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政商界的言論引發了全球熱議,中國話題尤為搶眼。 從起重機被質疑為對美國的威脅***,到電動汽車的潛在風險,尤其是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的驚人言論——中國隨時可能在美國道路上關閉300萬輛中國製造的汽車,這些言論就像是扔進平靜的湖面的鵝卵石,引起漣漪,引發全球廣泛關注和深入討論。
面對美國如此強烈的關切,很多中國人可能會嘲笑它,認為它太敏感了,甚至有點沒有根據。 然而,剝開表面的爭議,深入探討這些言論背後的邏輯和戰略考慮,我們會發現,美國的擔憂並非沒有根據。
隨著智慧型化和網路化在汽車行業的大規模應用,現代汽車控制系統越來越依賴電子技術和網路通訊。 這意味著,在發生系統漏洞或惡意攻擊時,車輛的正常執行確實存在潛在威脅,從技術上講,遠端控制汽車關閉是可能的。 然而,這關係到這種行為的必要性、動機和可能的後果。
這些擔憂的背後,反映了美國對其技術優勢和安全邊界的深刻洞察。 按照美國的邏輯,如果中國也有這樣的技術實力,必要時可能會用它來捍衛自己的利益。 雖然這種擔憂似乎過於令人擔憂,但鑑於技術在當前的國際競爭格局中已經公升級為核心戰略資源,這並非沒有根據。
當我們把目光轉向中國市場時,乙個驚人的事實浮現出來:美國產品和服務在中國市場的滲透和覆蓋的深度和廣度是驚人的。 從蘋果手機到搭載Microsoft Windows系統的電腦,從特斯拉汽車到內建美式GPS導航定位系統的終端裝置,再到大量應用於中國通訊、工控、醫療、計算機伺服器系統、消費電子和汽車的低端晶元,美國產品已成為中國社會運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這些美國產品和服務在給中國帶來便利和發展機遇的同時,也悄無聲息地製造了潛在的安全威脅。 想象一下,如果美國真的使用技術來遠端控制這些裝置和軟體,中國將處於極度不對稱的安全態勢,國家對關鍵基礎設施和安全系統的控制將變得極其脆弱。 這與美軍利用先進技術對伊拉克空軍進行不對稱打擊的歷史相似,而後者在資訊不對稱的情況下陷入被動。 這種科技領域的“不對稱戰爭”模式,無疑是世界關注的一大問題。
因此,我們應該高度重視美國似乎在“漏口”的警告,深入分析其背後的深層用心。 我們不應輕率地認為這是毫無根據的或蓄意挑釁的,而應藉此機會反思和加快國家的技術研發和創新,提高自主可控能力,確保不受外部因素干擾。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我們應該完全拒絕或排除美國的產品和服務。 在當今全球化的世界中,國際合作、互利共贏仍然是我們必須堅持的基本原則。 但是,在合作過程中,我們也必須時刻保持警惕,特別是在涉及最優先的關鍵領域和技術上,必須堅持自主可控的原則,確保國家的長期和平與穩定。
總之,面對美國發出的各種訊號和行動,我們需要保持冷靜理性的態度,既不能過於緊張,也不能盲目樂觀。 同時,要加大自主研發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提高自主可控水平,做到最好如磐石。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全球化浪潮中立於不敗之地,從容應對各種挑戰和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