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0億變成雞毛?郭台銘宣布正式退役,外媒竹簍空如也
自從華為等中國公司受到美國制裁後,蘋果開始減少對中國製造的依賴,尋找更具成本效益的生產方式。 為此,蘋果將目光投向了東南亞市場,尤其是印度。
作為蘋果的主要合作夥伴,富士康迅速跟進了這一轉變。 過去幾年,富士康裁員約30萬,逐步轉移產能近3000億元。 與此同時,他們也開始將印度視為未來的重要市場,顯然,他們決心在那裡扎根。
除電子製造外,富士康還與印度本土公司Vedanta合資建立了一家成熟的晶元工廠,規模高達19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400億元。 此舉顯示了富士康的誠意和決心。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儘管富士康在確保晶圓廠所需的裝置和材料準備就緒方面投入了大量資金,但印度開始出現審批問題**。 印度沒有批准富士康的晶元專案,這阻止了工廠的運營。
印度已要求富士康和韋丹塔重新提交申請。 據說印度**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富士康和韋丹塔在半導體領域都沒有太多經驗,因此他們試圖通過審批限制施加壓力,讓富士康邀請意法半導體加入合資企業。
然而,由於涉及複雜的利益,意法半導體只願意許可該技術,不願意參與實際的合資專案。 如果沒有意法半導體的參與,即使富士康再次提交申請,也有可能被拒絕。
到目前為止,該專案已經推遲了將近一年半。 面對這種困境,富士康不再妥協。 7月10日,鴻海集團(富士康母公司)正式宣布,將停止與印度公司Vedanta的合資晶元工廠專案,並將鴻海的名稱從全資實體中刪除。
這意味著富士康已經完全退出,之前為此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徒勞的。 1400億的半導體專案基本上是流產。
富士康在印度慘敗後,選擇將矛頭對準中國。 他們不僅在河南省鄭州市設立了新的業務總部,還在青島建立了自己的半導體工廠。
中國市場的繁榮是顯而易見的。 近年來,由於航空需求增加,波音公司的收入猛增,其中一半以上來自中國市場。 此外,中國 26億老年人的健康需求也吸引了歐美生命科學企業的關注,紛紛來到中國布局。
據悉,石吉娜是哈佛醫學院教授格倫老齡化中心開發的物質包括活化的端粒、sirtuins長壽蛋白和PARP酶,可延長生命週期高達30%。 該物質的**曾高達230,000克。
隨後,中國香港的李氏家族投資了17億人引入了類似的恢復活力的物質。 這促使歐美廠商將這種物質的生產成本降低了95%,目前受到北京高淨值人士的高度關注,而行業分析**,這種抗衰老產品的市場未來可能達到1000億。
相比之下,印度只能依靠廉價勞動力來吸引外國投資,並試圖通過各種手段獲利。 這種做法很難替代中國市場。
郭台銘退出與印度的千億晶元合資專案後,似乎意識到給中國大陸錢的不是富士康,而是中國大陸孕育了富士康的發展。
在全球OEM競爭日趨激烈的當下,富士康渴望向高階製造發展,迫切需要尋找新的增長機會和途徑來提公升核心競爭力。 雖然在印度建廠是一種探索,但郭台銘可能會將注意力轉移回中國大陸市場。
然而,隨著中國核心製造業的快速崛起和關鍵領域話語權的確立,蘋果單純依靠低端製造已不再是一條可持續的道路。 那麼,郭台銘將帶領富士康進入的下乙個產業方向是什麼呢?這是乙個非常期待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