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季的體育運動
中國足球正在經歷一場深刻的變革,而這種變革的乙個顯著特徵就是對外國教練的廣泛依賴。 據《體育週刊》資深記者馬德興介紹,中超新賽季的情況尤為明顯,只有三位國產教練執教,這一現象不僅反映了中超俱樂部的選拔偏好,也暗示了中超管理層對教練選拔政策的重大調整。 這背後的原因是複雜多樣的,既有歷史因素,也有實際因素。
2022年11月開始的足球反腐運動對中國足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其中,對本土教練的影響尤為顯著,李鐵、郝偉等多位中生代精英教練的出事,不僅震撼了足壇,也讓本土教練的信任度跌至歷史最低點。 在隨後的賽季中,雖然中超本土教練人數一度創下八年新高,但很快數量大幅下降,許多本土教練因種種原因未能堅持到最後,凸顯了中國足球對本土教練的生存環境和條件的嚴峻挑戰。
新賽季伊始,大多數中超球隊不顧資金拮据,仍然選擇聘請外籍教練,這一方面體現了對本土教練能力的嚴格要求,另一方面也體現了不少本土教練在專業能力和職業態度方面存在的問題。 馬德興爆料:在此背景下,中國足協新一屆領導班子要求所有男女國家隊原則上採用外籍主教練,這無疑進一步壓縮了本土教練的生存空間,也標誌著中足協在教練選拔上全面“西化”。
目前,中超聯賽中僅剩的三位本土教練餘根偉、陳陽和趙俊哲,都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和挑戰。 他們不僅要在眾多外國教練面前證明自己,還需要為中超甚至中國足球的本土教練的未來贏得一席之地。 這不僅是對他們個人能力的考驗,也是對整個中國足球教練體系的重要考驗。
然而,馬的報告也暴露了乙個更深層次的問題:中國足球似乎未能培養出能夠在其二十多年的職業聯賽歷史中承擔重任的本土教練。 這種情況不僅是對教練個人的挑戰,也是對中國足球青訓體系、教練培訓機制乃至整個足球文化的認真反思。 隨著外籍教練成為國家隊各級教練的主流選擇,中國足協的這一決定可能會給本土教練的生存帶來更嚴重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