地收入是土地融資的第一。另外通過土地的公升值,土地被注入平台公司以平衡其資產負債表。 這樣一來,就可以對沖融資平台為配套設施承擔的債務,邏輯基本一致。
這個閉環看似完整完整,但又是如何打破的呢? 這就是房子的價格。
疫情這幾年房價一直比較穩定,但2023年疫情結束後,大家會發現,自己的收入預期不僅沒有改善,反而惡化了這樣一來,整個房企的房企就出現了經營困難,然後這些融資平台或者地方政府花了這麼多年的時間去預留或者整理土地,最後賣不出去,其負債也無法有效對沖,這個閉環被打破,不可持續。
至少有15個省份的債務比率高於財政部設定的300%紅線,只有乙個省份低於100%的綠線。 在上乙個經濟高速增長的時代,隨著財政收入和資產增值的增加,對沖債務還是可能的,但現在卻進入了經濟收縮的時代,打不開,資產貶值,援助空間越來越有限。
地方**可能需要與金融機構協商降低利率,在某些情況下,可能還需要協商本金的貼現,並做一些債務重組。 債務重組背後有一些金融機構,比如信託公司,其債務重組貼現背後會涉及很多個人投資者,如何保護其合法權益?
如此大規模的債務解決涉及面廣、人多,需要兼顧各方利益,週期會很長,需要創新的解決方案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