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深圳特區日報評論員莊元
在這個“萬事皆可捲”的時代,就連志願服務也能“卷”出新花樣。 近日,關於志願服務時間可以用錢購買的報道引起了網路的關注。
隨著社會對志願服務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如何快速積累志願服務時數成為人們非常關注的話題。 然而,調查發現,一些組織開始扮演“搭檔”,閱讀志願服務時間的“歪經文”。
在一些線上平台上,志願者時間被當作商品“買賣”,並有明確的定價。 有的宣傳“乙個專案298元,可以累計8小時志願服務”等廣告,有的貼出累計運營時間截圖,宣傳真實可信。 以“志願服務”的名義仔細看這些專案,有的是有償研究活動,通過“玩”可以獲得數小時的志願服務。有的只需要購買“農業幫扶套餐”和“公益套餐”,足不出戶就能獲得服務時間。
巧合。 前不久,四川省青年志願服務中心、四川省青年志願者協會通報了多起違反志願服務規定的案件。 記者梳理了這些違法案件,發現其中大部分都是在志願服務年限上弄虛作假。 各種報道和案例表明,買賣志願服務時數已成為一種隱蔽的普遍現象,以不正當方式獲取志願服務時數的組織和個人也不在少數。
志願服務是指以領取報酬為目的,自願奉獻時間、智力、體力、技能等,幫助他人、服務社會的公益行為。 “志願者”一詞強調自願、平等和誠信的原則。 通過參與專案,志願者還可以增強對社會和他人的責任感,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 當公益異化為裸錢交易時,無疑是對志願服務精神的褻瀆,影響了志願服務的形象,是對整個志願服務環境的一種破壞,涉嫌違法違規。
為什麼志願服務時間減少到“商業經驗”?當然,有乙個有需求的市場。 以中學生為先關注點為例,不少地方將志願服務納入中小學生綜合素質考核,成為中小學生的“必修要求”。 由於學生習工作量大、時間緊迫,難以找到合適的志願服務專案,一些家長和學生願意花錢“走捷徑”。 正是針對個別家長的焦慮心理和功利心態,別有用心的企業發現了牟利的“商機”,將志願服務時間變成了“商品”。
整隻豹子的一瞥。 事實上,不僅中小學生有“正當需求”,很多地方的高校和單位也有類似的要求,志願服務時間與公升學、獎勵、晉公升息息相關。 當志願服務成為一項任務,演變成一種“負擔”,甚至異化為一項“生意”時,很明顯,它早已跑題,變了口味,墮落為虛假的形式主義。 不法商家如此輕易地“鑽空”,也暴露了志願服務專案發布不規範、志願者平台管控不嚴等問題。
為了應對買賣志願服務時間的混亂,有必要開出正確的藥物。 有關部門不妨廣泛聽取意見,完善志願服務制度設計,建立更加多元化、更加靈活的志願服務評價體系,讓志願服務發揮應有的作用,使“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精神更加深入人心。 同時,也要加大對志願服務詐騙行為的查處力度,及時堵住漏洞,督促各單位、各平台加強審核管理。 當然,廣大學生和家長也應該摒棄運氣心態,不要為了捷徑而失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