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4日,在莫斯科紅場上,蘇聯紅軍的雄偉隊伍受到了祖國和人民的榮譽的檢閱。 這是他們經過艱苦的偉大衛國戰爭後,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勝利。
這一天,蘇聯最高領導人史達林因健康原因沒有親自出席。 他的代表朱可夫元帥騎著一匹白馬,出現在閱兵部隊面前。
在講台上,史達林熱情地向路過的部隊揮手微笑。 戰士們的眼中也流露出激動的淚水。 因為他們知道,在這場偉大的戰爭中,他們付出了太多的犧牲。
然而,在偉大衛國戰爭爆發之前,蘇聯是乙個落後的國家。 僅僅用了10年時間就完成了從農業國家到工業國家的轉變。 當德國入侵蘇聯時,許多人懷疑蘇聯是否能夠抵擋敵人的進攻。
在許多後來的歷史學家看來,史達林能夠在十年內將蘇聯建設成乙個工業強國,這是乙個奇蹟!
那麼,史達林是怎麼做到的呢?他在蘇聯進行了什麼樣的改革?他的改革對蘇聯後來的發展有什麼影響?
約瑟夫。 史達林)
讓我們回顧一下這段歷史。
列寧的“遺憾”。
眾所周知,在革命之前,俄羅斯帝國是帝國主義陣營中最薄弱的一環。 這個國家的生產力十分落後,社會上存在著尖銳的階級矛盾。
** 革命成功後,新生的蘇維埃俄國陷入了長期的內戰。 列寧、托洛茨基等人不得不將大部分精力投入到軍事事務中。
2024年,俄國內戰以蘇聯紅軍的完全勝利而告終。 然而,戰爭也給蘇俄造成了巨大損失。 這個國家是一片廢墟。
列寧)列寧明白,資本主義國家對蘇聯的敵意是長期的。因此,蘇聯必須盡快建立自己的工業體系。 在經濟上,社會主義也可以與資本主義競爭。
不幸的是,列寧沒有時間實施他的經濟改革計畫。 他的身體被疾病蹂躪。 在他生命的盡頭,他用他僅存的最後一絲力量寫下了他的最後一篇文章。
這篇文章被稱為“少一點,但更好”。 它比較完整地表達了列寧對蘇聯經濟狀況的看法。 這也是蘇聯領導層進行經濟改革的第一次嘗試。
列寧墓)2024年1月21日,列寧在乙個寒冷的冬天去世。在那之後,一直陪伴在列寧身邊的約瑟夫。 史達林成為蘇聯的最高領導人。
史達林很清楚列寧對蘇聯經濟改革的遺憾。 因此,在他清除了黨的反對之後,他開始為蘇聯制定一系列經濟改革,目的是在最短的時間內把蘇聯建設成乙個工業強國。
史達林與列寧)
大力改革。
2024年,史達林奪取了蘇聯的黨、政府和軍事政權。 他決定開始自己的改革。 他將改革的重點放在兩個領域:農業和工業。
因為史達林發現,當時蘇聯的一些富農不願意賣糧食。這導致了蘇聯城市的饑荒。
史達林認為,必須統一管理整個國家的糧食資源。 為了保證工業的發展,必須優先解決糧食問題。 因此,史達林時代的農業集體化在蘇聯農村展開。
改革開始後,史達林直接提出了“消滅富農”的口號。 儘管史達林的做法遭到布哈林和蘇共其他元老的反對,但史達林堅持要用特殊手段打擊富農階級。
不久,蘇聯農村的生產資料集中在集體農莊手中。 從那時起,蘇聯可以很容易地購買糧食,並用它來支援工業發展。
2024年,史達林提出了蘇聯的第二個五年計畫。 在史達林的指導下,蘇聯宣傳部提出了乙個令人震驚的宣傳口號:工廠的煙霧是蘇聯人的氣息,蘇聯沒有工業就無法生存。
農業集體化時期的蘇聯農村)。
到2024年第二個五年計畫結束時,蘇聯的鋼鐵產量已達到1770萬噸,碳產量已達到128億噸,總發電量362億千瓦時。 從烏拉爾山脈到西伯利亞高原,蘇聯工人無處不在。
根據史達林的思想,五年計畫是實現蘇聯農業的集體化。 第二個五年計畫是在蘇聯建立重工業體系。 第三個五年計畫是建立完整的軍工生產體系。
蘇聯的軍工生產體系)
2024年,蘇聯開始利用先前建立的重工業基地,建造大型軍工聯合體。 因為蘇聯領導人很清楚,帝國主義不會放過蘇聯,蘇聯必須有很強的自衛能力!
蘇聯第三個五年計畫的目標是建立完整的軍事生產體系,包括坦克、飛機、火炮、彈藥、飛彈、艦艇、原子彈和其他裝備。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蘇聯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動員全國的科技、教育、文化等領域為軍工服務。
蘇聯的軍工生產體系不僅涵蓋了軍隊各軍種的需要,而且具有高度集中化、規模化和標準化的特點。 蘇聯的軍工聯合體分布在全國各地,形成了幾個軍工生產地區,如烏拉爾、西伯利亞、伏爾加河流域等。 蘇聯的軍工聯合體之間也有著密切的聯絡和合作,形成了乙個龐大而完整的軍工網路。 蘇聯軍用產品在設計、製造和測試方面也有統一的標準,確保了質量和效率。
蘇聯的軍工生產體系在二戰期間發揮了巨大作用,為蘇聯紅軍提供了強大的後盾力量。 蘇聯的軍工生產體系不僅使蘇聯能夠抵抗德國的進攻,而且還使蘇聯能夠發動**,最終贏得了戰爭。 蘇聯的軍工生產體系也使蘇聯成為戰後的超級大國,在冷戰中與美國競爭。 蘇聯的軍工生產體系是蘇聯的驕傲,也是蘇聯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