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後安全生產生活保障指引。
核心提示。 搜救工作結束後,震後預防、傳染病爆發控制、次生災害預防和低溫環境下的震後重建工作備受關注,做好個人防護工作尤為重要。
地震後預防次生災害的六種方法。
1.預防傳染病。
*後期容易發生的疾病包括腸道傳染病、呼吸道感染、人畜共患疾病、接觸和土傳疾病等。 要保護水源,不飲用原水,嚴禁露天排便、寒暖、感冒、氣管炎、流行等呼吸道傳染病,及時清除垃圾汙垢,做好環境消毒。
2.防災後凍傷。
一定要採取保暖避寒措施,特別是要保持頭部、手腳溫暖,防止凍傷,盡量避免接觸冷水。 保持手套和鞋子乾燥,如果發生凍傷,請立即採取措施緩解凍傷,例如將其浸泡在溫水中或塗抹凍傷膏。
3.預防一氧化碳中毒。
還應注意應急帳篷內取暖的安全性,使用明火時要謹防一氧化碳中毒。 一旦發生,應迅速將中毒者帶離現場,轉移到空氣新鮮、通風良好的地方,鬆開中毒者的衣領和褲帶,並將頭部平放以保持呼吸暢通,然後再進一步前進。
第四,預防傷口感染。
如果有受傷,請避免直接接觸破損傷口的土壤和汙水。 因各種原因受傷的人員必須及時送醫院對傷口進行清創縫合,注射破傷風抗毒素,並給予有效的消炎症狀。
5.預防食物中毒。
注意食品衛生,不要吃變質或潮濕發霉的食物,不要用髒水漱口或清洗水果和蔬菜。
第六,病蟲害防治。
還要對家禽和牲畜進行管理,不私自填埋死牲畜,而是集中處理。 在高處、乾燥、陽光充足的地區應搭建臨時避難所和救濟帳篷,周圍應挖防鼠溝。 盡量不要睡在地板上,以減少人與老鼠、昆蟲等接觸的機會。
低溫環境下的震後重建。
低溫環境下的震後重建是一項艱鉅的任務,不僅會影響建築材料的效能,還會增加施工難度,因此如何解決低溫環境下的震後重建問題是必須面對的重要挑戰。
一、建築材料的選擇。
在低溫環境下,一些常用的建築材料可能會出現效能下降的問題。 例如,混凝土在低溫下會硬化,導致建築結構的強度降低。 因此,有必要選擇能夠在低溫下保持穩定效能的建築材料。 例如,使用專用防凍液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凍性,使其在低溫環境下仍能保持良好的效能;混凝土完成後,可採用保溫措施對整體結構進行保溫,如覆蓋保溫被或加熱裝置等,以提供適宜的溫度條件,促進水泥的反應和凝固過程,減少收縮變形的可能性。
2、合理的絕緣設計。
在低溫環境下,建築物的保溫效能非常重要。 通過增加建築物的保溫層和使用高效的保溫材料,可以提高建築物的保溫效能。 此外,震後重建需要進一步考慮建築物的供暖系統。 在低溫環境下,供暖系統的設計和執行需要更加精細和高效,以確保居民的舒適和安全。
3.低溫環境下的建築施工。
在低溫環境下,施工難度會明顯增加。 震後重建過程需要考慮如何保護工人的安全,如何保證施工質量,如何縮短施工時間。 例如,冬季的特殊施工技術,如加熱混凝土、使用防凍液等,都可以用於解決這些具體問題。
第四,解決生活在低溫環境下的問題。
在低溫環境下,居民的住房問題可能更為嚴重。 如何提供適足的住房,如何保證住房質量,如何提高居民的生活質量,需要考慮如何。 例如,這些問題可以通過建造臨時避難所、提供供暖裝置、提供必需品等來解決。
5、提高房屋的抗震效能。
震後重建應著重於提高房屋抗震效能,引進先進的抗震技術,對重建房屋進行嚴格的抗震加固。
低溫環境下的防寒措施。
*發生後,由於房屋倒塌、電路中斷等原因,供暖設施可能無法正常執行。 在這種情況下,盡量尋找可以保暖的物品,例如毯子、羽絨服、保暖嬰兒等。 同時,盡量待在室內,避免長時間呆在室外,以防感冒。
1、合理保暖。
在災難發生後,即使在室內也可能發生停電和供暖故障。 因此,適當保暖尤為重要。 以下是一些實用的方法:
1.穿合適的衣服:選擇多層服裝組合,包括保暖內衣、毛衣、羽絨服等,並根據需要新增或脫下衣服。 如果您有睡袋或充氣床墊,您可以使用它們來禦寒。 此外,尋找方便的保暖工具,例如給寶寶取暖,並將它們貼在貼身衣物上,以提供區域性溫暖,既可以保持體溫,又可以根據室內外溫度進行調整。
2.注意保暖材料:在選擇衣服時,盡量選擇保暖效果好的材料,如羊毛、鴨絨、鵝絨等。 這些材料提供更好的隔熱效果,並有助於減少熱量損失。
3.保持頭部、手部和腳部溫暖:這些是身體散熱最多的區域,戴帽子、手套和襪子等措施可以有效減少熱量散失。
4.熱身小貼士:將兩條毯子裹在腰部和腹部,並用保鮮膜或塑膠袋固定,或者將擦好的報紙放入塑膠袋中,然後將腳放入其中。
2.卡路里攝入量。
*災難發生後,由於飲食限制和交通不便,可能會導致食物短缺。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需要注意保持熱量的攝入,增強身體的抵抗力。
1.優先攝入高熱量食物:合理選擇高熱量食物,如堅果、肉類、豆類等,有助於改善人體的熱量供應,增強免疫力。 喝一些熱飲也可以幫助身體保暖,選擇熱茶、熱湯、熱水等,提供熱量,溫暖身體內部。 但要注意不要喝太多酒以禦寒。
2.增加維生素攝入量:攝入豐富的維生素和維生素,有助於增強免疫力,預防感冒和其他疾病的發生。
3.合理分配食物:如果食物有限,應合理分配食物資源,避免浪費。 可根據每餐的能量需求合理安排食物攝入量。
3.適度運動。
*災難發生後,長時間停電或供暖中斷會導致室內溫度下降,血液迴圈不良。 適當的運動可以幫助改善血液迴圈並降低體溫過低的風險。
1.室內運動:室內有氧運動,如跳繩、拳擊、瑜伽等,能有效啟用身體,提高體溫。
2.按摩養生:自我按摩促進血液迴圈也是乙個不錯的選擇,可以通過揉搓手臂、腿部等來實現。
3.定時起身活動:久坐會使身體發冷,起身活動規律,伸展筋骨,活動肌肉,有助於促進血液迴圈。
地震後食品安全小貼士。
1、食品安全要點。
1.嚴防食品被細菌、黴菌、寄生蟲等昆蟲和化學物質汙染;
2.生肉、家禽和水產品應與其他食物分開存放;
3.鹽應避免與雜質一起;
4.飯菜要徹底煮熟,即食即食;
5.食品加工場所應當有防蒼蠅、防鼠措施;
6.不要用髒水清洗水果和蔬菜;
7.喝乾淨的飲用水,原水應煮沸後再飲用;
8.進食前、如廁後和加工食物前洗手
9.生熟食品應分開製作和放置,製作時不得共用砧板、刀具和容器;
10.飯菜煮熟後應盡快食用煮熟,吃剩飯應及時冷藏,保證未變質後方可食用,並徹底加熱後方可食用。
2. 哪些食物不能吃?
1.浸泡在水中的食物;
2.死畜、家禽、水產品;
3.爛菜、瓜果壓在地上;
4.**沒有明確食品標籤的未知食品;
5.嚴重發霉的大公尺、小麥等;
6.無法辨認的蘑菇和其他發霉的食物;
7.加工後放置超過乙個小時的熟食等;
8.涼拌捲心菜和野生動物;
9.包裝破損或已過期的包裝食品。
災區居民用電安全。
1、第一天後,房屋出現裂縫或破損,經第一部門准許入住的業主,應自行驗收電力設施資質後方可用電。
2、需要臨時用電時,應到當地供電部門辦理用電手續,並由有資質的電工安裝臨時用電應採用絕緣良好、未損壞的絕緣電線進行絕緣,不得在地面上拖拽,嚴禁接電。
3、建設臨時定居點時,遠離電力設施,不建電力線以下,不使用電線桿、電纜作為支撐。
四、不要同時使用大容量用電裝置,禁止擅自連線電氣線路,禁止使用不符合安全要求的電器,防止火災。 使用電熱裝置、電熨斗、電烙鐵等電熱裝置時,必須遠離易燃物品,使用後切斷電源,拔下閂鎖,以防發生意外。 請勿在無人看管的情況下長時間使用加熱裝置。
第五,燈線不宜過長,燈頭離地面不宜小於一公尺。 燈頭應固定好,以免損壞電線或燈頭,造成觸電事故。
6、不要用濕手觸控電器和燈頭,不要用電移動燈和電線。 擦拭燈頭、開關、電器時,應斷開電源,更換燈泡時,請站在乾燥的木凳等絕緣材料上。
7、不要將衣服掛在電線上,電線與電線之間保持足夠的距離,以便晾曬衣物,避免纏繞在一起。 不要在電線桿和電纜上綁電線和其他用於晾曬衣服的繩索。
8、教育孩子不要玩電氣裝置,不要爬電線桿,不要爬變壓器,不要搖晃電纜,不要靠近發電機,不要進入變電站。
9、如發現有人觸電,請勿徒手拉扯觸電人,並盡快斷開電源,以便及時搶救。
注意預防呼吸系統疾病。
一是災區人員比較密集,人流量大,接觸頻繁。 咳嗽、打噴嚏、隨地吐痰等行為會引起病毒和細菌的傳播,從而引起各種呼吸道疾病。 最近是呼吸系統疾病高發期,提醒大家在做好應急避險的同時,也要做好個人防護。
2、近期氣溫變化較大,震區夜間最低氣溫14°C左右,乾燥的冷空氣會損傷呼吸道黏膜,收縮氣道,引起咳嗽、喘息、痰增多等呼吸道症狀,加重現有呼吸系統疾病。 因此,救災人員應採取防寒保暖措施,同時注意頭部、手腳的保暖,防止凍傷。 此外,在為應急帳篷供暖時也要注意消防安全,使用明火時要謹防一氧化碳中毒。
3、打噴嚏、咳嗽後、進食前、如廁後、接觸和處理可疑汙染物後,做好手部衛生,避免用手觸控口鼻眼。
4.不要隨地吐痰,打噴嚏或咳嗽時用紙巾或肘部捂住口鼻。
5.不要與他人共用毛巾、牙刷、洗面水、餐具等。
6、地震災區集體場所人員密切接觸,容易導致呼吸道疾病傳播,因此在條件允許時應做好個人防護,減少人員流動。
7、做好自我健康監測工作。 如出現發熱、喉嚨痛、咳嗽等呼吸道症狀,應及時佩戴口罩,做好防護工作,避免前往人員密集場所,症狀嚴重時及時就醫。
8、地震發生後應做好傷口消毒。
如果在**時間**受傷,如果傷口或粘膜直接接觸土壤或汙染物並引起感染,引起氣性壞疽和破傷風,請小心**。 因此,受傷後不要拖延,一定要徹底清創,應用消炎藥,及時注射破傷風疫苗。
相關鏈結: 地震後需要哪些急救物品。
急救箱:包括基本的急救用品,如繃帶、消毒紗布、創可貼、消毒劑、止血草藥或止血粉。
醫療器械:如手套、口罩、醫用剪刀、醫用夾子等。
藥物:一些基本藥物,如止痛藥、抗生素、創傷藥等。
應急燈:手電筒、蠟燭等,帶有電池或手搖發電機,以確保在停電時有照明。
食物和水:為生存提供持久的不易腐爛的食物和飲用水儲備。
保暖物品:紗布、毯子、睡袋等可以提供溫暖,因為它可能會損壞建築物和溫度下降。
通訊工具:無線電、手搖充電器、應急資訊備用電池。
多用途工具:如瑞士軍刀、多用途工具,方便處理各種緊急情況。
個人證件及重要物品:個人證件影印件、保險單、現金等,以備不時之需。
個人衛生用品:牙刷、牙膏、濕巾、女性衛生用品等。
草圖和應急計畫:包括地圖、應急計畫、緊急聯絡人資訊等。
本文經過編輯和全面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