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記者邵昊南申。
2024年4月10日,北京、上海、深圳三地連通,主機板註冊制首批10家公司完成了一次跨越時空的“敲鑼鐘”,宣告了主機板註冊制時代的到來。
當註冊制改革全面實施後,2024年中國資本市場最具歷史意義的時刻將被凍結。 中國證監會主席易慧滿對此給予了更為深刻的評價:“這是中國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的又乙個重要里程碑。 ”
從2024年將“一級發行登記制”納入第乙份檔案,到不斷探索增量試點啟動、擴大股票試點、全市場推廣——註冊制改革,資本市場改革的“牛鼻子”工程終於在今年全面落地。
積攢步數,到千里,數年氣勢,最終達到全效。
全面註冊制實施後,新股定價更加合理,發行節奏趨於均衡。 在“市場先生”的指揮下,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貢獻國家戰略的能力不斷提公升,一批具有高質量發展潛力的創新型企業得到資本市場支援,一批高質量發展成果推動了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自力更生。
歲月在暮色中,元是更新的。
2024年是全面註冊制改革的最後一年,也是我國資本市場進入全面註冊制時代的元年。
可以預見,隨著一級發行登記制度的深入,更多引領行業發展、引領科技創新、核心競爭力突出的企業有望在資本市場的支援下脫穎而出,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 從而更好地開發新的優質生產力。
提質增效,生態活力逐步顯現
註冊制的全面改革是進一步提公升我國資本市場質量和效率的重要動力。 在推動一級發行登記制度深化固化的牽引下,資本市場的步伐越來越穩固。
穩健增長,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不斷提公升。
今年以來,已有300多家A股公司實現IPO,募集資金總額超過3400億元,雖然比上年有所下降,但無論是IPO數量還是募集資金金額,仍位居全球第一。
同期,再融資規模也保持在7000億元以上,隨著IPO募集規模的擴大,2024年A股股權募集規模已突破萬億元。
業內人士認為,在全面註冊制下,資本市場生態正在逐步完善,但也要清醒地看到,註冊制改革不可能一步到位、一蹴而就,在堅持市場化、法治化的前提下,要充分考慮市場實際, 特別是要把握發行、註冊和市場可負擔性的有機協調。
更具包容性,數量只是外觀,結構更關鍵。
隨著全面註冊制改革的正式實施,以主機板、科創板、創業板、北交所為主體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日趨完善,特色鮮明、錯位發展、功能互補,為各行各業企業快速發展提供了多元化、包容性的市場生態。壽命和不同的生命週期。
業內專家表示,不同行業設定了差異化、多元化的上市標準,將覆蓋不同行業、不同型別、不同成長階段的企業,資源配置樞紐將更加順暢。 同時,各板塊通過IPO、轉讓、分拆上市、併購等方式,加強有機聯絡,優化多層次市場體系,有利於加快形成科技型企業全生命週期服務體系。
同時,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廣度和深度顯著拓展。 目前,A股戰略性新興產業上市公司數量已達約2500家,較2024年初增加1000多家,市值從約26%增長至約43%。
為了提高效率,主機板評測也“跑”了。
全面註冊制實施後,審核效率明顯加快。 今年上半年,主機板45家公司從受理到獲批的平均時間為802天,最快21天(其中43家為報名制後通過會議的企業)。 Wind資料顯示,在45家公司中,有11家公司的IPO申請於2月20日受理,並於3月13日通過會議,從受理到會議的時間僅為21天。
從IPO定價來看,全面註冊制改革實施以來,新股發行相對於行業被低估的情況也有所改善,發行定價更加合理。 資料顯示,首批主機板註冊系統上市的10家公司平均市盈率為374倍,比審批制下不超過23倍的市盈率高出62倍7%。同時,前五天新股漲跌幅不限,股價漲跌幅明顯收窄,定價更加理性。
註冊制度並不意味著“放手”,綜合註冊制度在“放手”的同時加大了“管理”的力度。 根據GF**的監測報告,今年前11個月,會議審核次數為303次,通過次數為268次,會前撤回次數為207次,通過率為52次55%,而 2022 年為 6299%。
同時,圍繞全面註冊制改革實施後的市場秩序和生態塑造,證監會持續加大事中事後監管力度,依法嚴厲打擊各類違法行為。
支援科技創新,激發新的質量生產力
面對日益激烈的全球技術競爭,中國正在加快支援本土科技企業直接融資。 在全面註冊化改革中,規範、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將成為推動我國科技創新和實體經濟轉型公升級的樞紐。
在全面註冊制改革的“元年”,一批“硬科技”企業和“卡脖子”技術領域的高新技術企業在資本市場的助力下成長。
從行業資料來看,工業、TMT(媒體、科技和通訊)和材料是今年A股IPO的主要行業,IPO數量和募集資金金額均位居前三。 前10大IPO中,半導體公司(華鴻、中芯國際、晶和整合)佔據前三,佔融資額的52%。
不僅IPO鼓勵科技型企業,併購也向科技型企業傾斜。
近日,證監會相關負責人在接受**採訪時提出,應適當提高輕資產科技型企業重組的估值普惠性。 業內普遍認為,此舉不僅將為基礎創新和產業公升級提供資金支援,也有利於科技創新產業的不斷迭代公升級。
吸引活水之源,享受繁茂的枝條。
一批“卡脖子”技術領域的企業登陸資本市場,在積體電路、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高階裝備製造等行業形成產業集聚。
據統計,科創板核心產品或技術約60%在相關領域推進進口替代,有效助力現代工業體系自主可控。
例如,安魯科技、概倫電子、科德數控、中鐵重工、忠旺軟體、天躍先進、龍芯中科等科創板企業,打破了國外廠商在晶元、高階裝備、基礎軟體、工業軟體、新材料等領域的限制,保障了經濟執行安全。
高鐵、電力裝置、通訊裝置等我國優勢產業鏈中的一批企業獲得科創板融資支援,鞏固了我國優勢產業的國際領先地位,提公升了產業鏈競爭力一大批專精特新企業加快關鍵技術突破,有效打通產業鏈“斷點”,疏通“堵點”,加快提公升國產化程序效率。
資料顯示,科創板上市公司中,近一半為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近80%為生物醫藥、高階裝備等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 2024年前三季度,科創板上市公司的研發投入同比增長16%,達到990家71億元,近三分之二的公司研發強度超過20%。 在科創板資本“活水”的精準滴灌下,一大批科技企業漸漸長出翅膀,逐漸做大做強。
根據中國上海協會披露的資料,截至今年6月底,我國上市公司共有發明專利148項70000件,佔國內企業總數的57%。 其中,高新技術製造業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擁有發明專利43項60,000 件,8 件70,000件,同比增長。 93%。
共識是改革深化、固化
如果從時代的巨集大篇章來看2024年的全面註冊制度,它是中國資本市場改革的里程碑,也是中國迎接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助推器。
上海證券交易所副總經理董國群日前表示,將充分發揮資本市場連線產業與資本的“紐帶”和“晴雨表”作用,以資本力量賦能科技創新,以科技創新驅動產業公升級,以科技自強自強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產業公升級。
深交所副總經理李輝表示,將持續優化科技創新生態圈,加快完善技術、人才、資本、產業生態鏈,打造以優質創新資本中心為特色的世界級交易所,聚焦先進製造業、數字經濟、綠色低碳三大重點領域。 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現代交流發展道路,深入全面服務於“創新驅動、自力更生、自力更生”的目標。
可以預見,隨著綜合登記制度的深化和鞏固,資本市場關鍵基礎制度將進一步完善,二級市場定價效率將進一步提公升,有利於加快形成A股有序進出格局和優勝劣汰格局。
同時,上市公司結構、投資者結構、市場估值體系等將繼續發生正向變化,科技公司佔比和專業機構交易佔比將進一步提公升,資本市場“質優價高”的趨勢將更加清晰,市場秩序將更加規範, 生態會更加完美。
市場各方一致認為,資本市場將加大力度支援國家現代產業體系建設。
據悉,中國證監會目前正著力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資本市場體系專案,已初步形成“1+N+X”政策框架。 “N”之一正在制定中,即《資本市場服務現代產業體系建設行動計畫》,以現代工業、農業、服務業和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通過差異化的制度安排,優先支援產業鏈、“鏈主”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做大做強, 助力打造世界一流企業,打造戰略性現代產業集群,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公升級,推動產業智慧型化、綠色化、融合化。
日前,證監會黨委提出,圍繞傳達學習貫徹落實首屆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的明年經濟工作重點環節、重點領域和重點任務,重點圍繞“五大條”關鍵環節和重點任務(注: 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金融、數字金融)。
中國**報記者陸媛。
開市兩年多的北交所,在一級二級市場越來越受到關注和重視。 中國**報記者近日採訪了東北**投資銀行總部相關負責人、開源**北京證券交易所研究中心總經理朱海斌、申萬巨集源首席分析師劉京、金長川資本董事長劉平安、清明波**董事長習青青等一級二級市場投資研究人員。
他們認為,自2024年8月底上海市場IPO收緊以來,北交所發展迎來“井噴”,申請輔導備案的企業數量大幅增加,明顯領先於其他板塊。 結合北交所現有企業市值逐步重估,以及北交所高質量擴容加速的趨勢,北交所有望在未來兩年內進入萬億級市場。 如果按照北交所“19條深改”計畫推進,5年內北交所上市公司數量有望突破1000家。
北交所計畫IPO公司“井噴”。
2024年8月底以來,北交所發展迎來“井噴”,申請輔導備案的企業數量大幅增加。
據ifind統計,截至12月20日,2024年共新增諮詢備案企業857家,其中已披露擬上市板塊的383家,其中在京交所上市的280家,數量最多,佔已披露諮詢備案企業的73家11%;科創板企業48家,創業板企業43家,上海主機板10家,深圳主機板2家。
值得注意的是,12月以來,已有99家企業開展IPO輔導備案,其中37家披露了擬上市行業,其中在京交所上市的有36家,佔比37家37%,1 個在 GEM 上。 近日(12月13日至12月20日),新增IPO57只,其中擬在北交所上市23只,佔40只35%。
東北**投行總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北交所對中小企業發展具有劃時代的重要作用。 “從兩年多的發展歷程來看,北交所在效率、規模、功能、活躍度、穩定性等方面都有顯著提公升,這與9月發布的《深化改革十九條》中對北交所的中期指導方案高度吻合。 ”
據他介紹,自8月底滬深IPO市場收緊以來,在北交所上市的熱情一直很高,市場活躍度明顯增加。 截至12月20日,共有36家企業在北京證券交易所申請IPO,較8月2家、7月1家大幅增加。 在此期間,2家公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機板申報,2家公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機板上市,2家公司在科創板申報,5家公司在創業板申報。 同期,共有109家企業在北京證券交易所進行了IPO輔導和備案登記,而上海**地區只有17家企業進行了IPO輔導和備案登記。
預計未來兩年將呈爆炸式增長
北交所9月1日發布的“19條深化改革”提出,未來3至5年,北交所的目標是提高市場規模、效率、功能、活躍度、穩定性等。
北京證券交易所研究中心總經理朱海斌指出,“結合北交所兩個五年發展目標,未來三年將是北交所重點擴容建設期,高質量擴容仍是北交所發展的主要目標。 “參考科創板建設歷史,以及未來北交所將增加直接IPO數量,預計2024年北交所上市新股數量在120至150只左右;從體量和規模上看,現階段,2024年北交所排隊企業淨利潤規模總體上公升,“結合北交所股份企業市值逐步重估和北交所高質量擴容加速, 北交所有望在未來兩年內向萬億級市場邁進。 ”
金長川資本董事長劉平安也表示,自2024年以來,創業板上市公司超過1300家,科創板上市公司500多家。 如果“19條深改”計畫得以推進,五年內在交所上市公司的可能性更大。特別是直接IPO政策一旦實施,將對北交所市場產生重大影響,上市公司質量將得到根本性提公升,上市數量也將大幅增加。
兩類目標值得關注
申萬巨集源首席分析師劉靜表示,北交所的可持續性已經超出了很多人的認知,“資本市場政策+A**場風+北交所低水平優勢+正資本流入”共同推動市場走強。 在A股整體資本存量甚至減持博弈的情況下,北交所的賺錢效應和政策引導下的資本流入,使其成為少有的資本正流入板塊。 當滬深的賺錢效應下降時,這種正反饋機制就更加稀缺了。
劉平安表示,近期北交所有明顯改善,但要從根本上提高流動性,做市商、公募等各方入市也是必要的。
朱海斌認為,未來3至5年,北交所系統性重估第二步後,其常態化估值有望達到科創板6%、創業板7%的水平。
清明博**董事長習青青認為,經過這一波,北交所小票估值增長了2至3倍,與滬深**的估值差異基本消失。 “從未來3個月甚至更長時間來看,邏輯線的相關概念標的估值仍存在一定差異,部分業績預增標的受機構關注,預計這兩個方向標的要好於順勢炒作的標的。 ”
編輯:隊長 評論:徐溫。
中國**日報《2024年年終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