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寒冷的冬天生存,是所有生物技術公司在2024年需要考慮的問題。
對於大多數企業來說,融資已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們只能依靠大型製藥公司生存。 根據 CRO ICON 委託的乙份報告,目前 48% 的生物技術公司依賴大型製藥公司作為其目前的融資方式。
極端環境為資金雄厚的大型藥企提供了撿漏的機會,更有野心的藥企更應該充分抓住這個機會;也期待生物科技的實力能夠穩步前行,熬過寒冬,完成更好的蛻變。
01 寒冬下的生物科技
融資一直是生物科技公司的核心資本**,但這條道路在2024年不會一帆風順。
根據 Pitchbook 的資料,生物製藥公司預計將在 2023 年籌集 240 億美元,為四年來的最低水平,這一數字比 2022 年下降了近 130 億美元。
融資金額的大幅減少,無疑給企業帶來了不小的壓力。
對於大多數生物技術公司來說,是時候用完錢了。 根據Citeline的報告,在接受調查的生物技術公司中,共有51%仍在推進四項以上的臨床試驗。
這也使得生物技術公司的研發支出不可避免地會增加。 60%的受訪者預計未來一到兩年研發支出將增加,而只有2%的受訪者預計開發支出將下降。
面對這種困境,生物科技的信心已經跌入谷底。 32%的生物技術領導者表示,他們“非常”有信心實現下乙個投資里程碑,大多數(61%)只有“有點”信心。
資金障礙和缺乏信心是目前大多數生物技術公司的真實寫照。 在這種背景下,將管道授權給大型製藥公司對他們來說將是乙個不錯的選擇。
一方面,對於生物技術公司來說,溢價管線的首付通常不會太低,足以保證他們完成準融資的動作;另一方面,通過將袋子放在口袋裡,它也可以避免研發風險並確保更長遠的未來。
在這種情況下,大型製藥公司已成為生物技術最重要的“融資”渠道。
02 穿越週期是必修課
融資一直是生物科技需要持續關注的話題,畢竟經歷週期是必修課。
一方面,創新是一項高投入、高風險、長期的工程,無論你是誰,都需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
即使是現在家喻戶曉的再生元,從IPO失敗到觸底,也花了20多年時間。 因此,一家偉大的製藥公司在實現造血之前,依靠長期的外部融資。
另一方面,資本市場的情緒像鐘擺一樣來回擺動,很少停留在擺動軌跡的中心。 這對生物科技的融資規劃提出了巨大挑戰。
就像過去幾年一樣,資本市場瞬間由熱轉冷,讓前腳仍處於極度樂觀擴張狀態的生物科技,後腳陷入了資金短缺的境地。
生物技術需要始終保持對資本的渴求,對融資視窗的敏銳態度以及手段的多樣化。 在任何時候,活著都是關鍵。
在經歷了這個寒冬之後,相信更多的藥企會對這個週期有更深的感受和敬畏,當然還有經歷這個週期的信心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