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以ChatGPT聊天機械人程式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慧引發全球關注,人工智慧AI的英文縮寫被柯林斯英語詞典評選為“2024年度詞彙”。
從輔助科研到藝術創作,從金融分析到自動駕駛,人工智慧的飛速發展,有效提公升了工作和生活的效率和質量,助力在眾多行業形成新的質量生產力。 同時,隨著演進的加速、賦權範圍的擴大和影響力的加深,人工智慧的負面影響和潛在風險也警示著推動這一前沿技術安全有序發展的必要性。
競相參加比賽。
說到生成式人工智慧,就不得不說ChatGPT,它今年已經“火了”。 這是一款自然語言處理工具,由美國開放人工智慧研究中心(OpenAI)於2024年11月底推出。
生成式人工智慧是指基於演算法、模型和規則生成文字、語音和其他內容的技術。 具有數十甚至數萬億個引數的深度學習或機器學習模型(大型模型)是生成式人工智慧的“靈魂”。
ChatGPT風靡全球後,各大科技巨頭競相加入大模型工具的競爭賽道。 今年 2 月,Microsoft 宣布向 OpenAI 投資 130 億美元,並將 GPT 版本整合到其 Bing 搜尋引擎中谷歌發布生成式 AI 聊天機械人 bard美國公司“Meta”發布了大型語言模型LLAMA......最新訊息是,OpenAI 於 11 月推出了 GPT-4 Turbo。 去年 12 月,谷歌推出了 Gemini,這是一種生成式 AI 模型,號稱是第乙個在“大規模多工語言理解”領域超越人類專家的模型,具有更複雜的推理能力。
華為的“盤古”、“文心億言”、科大訊飛的“星火”、中科院的“紫東太初”......2024年,中國企業也將陸續推出大型模型工具,並快速更新迭代。 根據中國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研究中心今年5月發布的《中國人工智慧大模型地圖研究報告》,我國開發的大模型數量位居全球第二,已發布規模超過10億引數的79個大型模型。
自上世紀50年代英國數學家圖靈提出“人工智慧”概念以來,人工智慧的發展經歷了風風雨雨。 近年來,隨著晶元等相關技術的進步,算力的提高,以及深度學習技術的重要進展,人工智慧現在已經能夠大規模應用。 未來,隨著基於大規模影象、語音、**等多模態資料的跨語言自監督預訓練模型的進一步發展,其認知和推理能力將不斷提高,人工智慧將變得更加普及、個性化,人機融合將更加緊密。
逐步走進千家萬戶。
以大模型為代表的人工智慧發展,具有技術創新快、應用滲透率強、國際競爭激烈等特點,呈現出較強的賦能效應。 無論是在科研、商業還是民用領域,人工智慧都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 知名諮詢公司麥肯錫今年8月發布了乙份名為《2024年人工智慧現狀:生成式人工智慧突破之年》的調查報告。 根據該報告,40%的受訪者確認,由於生成式人工智慧的不斷進步,他們的機構將在人工智慧方面投入巨資。 預計到 2030 年,人工智慧市場將達到 2 萬億美元。
在中國,中國人工智慧核心產業規模不斷壯大,企業超過4400家,智慧型晶元、開發框架、通用大模型等創新成果不斷湧現。 從加快新藥研發、精準預報天氣,到縮短工廠產品交付週期、提高辦公效率,越來越多的行業模式正在加速落地。 截至目前,我國開發的人工智慧模型在智慧礦山、藥物研發、氣象、政務、金融、智慧型製造、鐵路管理等領域展現出巨大的應用潛力。 賽迪顧問近日發布的《2023中國生成式人工智慧企業應用研究》預測,到2024年,中國企業生成式人工智慧的採用率將達到85%左右。
在海外市場,聊天機械人是今年熱門的AI應用。 根據德國Statista資料平台的資料,聊天機械人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2家約5億美元。 除了ChatGPT和谷歌旗下的專注於社交和娛樂功能的美國“Persona”人工智慧公司的聊天機械人“Bard”外,提供類似心理諮詢功能的Inflection聊天機械人“Personal Intelligence”(PI)和Anthropic的聊天機械人“Claude”也備受關注。
此外,生成和處理也是海外人工智慧的重要應用領域之一。 美國人工智慧初創公司Runway的一鍵式文字生成**工具,已廣泛應用於影視、廣告等領域。 美國人工智慧創業公司“Midjourney”的同名文盛圖工具,以色列人工智慧公司Lightricks的**和**編輯工具,以及英國人工智慧公司Stability的編輯工具AI的“穩定擴散”模型在業界很受歡迎。
在健康方面,麥克馬斯特大學和加拿大其他機構的研究人員利用人工智慧發現了一種可以殺死致命細菌的新型抗生素在金融領域,美國沃圖金融公司使用人工智慧演算法做出更準確的交易決策在他的藝術創作中,人工智慧工具Midjourney繪製的畫作《太空歌劇》獲得了科羅拉多州博覽會數字藝術比賽的一等獎在辦公領域,Microsoft 365 Copilot可以自動生成文件、郵件、PPT等檔案......人工智慧逐漸走進千家萬戶,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助手,如何推動模式實現“人人能練、人人用”成為海外企業關注的方向。
治理迫切需要多邊主義。
技術是一把雙刃劍。 雖然生成式人工智慧正越來越多地滲透到日常生活中,並賦能於各行各業,但也存在一些擔憂。 例如,輸出結果不符合模型的“幻覺”,在媒體領域使用不當可能會帶來欺詐、虛假資訊等不良影響;大型模型是在從網際網絡上抓取的大量資料上訓練的,這可能會損害資料私隱、侵犯版權等人工智慧在軍事領域的使用也是有風險的,人們普遍擔心在複雜環境或執行複雜命令時會“失控”。
為了規範生成式人工智慧的應用,我國出台了《網際網絡資訊服務深度合成管理規定》《生成式人工智慧服務管理暫行辦法》等多項法規,規定了人工智慧相關技術的技術規範、義務和責任,強調了技術開發和服務提供者的主要責任。 在國際上,中方支援聯合國在充分尊重各國治理原則和實踐的前提下,發揮主導渠道作用,形成廣泛認同的人工智慧治理框架和標準。
在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中國提出《全球人工智慧治理倡議》,針對人工智慧發展與治理中共同關心的問題提出建設性解決方案,為世界貢獻負責任人工智慧國家的治理規劃,為相關國際討論和規則制定提供藍圖。 這既是中國對人工智慧安全發展和應用的莊嚴承諾,也是中國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重要舉措。
在海外,與美國在人工智慧技術應用層面的發展速度相比,美國在人工智慧治理的政策和立法上相對緩慢,主要強調安全原則,鼓勵企業自律。 今年10月,拜登簽署了一項行政命令,為拜登的人工智慧安全設定了新的標準。 該行政命令要求美國.AI系統的開發人員分享其安全測試結果和其他關鍵資訊,改進相關標準和測試工具等。 該行政命令超出了OpenAI和谷歌等主要科技公司今年早些時候做出的自願承諾,但它仍然缺乏執法效力。 《紐約時報》評論說,該行政命令試圖採取“中間道路”——允許人工智慧繼續不受干擾地發展,同時制定一些適度的規則。
經過馬拉松式的談判,歐洲議會、歐盟成員國和歐盟委員會於12月就《人工智慧法案》達成協議。 該法案將成為一項監管法規,嚴格禁止“對人類安全構成不可接受風險的人工智慧系統”,包括故意操縱技術、利用人類弱點或根據行為、社會地位和個人特徵進行評估等的系統。 據歐洲報道,歐盟相關機構圍繞該法案展開激烈競爭,表明歐盟擔心該法案會阻礙歐洲初創企業趕上谷歌、OpenAI等公司的發展,另一方面又害怕在人工智慧治理領域失去話語權。
人工智慧治理是全球共同挑戰,需要國際社會秉持真正的多邊主義精神,廣泛開展對話,持續凝聚共識。 去年11月在英國舉行的全球首屆人工智慧安全峰會上通過的《布萊切利宣言》指出,人工智慧的許多風險本質上是國際性的,因此“最好通過國際合作來解決”。 隨著人工智慧複雜效應的不斷顯現,為了在做好這項技術的開發、安全和治理的同時,需要更全面、更深入的科學論證、周密規劃和有效實施。 負責任地利用人工智慧的力量,確保人工智慧發展良好,推動創新,造福所有人,應該是人類科學技術發展的核心。
新華社北京12月28日電。
*:新華每日電訊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