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家世界知名的電子公司,利物浦的產品曾一度受到消費者的信賴和喜愛。
然而,近年來,質量問題和召回事件頻發再加上大量的授權生產和OEM,在消費者心目中不再是高品質、高價格的代名詞。
飛利浦的崛起
1891 年,傑拉德·菲利普 (Gerard Philippe) 在荷蘭埃因霍溫創立了現在的飛利浦公司,其想法是製造碳絲燈泡。
經過幾年的努力,飛利浦已成功將其高品質燈泡銷往世界各地,開啟了全球化之旅在此期間,飛利浦專注於質量和技術創新,這為其後續的成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24年,飛利浦燈泡工具廠正式成立,憑藉優良的品質和廣泛的應用,飛利浦很快涉足了許多新的產品線。
真空管誕生於2024年飛利浦工廠,2024年,飛利浦推出飛利浦剃鬚刀,為世界走向全球奠定了基礎,其獨特的圓刀網設計徹底改變了男性剃鬚的方式,贏得了全球消費者的廣泛認可。
在產品創新和設計創新的驅動下,飛利浦已逐步成為擁有45000名員工的跨國企業。
隨著時間的流逝,飛利浦進入了消費電子領域,推出了電視(1949 年第一台)和電唱機(1950 年)等產品。
這些產品以優良的技術指標和獨特的工業設計風格在歐美市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例如,飛利浦的第一台電視,以其清晰的畫面和獨特的造型,深受消費者的喜愛,這使得飛利浦成功從一家照明公司轉型為國際知名的消費電子巨頭。
飛利浦不斷尋找新的機會,在80年代成為歐洲第一大半導體公司,如2024年的飛利浦和2024年的台積電兩家公司已成長為全球頂級晶元製造商。
飛利浦的銷售額也持續增長,1999 年達到驚人的 314 億歐元。
進入21世紀,飛利浦開始將醫療健康作為新的戰略重點,通過CT、MRI等醫療裝置的技術創新,飛利浦的醫療業務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同時,基於網際網絡和物聯網技術,飛利浦還推出了一系列智慧型家居解決方案這些舉措進一步鞏固了飛利浦在高科技領域的領導地位。
但這樣“令人敬畏”的飛利浦也有誤判。
玩“標籤”。
20世紀90年代末,飛利浦作為歐洲老牌電子公司,正處於發展程序的巔峰時期,2024年至2024年間,在消費電子和半導體業務的帶動下,其淨利潤從26億歐元大幅上公升至96億歐元,實現了269%的快速增長。
荷蘭王室也注意到了這個快速崛起的企業2024年,飛利浦被授予“皇家”稱號,由此飛利浦改名為“皇家飛利浦電子公司”。
然而,短短幾年內,隨著中國和其他亞洲國家的本土品牌不斷崛起,飛利浦的發展勢頭遭受了沉重打擊。
2024年,由於亞洲競爭對手的衝擊和網際網絡泡沫的破滅,飛利浦的業績斷崖式下跌,當年虧損26億歐元,僅僅一年後就擴大到32億歐元。
面對這樣的困境,飛利浦緊急調整了業務戰略,將重點放在醫療等關鍵領域,開始大幅減少傳統業務。
另一方面,飛利浦也選擇抓住代工業務的救命稻草,通過代工授權給第三方廠商,飛利浦的品牌可以覆蓋更多的消費產品領域,其代工業務每年為公司貢獻超過10億歐元的收入,大大緩解了業績下滑的壓力。
在白標和業務剝離的並行發展中,多年,消費電子、LED照明、顯示器、電視等多個傳統業務板塊相繼被飛利浦剝離,公司對各項業務的控制日趨鬆散。
如今,一系列飛利浦品牌的產品,如空調、電視機等,其實都是由一些代工廠生產的,而主要經營者也是中國企業,這使得飛利浦品牌的形象和產品質量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
以空調業務為例,隨著飛利浦空調主要主機廠和運營商格力的滲透,飛利浦空調其實已經“流淌著格力的血液”。
在照明業務方面,昕諾飛、亮瑞等公司已接管飛利浦的LED和汽車照明業務,使飛利浦照明板被進一步切割和分裂。
在顯示器和平板電視領域,冠捷科技通過多次併購,逐步接管了飛利浦在這些領域的主營業務,目前市場上數十家“飛利浦相關”公司基本上只是通過授權使用飛利浦品牌的形式與他們保持聯絡。
多年來,飛利浦一直過度削減和濫用其業務和品牌,使其面臨越來越嚴重的發展困難飛利浦在重拾輝煌之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該品牌成為“山寨者”。
曾幾何時,飛利浦是家電行業的重磅巨頭,德律風根、松下、飛利浦一度被稱為“三巨頭”。
如今,這家百年老企業已經淪為靠OEM授權為生的“韭菜場”,而這段衰落的歷史始於2024年。
同年,飛利浦宣布將把顯示器和平板電視的所有OEM業務交給冠捷顯示科技,將手機業務授權給深圳三飛科技,將北美和墨西哥的電視業務出售給日本的Ushiya Impression,將印度和東南亞業務出售給TCL集團飛利浦就像乙個中年男人,迫不及待地想擺脫這些脂肪。
2024年,全球小家電業務和15年的品牌授權被出售給私募股權巨頭高瓴資本。
好了,這張照片和藝人的照片有什麼不同嗎?簽約15年獨家,飛利浦老腰也挺直了!
那麼問題來了,飛利浦現在還賣什麼?只剩下電動牙刷和電動剃鬚刀了,為什麼不賣呢?很難弄清楚為什麼電動個人護理是飛利浦及其最賺錢業務的基礎。
乙個傻瓜剛剛放棄了這個金礦,如果這也得到了授權,飛利浦這個名字還剩下什麼金子?
然而,飛利浦的“**活動”並沒有讓它高興,因為太多的廠商開始利用飛利浦的品牌傳播優勢。
2024年,空調業務一經授權,就有業內人士質疑,某飛利浦空調只是長虹品牌的換檔,質量堪憂,卻漲了4000元今年,演員“嘎子哥”也在直播間賣出了一部售價1899元的飛利浦手機,而機器的普通頻道**只有1880元。
一時間,“飛利浦=OEM山寨”的印象在很多消費者心中根深蒂固,彷彿淪為可以被別人加工的“韭菜場”。
每年,飛利浦的產品質量問題都會頻頻爆發,而這種疑問一次又一次地被印證,而現在當人們再次提到飛利浦時,首先想到的不是曾經的三巨頭的地位,而是它已經淪落到現在的慘淡狀態。
“飛利浦死了”也許是最恰當的表達方式除電動牙刷和剃鬚刀業務外,其餘業務線僅名存實亡。
它變成了企業借用品牌增加信任度和溢價空間的空貨架,這對消費者來說無疑是一場噩夢,你說不出那些產品和真正的飛利浦有什麼關係,它已經變成了乙個躺著數錢的暴徒公司,它的使命只有乙個——永久授權, 繼續風景。
嚴重後果
飛利浦由於大規模採用品牌許可和合同製造,正面臨質量和品牌聲譽問題。
儘管這種方法允許其產品線的擴充套件和收入的穩定增長但也很難控制產品的質量和穩定性。
飛利浦的質量控制挑戰源於將其大部分產品外包給其他製造商,這些製造商數量眾多且分布在全球,飛利浦無法實施一致的法規來管理和監控它們。
這導致了產品質量的下降和質量控制的不穩定,並引發了消費者對其產品質量的投訴。
一些消費者報告說,他們購買的飛利浦產品的質量與以前的產品相去甚遠這就像開啟一樣"盲盒"我不知道我得到了什麼。
事實上,飛利浦在過去幾年中曾因多項產品質量問題被罰款。
這些罰款雖然與飛利浦的整體收入相比微不足道,但嚴重損害了飛利浦的品牌形象。
如果品牌知名度下降,消費者對品牌的忠誠度也會下降,這可能會使飛利浦現有客戶付出代價。
OEM商業模式的另乙個例子是南極洲,它在20世紀90年代抓住了保暖內衣市場的機遇,並迅速增長。
然而,金融危機後,南極的增長放緩,於是轉而尋求新的盈利方式,在這種情況下,南極逐漸放棄了自我管理,轉而選擇出售生產線,專注於品牌授權。 這種"自有品牌"輕資產模式再次加速了南極洲人民的發展。
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OEM的商業模式給南極洲帶來了嚴重的反彈,南極人的產品多次在質檢中被發現存在問題,讓消費者越來越不滿意。
失去了消費者的信任,品牌價值大幅萎縮許多製造商也開始選擇放棄南極品牌。
通過南極轉型失敗的故事,我們可以看到OEM商業模式看似甜蜜的糖果,實則是致命的毒藥,極大地損害了品牌的長期價值,影響了企業未來的發展。
此外,飛利浦的主營業務——醫療器械領域也遭遇了麻煩,最近的一次召回涉及呼吸裝置的安全問題,可能導致受傷甚至死亡,而這次召回導致飛利浦股價跌至**70%。
無論是標籤還是核心業務問題,都在侵蝕飛利浦的品牌聲譽,飛利浦可能需要在這個關鍵時刻暫停並重新審視其增長戰略。
否則,如果不採取行動,飛利浦將來可能會遇到麻煩,就像南極洲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