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如何讓“三文魚回家”?

Mondo 美食 更新 2024-01-30

新華社哈爾濱12月24日電中國如何讓“三文魚回家”?

專訪中國三文魚保護公益專案負責人張天航。

中新社記者王妮娜.

2024年,“讓中國三文魚回家”生態環保公益專案成功入選聯合國“全球生物多樣性100+典型案例”,這是國際社會對中國多年鮭魚保護行動的認可。

作為“讓中國三文魚回家”生態環保公益專案的負責人,黑龍江省可持續自然資源保護公益協會秘書長張天航從事三文魚種群生態保護工作8年多。 近日,他接受了中新社《東西方問題》的採訪,講述了自己在保護鮭魚種群的道路上的故事。

以下為訪談實錄

中新社記者:中國三文魚種群現狀如何?

鮭魚。 攝影:于海江。

張天航:三文魚生在淡水中,生長在海洋中,一條魚的壽命是三到五年。 鮭魚曾是我國黑龍江、圖們江、綏芬河流域廣泛分布的重要魚類,但近30年來,由於各種原因,鮭魚種群數量明顯減少。

座頭鮭魚。 攝影:于海江。

2024年,“讓中國三文魚回家”專案啟動後,參會人員發現黑龍江撫源海域存在一些常見的三文魚,松花江流域基本滅絕馬蘇鮭魚也分布於圖們江和綏芬河;座頭鮭魚已經很多年沒有見過了。

馬蘇鮭魚。 攝影:于海江。

從廣義上看,鮭魚和大西洋鮭魚(鮭魚)屬於同一鮭魚科,世界範圍內鮭魚的保護和利用對鮭魚具有很強的借鑑意義。 與大熊貓、藏羚羊、東北虎、金絲猴等國家級保護動物不同,鮭魚是一種經濟魚類,許多漁民依靠捕撈鮭魚來獲取經濟利益。 因此,在保護方面,中國借鑑了國際公認的“可持續漁業”路徑,在保護的同時也利用好了。

中新社記者:中方在保護鮭魚種群方面採取了哪些有效措施和做法?

張天航:在自然界中,鮭魚的受精率和成活率都比較低,所以科學的人工繁育和放生是恢復鮭魚種群資源的重要手段之一,放生站的工作人員可以通過裝置和技術將鮭魚卵的成活率提高到80%以上。

目前,我國各地的鮭魚放流站每年10月至11月上旬的洄游季節收穫魚種,通過先進的孵化系統進行人工繁殖,在次年4月下旬和5月上旬,當積雪融化時,鮭魚苗將游到海洋中。

長期合作“讓中國三文魚回家”公益專案的鮭魚放流站有三座,分別是黑龍江流域福源站、綏芬河流域東寧站、圖們江流域琿春站。

隨著養殖技術和放流站管理水平的提高,鮭魚苗的成活率逐年提高。 目前,位於吉林省延邊州琿春市巳江鄉下窪子村的放流站,改造擴建後配備先進的孵化系統,乙個孵化週期可達到1500萬枚同時孵化1500萬枚卵的規模,解放村新建冷水魚綜合專案可達到1600萬至2000萬枚卵的規模。

2024年,黑龍江省東寧市鮭魚放流站第18次將42萬尾鮭魚苗放流到東寧綏芬河中。 攝影:王良武。

黑龍江、綏芬、圖們江三大流域的入海口、琿春站都在俄羅斯。 河流越長,魚類越難洄游,鮭魚在回家的路上被鰩魚、鷹和熊等各種大型動物捕食,以及人類捕魚。 綏芬河較短,洄游率可達每千人3至7人。 根據雌魚可以產下3000個卵的計算,從魚孵化中只能帶回大約10個魚苗。

按照國際標準,3%的遷移率是比較高的。 例如,日本的很多洄游河流只有幾十公里,而我國的鮭魚洄游路線最短則超過100公里,而黑龍江的鮭魚洄游路線可以達到3000多公里,這是最長的洄游路線,游回出生地並不容易。

中新社記者:近年來,中國在保護鮭魚種群方面取得了哪些進展?

張天航:其實,我國最早的鮭魚保護工作始於20世紀50年代,並且已經陸續開展。

張天航(左)和同事們正在進行冬季河流水生調查。 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美國、加拿大、俄羅斯、日本和南韓等北太平洋國家每年釋放 50 億尾鮭魚苗。 目前,我國每年放流的三文魚約200萬尾,鮭魚種群需要緩慢恢復,但保護我國鮭魚種群的技術和裝置已與國際接軌。

2024年,中國鮭魚保護團隊向北太平洋洄游魚類委員會(NPAFC)申請為圖們江琿春放流站設定耳石專用段,這是中國首次按照國際標準進行耳石標記,此後,中國鮭魚也有了“國際護照”。

耳石在魚的大腦中很小,可以通過在顯微鏡下解剖來追溯到魚的身份。 在國際上,每年都會建立乙個號碼段,每個電台都有乙個特定的號碼段。 在魚被釋放之前隨機取樣,在顯微鏡下成功標記後將樣品郵寄到國際總部儲存。 海洋上的研究船定期捕獲鮭魚進行測試,根據耳石的“國際護照”,可以確定魚在哪個國家、哪個放生站和哪一年。

耳石標記不僅在國際上使用,在國內也可用於區分同一河流和不同釋放時間的魚類種群,在洄游時,可以比較不同批次的魚類在什麼時間釋放率較高,洄游的實際效果等相關資料。

撫遠縣烏蘇里江的日出風光。 攝影:何重雲。

近年來,黑龍江在黑龍江上游新增了呼瑪縣、荔科縣、嘉印縣、洛北縣、通江市、烏蘇里江饒河縣、圖們江流域圖們市等一批鮭魚苗放流場。 當地漁業部門已開始關注鮭魚的放生。 撫源是黑龍江流域鮭魚洄游的第一站,虎馬、迅科、嘉陰、洛北等地上游多條河流歷來都是鮭魚產卵地。

中新社記者:保護鮭魚種群有哪些做法?

張天航: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黑龍江就實行了秋禁捕撈,以保護鮭魚的養殖期。 2024年,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於10月1日至10月31日頒布了綏芬河禁漁令,並將秋禁漁期間黑龍江幹流延伸至全流域,包括幹流、支流、水庫、湖泊、水泡等。 擴大禁漁區面積是有利於保護鮭魚種群的政策。

在這個過程中,更讓我感慨的是,很多漁民自願參與到三文魚的生態保護中來。

在黑龍江省呼瑪市訪問期間,當地漁民提到他們已經有30或40年沒有見過鮭魚了,他們會通知所有漁民舉起網來保護已經放生的魚苗。

與此同時,綏芬河當地漁民也成了三文魚的“守衛”。 漁民在為放生站採集魚苗時,會隨身攜帶針線,每當看到成熟的鮭魚肚子被劃傷時,就會拿出針線,簡單地縫合傷口,防止傷口破裂,留下魚子。 即使在凌晨,漁民們手裡拿著魚跑到放生站,叫放生站經理及時繁殖。

在捕魚期間,駐紮在綏芬河東寧站的站長王經理,經常在半夜12點或凌晨2、3點被漁民叫醒。 他穿上衣服,拎著養殖工具,跑到幾百公尺外的河邊,站在冰冷刺骨的河水中,第一次進行養殖作業,這是他工作的正常狀態。

隨著每年定期放生三文魚苗和河流生態的逐步恢復,目前洄游的鮭魚已從急劇下降減少到開始恢復。 (完)。

受訪人簡介:

2024年至今,黑龍江省可持續自然資源保護公益協會秘書長張天航研究並參與了“讓中國三文魚回家”等魚類保護放流站育苗工作。

相關問題答案

    海外華人教育如何架起文明交流互鑒的橋梁?

    新華社北京月日電 記者 張旭 海外華人教育如何架起文明交流互鑒的橋梁?專訪暨南大學漢語國際推廣中心主任 中國語言文學學院副院長張立 中新社記者吳侃 金旭.第五屆世界中文教育大會於月日至日在北京召開。本次活動如何助力海外中文學校探索高質量發展之路?數字技術在海外漢語教學中有哪些新的應用?中國教育如何促...

    東西方問題:中國研究:張朝義談當代學者形象

    月日,以 全球視野下的中華文明與中國之路 為主題的世界中國研究大會上海論壇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舉行。這一刻,既是對漢學史的回顧,也是對當代漢學的深刻反思。中新社記者專訪了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文化國際傳播學院院長張朝義,詳細介紹了漢學與中國學的發展現狀。中新社記者 目前,中國漢學習和中國漢學習的數量呈下降...

    屈原的《天問》 問天、問地、問百姓!問我,問你的心,問你的命運!

    屈原,中國古代偉大的詩人 政治家,其 梨草 九歌 等作品流傳千年,影響深遠。然而,他的 天問 卻鮮為人知。這部作品是屈原在流亡期間對天地萬物 人生命運 道德倫理的深入思考和探索,展現了他深邃的哲學素養和獨特的人生觀。天問 是屈原的一首哲理詩,全詩共句,分為章,每章以 曰 字開頭,以 他 字結尾,形式...

    權威發布丨回答記者提問

    月日,煙台市人民資訊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煙台市疾控中心黨委副書記 副主任閆希戈,煙台市疾控中心黨委委員 工會主席王貴強,煙台岐山醫院結核病科主任李紹先 煙台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科副主任劉濤就關注的問題回答了記者的提問。新聞發布會現場。記者在新聞發布會上回答記者提問 大眾 接種疫苗仍是預...

    《遊走在東西方之間》的年度影響力人物視角下回顧

    新華社北京月日電 記者 張旭 從年度影響力人物的角度看,走在東西方之間 作者 溫龍杰,徐皇冠。月日,中國新聞周刊 年度 影響力人物 在北京揭曉,諾貝爾獎後一鳴驚人 創作 商業銀宇 的費翔 主編 民法典 的校長王毅 帶著 小破壞球 徘徊的郭帆等獲得獎項。從文明到文化,從國家到個人,東西方交流促進互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