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列日涅夫:歷史倒退的一面鏡子

Mondo 歷史 更新 2024-03-04

勃列日涅夫是一面鏡子,一面鏡子可以顯示由於他堅持僵化、倒退和反對改革而導致的國家徹底崩潰。 當乙個國家和民族處於乙個可能導致復興和崩潰的偉大轉折點時,勃列日涅夫選擇了後者,歷史毫不客氣地消滅了這個政權。

勃列日涅夫在蘇聯統治的十八年是乙個漫長而關鍵的轉折點。 在這段漫長的時期裡,既有好有壞的可能性。 但勃列日涅夫和他的一小撮人走上了後者的道路,他們最終成為了一場偉大歷史悲劇的作者。 在這面歷史鏡子面前,任何乙個改革者都應該有一種如履薄冰,彷彿走在深淵邊緣的態度:是屈服於改革派的反對者,還是與反改革派鬥爭到底,走上復興之路。

赫魯雪夫糾正了史達林繼續制定的大恐怖政策,直到他去世前兩周。 在史達林去世之前,對本來可能是前所未有的大規模鎮壓的前奏已經解除。 從這麼多偉大的醫學科學家(主要是克里姆林宮醫生)的突然性來看,可以推測下面的文章將是多麼不可想象。 但是史達林死了,醫生們都被釋放了,一場前所未有的恐怖是出乎意料的。

在赫魯雪夫執政的十年中,應該說最大的改革其實是停止了大規模的**。 但赫魯雪夫的許多政策和做法都是異想天開的、主觀主義的和唯意志論的,因此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勃列日涅夫上台後,如果他認真總結歷史得失的經驗,痛心糾正史達林的缺點,那麼就有足夠的時間扭轉前朝的腐朽,逐步使蘇聯走上復興的軌道。 但伯恩根本沒有這樣做。 除了一些非必要的經濟改革外,他還從根本上推行了大規模倒退的政策。 十八年的國內、老式、倒退的統治,使國家處於外強、中庸的危險境地。

他和他的主要助手蘇斯洛夫忙於絕對的想法,整個國家只需要乙個思想,那就是勃列日涅夫,實際上是蘇斯洛夫的思想。 在勃列日涅夫時期,蘇斯洛夫等人炮製了一套自欺欺人的理論,認為蘇聯已經建立了“發達的社會主義”。 從表面上看,這似乎比赫魯雪夫的誇張倒退了一步,但實際上更是荒謬。 因為赫魯雪夫沒有吹噓自己建立了“發達的社會主義”,勃列日涅夫和蘇斯洛夫比赫魯雪夫更自吹自擂,無視現實。

可以介紹一下“發達社會主義”的這個小事件。 有個叫阿法納西耶夫的人,當了20年的《真理報》總編輯和副總編輯,經常在郊區的一些豪華別墅裡寫文章,但這群翰林資深學者卻沒有喝過一滴酒。 有一次,主編和他的一位同事莫名其妙地拿到了一瓶伏特加,粥太小了,只好跑到遠處的大海撈針裡偷偷喝了酒才出來,因為一旦公之於眾,乙個人就不夠了。 這是“發達社會主義”的寫照!

勃列日涅夫執政時遇到的困難也許不是很嚴重,但勃列日涅夫等人不敢正視現實和危機,一味誇大自己的成就,繼續搞腐敗統治。

勃列日涅夫,材料平庸,曾經穿著黃色長袍,居然在新沙皇的寶座上坐了18年(1964-1982)。 蘇聯後來將伯格統治時期命名為“停滯二十年”,實際上是停滯和倒退的十八年。

伯格爾最突出的表現是恢復了半史達林主義或新史達林主義的統治。 它的特點是停止揭露史達林時期的黑暗現象; 冤假錯案的整治工作基本停止; 重新識字的人; 在外部,史達林領導下的軍事擴張政策得到了極大的恢復(中蘇邊境駐紮了100萬士兵,是赫魯雪夫時期的五倍; 1968年占領捷克共和國; 1979年,它無緣無故地派兵占領阿富汗; 操縱對柬埔寨的占領);我們將更加集中於軍備擴張和戰爭等。 派兵占領捷克共和國是勃列日涅夫上台四年後完成的,從那時起,就再也沒有討論過“改革”的話題。

此外,在內部鎮壓方面,勃列日涅夫時期還發明了“瘋人院”政策,即所謂的“**”變相入獄,以逮捕和綁架的方式逮捕並投入“瘋人院”。 這項法律有時比無端監禁更不人道,因為在“瘋人院”中要執行,而這個所謂的**就是破壞乙個人的正常神經功能,使其成為真正的精神病(詳見梅德韋傑夫兄弟,誰是瘋子? 書)。

像勃列日涅夫這樣的傻瓜有什麼好崇拜的? 然而,這種崇拜已經成為那裡的一種制度,誰掌權就是上帝,人們必須崇拜這個地上的上帝。 在這方面,Boe的面板厚度在中外歷史上是罕見的,從以下事件中可以看出。

在朱可夫的回憶錄中,有手稿編纂者的注釋,告訴我們朱可夫的書早已被清除並送**審查(公尺高揚的回憶錄被砍掉了頭,不允許更新)。 最後一位審查員是蘇斯洛夫,第二位掌權者。 朱可夫的手稿不見了,他的回憶錄也無法出版。 過了很久很久,終於有人暗示這本書沒有得到勃列日涅夫的讚譽,必須更新才能出版。 這讓朱可夫和編輯們感到困難,因為在戰爭期間,朱可夫真的不認識薄熙來和他的人,如何寫出他對戰爭的巨大貢獻? 但如果你做不到這一點,這本書就永遠不會出版。 後來,出版商想出了乙個聰明的主意:朱可夫做了乙個假鏡頭。 方法是:朱說朱到前線視察,在某地方見到了某位司令員,於是朱問薄熙來,說要見他(薄熙來在戰爭期間擔任過軍委,官員崇拜少將),得到的回答是勃列日涅夫去了前線, 但他看不見他。來不及,太快了,這個“假鏡頭”一被報道出來,當天或者第二天,克里姆林宮的**就會來,說可以按照修改後的草案印製。

前面提到的阿法納西耶夫在《真理報》主編中說,《真理報》的每一篇文章,尤其是社論,都必須有一段專門討論勃列日涅夫的段落。 有一次,不知何故被忽視了,**Shu Ji Tsimyanin(蘇斯洛夫的助手)立即打電話**並問:為什麼那天的社論中沒有對博世的讚美。 主編別無選擇,只能回顧這次事故,並承諾今後不再犯同樣的錯誤。

勃列日涅夫,沒有別人為他寫的手稿,他一句話也說不出來,乙個問題也回答不了。 前蘇聯駐聯合國首席代表、外交部副部長兼駐華大使費德林在回憶錄中詳細介紹了此事。 一般情況下,為薄熙來的問答準備的稿件很重,要根據對方的問題來選擇答案,在列印的稿件上一一標明。 不幸的是,Boehl's沒有這種選擇。 有一次,在與尼克森的談話中,伯格在尼克森的俄語翻譯面前問費德林等人:你還讀下面這段話嗎? ......

勃列日涅夫實行個人寡頭和極少數人的寡頭統治。 例如,在 1979 年,對阿富汗的無端占領是僅在四個人參與的情況下做出的決定:勃列日涅夫、蘇斯洛夫、葛羅公尺柯和烏斯季諾夫。 後兩位是第一部長,另一位是國防部長,而且他們有生意關係,所以不能不參與,所以真正的決定,其實是薄熙來和蘇二人做出的。 對於這樣一件關係到國家命運、出兵占領別國十年的重大事件,竟然是一兩個人擅自決定的,到底哪裡有這樣的**? 以上資料見周尚文、葉樹宗、王方:《蘇聯興衰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 )

有許多書籍和文章說安德羅波夫是乙個改革派。 勃列日涅夫上台後不久,安德羅波夫陪同他訪問東歐時,曾試圖說服他在火車上實施改革政策,但勃列日涅夫不聽,很快打電話給安德羅波夫成為克格勃主席。 此時的克格勃與史達林時代的克格勃是不一樣的,派安德羅波夫當主席,並不是要讓他在**的核心佔據舉足輕重的位置。 這個安德羅波夫有點教養,有點理性,有點世界眼光,而且他也不是很恐怖分子,所以他當了15年的克格勃主席,國內外都沒有大惡,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薄熙來於1982年初去世後,安哲秀相對順利地上台。 無奈的是,安德羅波夫是個病人,在位一年多乙個月後就去世了。 安死後,契爾年科,乙個像蘇斯洛夫一樣的繼承人和長期擔任總務部長,上台了。 此人是勃列日涅夫的密友,工作經驗不如勃列日涅夫,而且病重,上任不久就臥床不起,上任第一年就嗚咽不已。

從1982年冬天到1985年春天,在兩年多的時間裡,蘇聯連續三位領導人去世,他們都死於重病。 如果有乙個人應該輪到他上台,即使是嚴重的病人,他也會上台。 這些人之間有這種互惠互利的關係。 勃列日涅夫上台是為了遏制赫魯雪夫的改革傾向,契爾年科上台是為了阻止安德羅波夫的改革勢頭。 我真的看不出寡頭集團還有任何改進自己的傾向和能力。

勃列日涅夫確實是一面鏡子。 然而,它不是空人手中的“風月之寶”,而是近代史巨人手中的“興衰之寶”。

相關問題答案

    勃列日涅夫同志奇特的戀物癖

    月 動態激勵計畫 勃列日涅夫同志是蘇共歷史上乙個非常奇怪的領導人,他有很多特殊的習慣,乙個是抽菸,第二個是獎章,第三個是接吻。你可能想質疑,吸菸者很多,吹毛求疵是什麼樣的特殊戀物癖。別擔心,讓我們先看看勃列日涅夫是怎麼抽菸的。在他生病之前,勃列日涅夫的吸菸方式與大多數吸菸者相同,只是他對吸菸的成癮如...

    2024年,勃列日涅夫的葬禮有32位國家元首參加

    年,勃列日涅夫的葬禮有位國家元首參加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其外交政策是 一邊倒的 作為中國的親密盟友,蘇聯曾給予中國很多支援和幫助。蘇聯共產黨二十大後,這種關係戛然而止。當時,赫魯雪夫試圖進行改革,但史達林時代的影響仍然深遠,赫魯雪夫很難有所作為。他否認史達林在大會上的行動,但此舉沒有得到中國的...

    勃列日涅夫的怪癖埋葬了蘇聯

    勃列日涅夫的怪癖埋葬了蘇聯 從年到年的年間,勃列日涅夫作為蘇聯黨 政府和軍隊的最高領導人,不容忽視,是世界歷史上不可或缺的人物。唱片和藝術作品中充斥著他奇特的習慣,比如他對香菸的熱愛,對酒精的厭惡,對獎牌的痴迷,以及關於他家庭的無窮無盡的訊息,甚至他的家庭生活也充滿了相反的極端 吝嗇和奢侈。電視劇集...

    勃列日涅夫時期不是乙個繁榮的時期,而是乙個危險的時期

    勃列日涅夫領導下的蘇聯多年來一直被誤認為是乙個 繁榮 跟 文藝復興時期 然而,阿富汗戰爭的爆發和經濟 社會和政治改革的實踐,給蘇聯帶來了許多問題和困境。首先,阿富汗戰爭對蘇維埃國家的發展產生了嚴重影響,也引起了普通蘇維埃人的不信任。蘇聯的干預遭到國內外的強烈反對,進一步加深了人民對當局和社會的不信任...

    朋友被謀殺讓勃列日涅夫大發雷霆! 蘇聯為此向阿富汗派兵是真的嗎?

    年,美國在戰後年選擇從阿富汗的泥潭中撤退,阿富汗再次證明了其 帝國墓地 的稱號。幾十年前,世界超級大國之一的蘇聯也入侵阿富汗,最終遭受重大挫折,甚至加速了自己的解體。如果美國現在打算以反恐戰爭為藉口入侵蘇聯,那麼蘇聯當初為什麼要入侵阿富汗呢?最終結果如何?儘管蘇聯在阿富汗的時間比美國少,但阿富汗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