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下午,新聞辦公室定期舉行《空氣質素持續改善行動計畫》簡報會。 生態環境部總工程師、大氣環境司司長劉炳江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我國大氣汙染治理確實進入了重擔前行、翻越障礙的關鍵時期。 “可以看出,今年我國的空氣質素確實有小幅波動,但這種波動是正常的,這恰恰反映了大氣汙染治理的長期性和艱巨性。 ”
劉炳江表示,近十年的大氣汙染治理水平大家都能感受到,而北京PM25 從 2013 到 89去年,5微克下降到30微克,重度汙染天數從58天下降到現在的2至3天。 “北京藍”已成為常態,並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推薦為世界各國的“北京奇蹟”。 但現在我們國家還沒有像去年的PM2那樣改善得足夠好5的濃度為29微克,是世界衛生組織標準的五六倍,是發達國家PM2的2-4倍5、在所有汙染物中,對人體健康影響最大,這需要技術來解決。
同時,他也提到,我國大氣汙染治理確實進入了重擔前行、翻越障礙的關鍵時期,綠色轉型確實要有足夠的時間,而不是一蹴而就。 未來幾年是否會出現停滯或波動,取決於幾個方面。 “例如,從2024年到2024年,我們的第乙個'大氣十'和第二個'大氣十'最大的機會是什麼?過去八年,我國煤炭消費量逐年下降,2024年、2024年煤炭消費總量下降5%左右,這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從未有過的歷史機遇。 “現在這個機會目前確實有點不存在,但還有另乙個大機會,那就是交通領域的綠色低碳轉型,在這個《行動計畫》中可以看到,很多量化指標,很多亮點,因為現在PM25、汙染過程的發生,主要由氮氧化物驅動,是一大特點。
此外,我國近幾年的空氣質素轉型,2024年至2024年是連續四年的聖嬰現象,2024年至2024年為正常年份,2024年至2024年為三年疫情防控期,恰好是拉尼娜年。 據氣候專家介紹,中國有兩個週期,小週期和大週期,小週期是聖嬰每4到7年輪換一次,今年已進入中度或以上強度的聖嬰過程。 又是乙個大週期,每20年,我國就進入了沙塵頻發、高發的時期,從80年代初到2024年是20年,現在又是20年,今年上半年,沙塵現象已經非常明顯。
第三,我國是世界第一大製造業大國,無論煤炭消費量、鋼鐵產量、有色金屬產量、加工能力、發電量,均居世界首位,產業結構以重化工為主,能源結構以煤炭為主,以公路為主的交通狀況尚未發生根本性變化。 在這種情況下,可以看出,今年我國空氣質素確實有小幅波動,但這種波動是正常的,這恰恰反映了大氣汙染治理的長期性和艱巨性。
記者:李雲恆 編輯:趙曉新 校對: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