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句話:“不要談錢,談錢傷感情。 ”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開始進入“談錢變色”的時代。
顯然,很多人為了錢而失去了本性。 因為愛情裡有金錢的味道,所以愛情也失去了; 因為家裡有錢,兄弟姐妹會互相反對。
可是,這輩子,不談錢,怎麼活下去。 你不能只用你的錢去孤軍奮戰。
在社會上,財富是不暴露的,但在家庭裡,卻要清白。
當我們退休了,想要過上體面的生活時,一定要學會談錢,把錢和生活的關係說清楚,這樣我們才會感覺更好,過上更舒適的生活。
和你的孩子談談錢,互相放心。
為什麼很多姐弟總關係不好,不是過不去,而是擔心父母的錢,又因為大家庭的錢分配不公平,覺得很不舒服,覺得自己吃了虧。
我的祖母年輕時,她在乙個小鎮上做生意賺了很多錢。
奶奶八十多歲的時候,我的幾個叔叔因為錢而坐在那裡,鬧得不少。 因為奶奶老了,在小舅舅家住了兩年,在四舅家住了三年。 於是大家一致認為,奶奶把錢給了小叔和四叔。
看來,衝突的焦點是因為幾個叔叔的不團結,實質上是因為奶奶沒有及時透露自己的“錢”,引起了大家的懷疑。
作為退休老人,要著眼長遠,跟孩子談錢,打消他們對“贍養父母”的顧慮,也要提前對家庭資產的分配進行預告。
晚清慈善家何琦說:“公是無私的,公平是公正的。 ”主動披露資訊是減少“懷疑”的最佳方式。 人是自私的,但對於乙個透明的事情來說,自私是很弱的。
年紀大了,沒必要偏袒任何人,只要尊重孩子,學會溝通。 大家可以放心,吃團圓飯的時候,會和睦相處的。
和兒媳婦談錢可以心心相印。
我讀過這樣一句話:“皇冠和金錢可以送人,但心不能送人。 ”很多老人娶兒媳婦的時候可以拿出家裡的錢,卻不能和兒媳婦好好相處。 因為他們把兒媳婦當成“外人”。
說到錢,我也會迴避兒媳婦,擔心有一天兒媳婦和兒子離婚,把家裡的錢拿走。
認真想想——從一開始就有“媳婦離婚”的想法,那麼兒媳婦能不能安心地住在婆婆家呢?
墨菲定律告訴我們,如果你總是想壞事,壞事很可能會發生。
僅僅因為你退休了並不意味著你可以一直獨立生活。 當你老了,你需要得到孩子的照顧。
傳統上,在有兒子的家庭中,兒子的主要任務是贍養父母並獲得他們的大部分財產。 但兒子的半輩子,卻被兒媳婦控制著。學會跟兒媳婦談錢,老頭子大多會“賠錢”,但兒媳婦會更懂老爺子。 比如老爺子告訴兒媳婦如何理財,這樣兒媳婦就少了“脾氣暴躁”,就多了信任老爺子; 老爺子每隔一段時間就給兒媳婦買點吃的,算是幫忙了。
反過來想一想:如果你不把兒媳當女兒,你兒媳為什麼要把你當父母呢? 情感是相互的,金錢也是相互的。
和老婆談錢,開心花錢。
和我住在同乙個小區的劉大爺拿著自己的私家錢去買彩票。 如果你不注意,你就贏得了乙個小獎品。
劉大爺的情人王奶奶知道這件事後,非常生氣,兩人吵了起來。
作為中年人,藏私款是可以理解的。 尤其是男人,總是要存幾塊錢,買菸,喝酒,參加社交活動。 也有一些人擔心自己的婚姻不牢固,給自己留出一條出路。
但退休後,生活會到了無欲無求的年齡,沒有必要把私款看得太重。 真的不用擔心,老婆會被搶走的。
有一種方式,歷經幾十年的風風雨雨,攜手到舊。
退休後,我第一時間和老婆聊了聊錢,看看他們倆怎麼能去**旅遊,發展什麼愛好,怎麼給孩子分配錢。 說白了,兩個人花錢的時候,是沒有意見的。
快樂地花錢,從根本上說是“觀念一致、相互信任”,老夫妻的感情是不需要任何自私的。
與商人談論金錢並扒門。
很多老年人喜歡聽講座,參加優惠活動,然後買一些不知道去哪裡的保健品或健身器材,以及日用品。
那些精明的老人,反而喜歡“照顧自己”,他們總是和商人討價還價,雖然長得醜,但生活質量很好。
退休後,我有更多的時間。 當你買東西時,和商家談談錢,對方可以給你利潤。
不要以為以後生病了就有醫療保險,平時有養老金。 你也必須明白,手裡有錢意味著你“不慌不忙”,可以處理一些意想不到的情況。
撬門是一輩子的學問,如果不能把所有的錢都花光,留給年輕一代也是一件好事。
作家《二月河》曾談過乙個“鍋底法”。
生活就像乙個大鍋,當你到達鍋底時,你到處出發,你是積極的。
當你退休時,你離開工作場所,就好像你處於人生的底層。 無知的人生活在鍋底,聰明的人把鍋底作為人生的起點。
老年人不能像年輕人一樣折騰事業,但可以努力實現理想,盡最大努力讓家人幸福。
刀刃上用好鋼,幸福家用真金“,未來越重要,家庭越重要,家庭的感情更寶貴。
金錢買不到一切,也會導致情感裂痕。 因此,我們不要折騰金錢,而是明智地談論它。
手裡有錢,臉上掛著笑容,夫妻有愛,心愛晚輩,老人活得越多,品味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