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 她起源於高山,衝過沙漠高原,沖刷丘陵和平原,來回轉動,向前邁進。 她以涓涓細流凝聚磅礴力量,以自然造就凝聚萬千氣象,以包容啟迪中華文明。 她那強勁而永無止境的氣勢,成為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奮發進步的精神象徵。
千年韻味依舊,石頭上的詩書震撼後人。 黃河流經的地方,滋潤了肥沃的田野,孕育了萬物,在黃河上留下了大量的銘文。 這些珍貴資源既是黃河流域文化建設和發展的見證,也是地方文化的典型代表,是文化內涵建設的重要支撐,對我們認識黃河、研究黃河、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銘文中黃河文化的內容分為漢像石、碑文、墓誌銘、名人書法等,共展出高青縣博物館拓片40餘件,為我們了解黃河、研究黃河、保護黃河提供了詳盡的文獻和豐富的精神食糧。
漢人肖像石
漢像石是漢代墓室、墓地祠堂和地面上石門上的石構件,具有深厚的藝術魅力和文化內涵,是漢代最具代表性的藝術品。 漢像石材內容豐富,題材廣泛,幾乎涵蓋了漢代社會生活、觀念和信仰的方方面面,為歷史考古、文化藝術、民俗和古代科技的研究提供了直觀生動的資料。
展出的漢人肖像石內容豐富,包括周公甫即王、太公捕魚、關仲射小白等歷史故事,呈現宴會圖、馬車馬行圖、廚圖、祭祀圖、狩獵圖、飲酒圖、六博圖等生產生活場景, 涵蓋了玉兔搗藥、河伯遊記、西太后、雷母的神話傳說。
漢人肖像石《太公捕魚》拓片。
江太公在渭水捕魚,遇見溫王,奉為丞相,成就了周王朝八百年。
漢人像石“流波”拓片。
流波是古代著名的棋類,從春秋時期到漢代最為流行,其棊法從此逐漸失傳。
漢畫拓印。 上層是參觀和六波圖,下層是戰車和馬匹旅行圖。
漢畫拓印。 最上層為西太后,第二層為祭祀圖,第三層為關忠射小白,下層為馬車馬行圖。
漢畫拓印。 頂層是西方太后,第二層是孔子見老子,第三層是拜圖,底層是馬車和馬行圖。
漢畫拓印。 上層是祭祀圖,第二層是馬車馬圖,第三層是孔子見老子的圖,底層是泗水老定圖。
銘文和墓誌銘
銘文作為一種共同的文化載體,承載著豐富的古代社會資訊,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常見的有功碑和編年史碑,還有墓碑和書畫碑等,每種型別的碑都可以根據內容和功能的不同細分為多種,涉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墓誌銘一般由墓誌銘和銘文兩部分組成。 Shido用散文寫下了死者的姓名、出生地和生活故事碑文以押韻概括了全文,主要是對死者生平的評價。 但也有一些人只有抱負或只有銘文。 它可以是自己在世時寫的,也可以是別人寫的。 這部分展出了高青縣博物館收藏的銘文和墓誌銘拓片。
河流管理的三種策略很少。
賈讓,西漢末人。 它以提出控制黃河的三種策略而聞名:上、中、下游。 賈讓的《江域治理三項政策》是我國最早在黃河下游地區促利化弊的治河檔案。 東漢史學家班固在《漢書》中以整整1000字的篇幅記載,對後世治河工作產生了深遠影響。
張夢龍紀念碑。 張夢龍紀念碑的全稱是“威魯縣太壽張福軍清宋紀念碑”。 這塊石碑豎立於北魏正光三年(522年),碑上沒有作者的名字。 本書的正文是普通的文字。 現藏於山東曲阜漢魏碑刻陳列館。
張夢龍紀念碑高280厘公尺,寬123厘公尺,其中紀念碑高153厘公尺,寬87厘公尺,紀念碑高44厘公尺,寬40厘公尺。 石碑有三行,每行 12 個字元。 碑刻26行楊,全行46字,後四行為年月稱,主要頌揚魯縣太守張孟龍建校的功德;碑蔭有12列銘文,每列2至22行不等,共156行,記載了與碑有關的人的官名和姓氏。 《張夢龍碑》的書法藝術風格既危險又優雅,又婉轉;它既有趣又聰明,但又簡單而優雅。 在整齊中求和諧,在村落和諧中求變化,自然順暢,充滿自在。 碑刻是北魏碑刻中最負盛名的作品,是書法風格精美典雅的代表。
清朝重建了七聖堂的紀念碑。
清代紀念碑。 青台伍翁功勳碑。
大金晚期文林郎明公墓墓誌銘。
有袁中峰富太子(君章)和湖南省慰安使的墓碑文。
黃青送給儒家林朗泰學生藍玉豪公和徐夫人的墓誌銘。
名人書法雕刻石
石雕和書法都是中國傳統文化和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了一大批優秀的石雕作品,這些作品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藝術和觀賞價值,展現了中國書法的獨特魅力和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竹子好賣,金石難毀。
蒲松齡是“網”。
蒲松齡(1640-1715),又名流仙,又名柳泉巨石,又名廖翟先生,山東淄川人,清代文學學者。 他的代表作《聊齋奇異》是中國文學中最有成就的短篇小說集。
劉勇的書法作品拓印。
解說:扶桑初,帷幕公升起,銅瓶溫熱不冰冷。 七種日本料理一起挑選,先在元燈上砍上千枝。 “(蘇軾《夫人亭四歌》)。
劉詠(1719-1804),名崇如,又名石安,等清元、湘妍、東吳、慕安、明化、日冠風道人等,清代書法家、畫家、政治家。 山東諸城人,軍機首席部長、內閣學者劉同訓子。 乾隆十六年,他當書生,當內閣官。 貢書,尤其是長而小的書法,在書法界最有成就感。
《青神琴》書法拓印。
廉潔、謹慎、勤勉的意思是誠實、謹慎、勤勉,常擔任“官”。
青曾國藩的《平安是福》書法拓印。
這幅書法作品是送給山東省長陳世杰的作品,從莊子的《雜文:賊》中說:“平安是福,禍多,財更是雪上加霜。 意思是:甚至,幾乎,是真正的幸福和祝福;如果太多,太多,它就會成為禍害。 如果有更多的材料,情況就不是這樣,如果有更多的財產,那就更加突出了。
曾國藩(1811-1872),本名子成,字博漢,名迪勝,甄文正,湖南長沙祖籍,湖南軍開國元勳、統帥。 清代軍事家、物理學家、政治家、書法家、作家,晚清散文《湘香派》創始人,與李鴻章、左宗堂、張志東一起被譽為“晚清四大名臣”。 官是兩江都督、直隸都督、武英殿大的學者、義勇侯爵一等。 曾國藩的書法不拘一格,融合了他人的長處,剛柔結合,強而俊,絢麗華麗。
在右邊任菊安書法拓印。
摘自《孟子:離婁昭》:“君子學道,要自滿。 如果你滿意,你就會生活在和平中;居住的安寧是首都的深度;如果資本很深,它將從左右取走。 因此,紳士要自滿。 於友仁(1879-1964),漢族,陝西三元人,中國現代政治家、教育家、書法家,尤其以草書著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