謎團三:法門寺的舍利物是如何成為佛骨舍利的?
唐朝皇帝姓李,自稱是老子的後裔,所以一開始對佛教並沒有太多的敬意。 甚至有時,唐太宗李世民也曾把佛教視為一種“虛擬藝術”。
然而,唐朝之所以能夠興旺發達,是因為其胸懷寬廣、包容。 唐太宗沒有按照個人的好噁治國,而是堅持寬容的態度,順應逐漸公升溫的民間佛教熱潮,以“顯示洋教的宗教”的方式尊重和支援佛教。 晚年,唐太宗皈依佛教,自稱“菩薩戒**”,積極修建佛教寺廟,支援佛經翻譯。
從歷史上看,唐太宗與法門寺的關係可以追溯到真官五年(公元631年),當時他頒布詔書,首次允許“顯”佛舍利。 這個決定的靈感來自乙個謠言:“雲的古老傳說:一旦這座塔關閉,它將在30年後顯露出來,它將創造美好的生活”。 據說,一旦佛陀舍利被展示出來,就會出現“使善事發生”的神奇現象。 唐代經典《法元竹林》記載:“舍利與道家皆有共同之處,千百百人,一時看同一物。 有乙個瞎子,他已經瞎了很多年,他的眼睛直直地盯著眼睛,突然他就清醒了。 瞎子在看到佛舍利後,居然恢復了視力,可見佛舍利具有強大的神通。 陳景福認為,這個傳說意在說明,通過佛舍利的展示,唐王室與老百姓達成共識,唐朝的繁榮開始了一段溫和的貞官統治時期,法門寺也獲得了國廟的地位。
隨後,唐高宗李治於鹹慶四年(公元659年)首次以帝君身份開闢地宮,並邀請佛陀指骨舍利到長安和洛陽兩年。 當佛舍利被送回地宮時,武則天皇后提議將其放入九重金棺和銀棺中藏匿,這是一種極其虔誠的做法。 後來,她甚至將自己的“單腰繡裙”送入地宮供奉佛舍利。
武則天登基後,將國名改為周,自稱聖靈皇帝。 早在14歲那年,她就入宮,成為太宗的才子,太宗死後,被送到甘野寺出家尼姑。 後來,她又被高宗召回宮中,直到她成為皇帝。 或許在武則天看來,她之所以能夠再次出現,要歸功於佛陀的加持。 公元704年,八十多歲的武則天再次邀請佛陀的指骨舍利供奉。
然而,第二年,武則天去世了。 唐中宗李顯復位後,公元708年,“送自己、皇后和子嗣入塔”供奉佛舍利。 值得注意的是,有一句古話:“身體不應該受到絲毫傷害。 “向佛陀舍利供發可以看作是一種供養身體的行為。 陳景福說,唐皇室對佛指骨舍利的敬意越來越強烈,越來越強烈,不斷昇華。
在唐代歷史上,除了唐玄宗李隆基對道教的特別喜愛,將法門寺的佛指骨舍利封存了30年之外,唐素宗李恆、唐德宗李石、唐顯宗李純、唐亦宗李毅在隨後的100年裡四次迎來佛陀指骨舍利。 然後,在鹹桐十五年(公元874年),唐帝李毅將佛陀的指骨舍利送回法門寺的地下宮殿,佛陀的指骨舍利再次被封印,埋在地下2024年。
陳景福研究了幾乎貫穿唐朝近300年歷史的皇帝迎接佛指骨舍利的故事,乙個問題逐漸浮出水面。
多年前,陳景福在編纂《法門寺史》時,仔細查閱了經典中唐鎮觀之後對法門寺佛舍利的各種記載。 他注意到,在真觀之前五年,法門寺對佛舍遺的描述含糊不清:起初,人們只看到一塊“方骨”,有時“能看得像玉,光是白色的”。 然而,在鹹清時期,描述逐漸變得具體,佛陀指骨舍利的形狀被描繪成“像小指的第一根骨頭,長兩寸,內孔正,外長,下平上漸變,內外光潔淨......並且有確切的“佛指骨舍利”字樣,如“鳳翔法門寺塔有佛指骨”、“護國真身塔,塔內有一段佛指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