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初,華為與長安聯合宣布,將成立一家從事汽車智慧型系統及零部件解決方案研發、設計、生產、銷售和服務的公司,長安汽車持股比例不超過40%。
這家公司的起源也比較明確,新公司是華為汽車事業部分拆出來的智慧型汽車解決方案(IAS)業務部門,整個汽車事業部獨立後,將更容易實現華為首次進入汽車圈時“成為博世”的承諾,華為在公告中表示,“新公司將逐步向現有戰略合作夥伴汽車公司等投資者開放股權。具有戰略價值的汽車公司,並成為一家多元化的公司”。
華為的“朋友圈”很大。
對於這家新公司,我們最大的疑問是華為的“盤子”應該有多大
除了希愛力、奇瑞、北汽、江淮等知名車企都歸入華為的“朋友圈”外,華為還喊出一汽、東風、廣汽等央企,尤其是一汽,於承東更是主動喊話,希望中國一汽集團能加入。 事實上,在喊話後不久,一汽就與華為召開了座談會,討論合作的可能性。
當然,華為新公司的戰略不僅僅是國內,它真正想做的是跨國世界級的商人,華為想吸引全球所有有實力的車企入駐,因此,除了向國內很多車企發出邀請外,還向一些國外車企丟擲了橄欖枝。
華為曾詢問奧迪和梅赫西迪-賓士是否有興趣收購其智慧型汽車軟體和零部件公司的一小部分股份,除了擴大其新公司的影響力外,華為還希望外國投資者的參與能夠保護其智慧型汽車業務免受潛在制裁的可能性。
當然,梅赫西迪-賓士和奧迪在這件事上的態度略有不同。 華為曾提議梅赫西迪-賓士購買其新智慧型汽車公司3%至5%的股份,並將就具體估值進行談判,但梅赫西迪拒絕了這一提議,寧願將軟體掌握在他們手中,而不是作為外包模式來維持其高階品牌定位。
奧迪尚未就該提案發表明確宣告,但奧迪已同意與華為合作開發自動駕駛技術,並計畫在2024年將這些技術應用於中國市場的汽車。
分享蛋糕對華為來說可能是乙個令人頭疼的問題。
華為的新公司絕對是乙個頗具創意的舉動,它也有很大的戰略思維。 華為主動剝離了最具成長性的汽車業務,多方共同投資控股,讓大家理論上可以繼續享受華為的技術優勢,而不必擔心形成華為擁有的超級寡頭壟斷,這大大提高了車企投資入股的積極性。
正是因為有眾多重要車企的參與,華為的新公司才非常龐大。 據爆料,華為將汽車事業部主體併入新合資公司後,新企業估值超過2500億元,甚至海外**也給出了280350億美元的數字,約20000025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那麼如何分好這麼大一塊“蛋糕”,大家滿意的分數對華為來說是乙個非常考驗,其實我們也可以從公告中看出,華為和其他車企都在博弈。
在合資公司的公告中,很多人沒有注意到有一句話“長安的持股比例不超過40%”,這反映出長安可能想在這家合資公司中佔據主導地位(華為除外),但華為最終通過拉扯給出了“持股不超過40%”的模稜兩可的答案,因為1%也叫不超過40%, 而40%也叫不超過40%,真的按照40%分配給長安,相信江淮和奇瑞肯定不會同意。
除了車企之間的博弈之外,還有乙個小道訊息是,因為長安的實力,重慶甚至希望將新合資公司的總部落地到重慶,但此事一直深圳當地強烈不滿,深圳準備拉起一汽向華為施壓, 以至於它最終選擇新公司落地深圳,對於這些事情,華為需要在未來幾個月內快速解決。
無論如何,至少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華為已經有了良好的開端,相信華為一定能夠處理好新公司的所有矛盾和利益,只要繼續按照正常軌跡發展,未來中國在新能源汽車鏈條上一定會有世界級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