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至2024年1月,人民解放軍與國民黨軍隊決戰,國民黨新一軍、新六軍、第五軍、十八軍、七十四軍等五支主力全部殲滅。 對比這五大主力在抗戰期間的偉大功績和隨後的衰落,總有一些人心頭怦怦直跳,認為自己不應該被打得這麼慘。
但是他們有沒有認真考慮過2024年的五大主力和2024年的五大主力是不是一回事的問題? 今天筆者就來盤點一下五大主力,等到他們到了末日的時候,抗戰結束還剩下幾分。 第74集團軍,完全是空殼。
五支主力中最慘烈、最慘烈的大概就是七十四軍了,因為在2024年的孟良沽戰役中殲滅了一次,淮海戰役又被徹底殲滅了。 因為第74軍曾經駐守過南京,有人以為是第一主力,但實際上這只是乙個巧合,其裝備水平略低於駐印軍。
抗日戰爭結束時,第74軍第74軍下屬的三個師地位平起平坐,兵力為天下最強的師團之一; 也就是說,74軍最大的財富是經歷過百戰的官兵,一旦丟失,根本無法挽回。 由第74軍改編而來的第74師,在孟良沽被全殲整編的旅部和三旅部沒有乙個逃出來,只有六團司令部的一名副團長逃出包圍圈,完全是全義的殲滅。
孟良谷後來在未參戰的三個新兵團的基礎上,重建了由當時訓練新兵的副師長邱偉達組建的第74軍。 孟良谷之戰,讓74軍損失了抗戰遺留下來的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精華,如果其他部隊給新兵補充舊瓶裝新酒,那麼74軍就完全是把水倒進了酒瓶裡。
張靈福. 蔣主席雖然不惜為新組建的第74軍提供美式裝備,但始終找不到那些經驗豐富的基層官兵。 更重要的是,第74軍的軍魂已經敗下陣來,再也打不過“虎萬歲”了。 被陳誠打敗的新軍。
如果說末日時期的74軍不強,那是因為張靈甫去找孟良谷找死路一條; 那麼新一軍在決戰時的低迷戰鬥力,完全是國民黨本身的人禍。 新一軍的核心部隊是新師,也是孫立人的起始部隊。 新38師團、新30師團、50師團組成了抗戰末期最強的軍隊陣容。
**在抗戰期間。
國民黨與共產黨內戰爆發後,新一軍在東北民盟軍**指揮下屢屢敗下陣來。 三個師,不多也不少,都被解放軍用兩個團殲滅了。 新一軍本身雖然裝備處於人手過剩的狀態,但可以不用向上級申請,補充這六個團的裝備; 但是,像74軍一樣,那些戰鬥經驗豐富、士氣高昂的基層官兵再也無法補充,以至於整個部隊越來越水汪汪。
但當時新一軍還有恢復的空間,但國民黨內部的人事鬥爭卻是重創。 首先,新一軍魂孫立人,因為與杜玉明、廖耀祥不和,被蔣介石調往台灣。 隨即,負責東北的陳誠,開始了他極具魔力的擴張行動。 他居然強行將新師從新一軍中撤出,與偽滿軍改組而來的臨時第56師和臨時第61師組成新七軍; 新的第一軍由臨時第53師補充,該師也是從偽滿洲軍隊改編而來的。
廖耀祥. 這樣一來,大家就可以清楚的計算出,新一軍的九個團中,只有兩個團裝備精良,戰鬥力強。 再加上在與解放軍的戰鬥中頻繁失敗,士氣低落。 遼瀋戰役最終迅速瓦解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新的第38師團終於被困在孤城中,以一種非常可恥的方式結束了。 第五軍,長期以來一直名不副實。
* 在五大主力軍中,第五軍是唯一一支被稱為機械化軍的軍。 以至於現在只要在網上查一下**五軍,網上的文章就會以同樣的方式展示這個金色的招牌。 但很少有人關心它的機械性。
2024年,作為第五軍核心的第200師團組建時,確實是亞洲第一支裝備大量坦克、裝甲車、卡車的師級機械化部隊。 不過,蘭峰戰役的表現令人失望,於是國**決定將200師擴編為第五軍,但這樣一來,200師的重**全部變成了陸軍所屬的裝甲團和汽車團,該師就成了全義的步兵師, 就像加入第五軍的新第22師和榮譽第1師一樣。
第一次入侵緬甸失敗後,第五軍所有倖存的裝甲**也被撤出,組建新的部隊。 也就是說,在2024年抗日戰爭結束時,第五軍已經轉變為完全意義上的步兵軍,比全國其他部隊都多,機械化軍的稱號早已沒有意義。
第五條 官兵。
讓五軍戰力嚴重降低的是,原本與200師合作的眾多步兵師,也算是最精銳的。 不過,淮海戰役期間除了五軍第200師外,第45師並不為人所知,第46師其實是根據王的偽軍改編而來的。 淮海戰役後期,三個師在火力和機動性上沒有明顯優勢,根本無法突破解放軍的包圍圈; 也許到那個時候,軍隊的軍官們會懷念當年的機械化裝備。 新第六軍和第十八軍被交換為乙個師。
在五支主力軍中,恐怕到2024年9月,只有新六軍和十八軍還能有同樣的面貌。 新六軍的核心部隊新二十二師是廖耀祥的始發力量,由於廖翔在東北戰場上一直擔任重要職務,所以沒有讓新六軍吃大虧; 這也是後來孫立仁與東北其他將領矛盾激化的重要原因。
新第六軍的旗幟。
不過,新六軍也發生了變化,其第207師成為總鎮壓的直屬部隊,第14師被抽出組建新三軍; 補充的169師是乙個戰鬥力有偏差的新單位。 總體來說,新六軍在大決戰中基本保留了當年的骨幹,但在東北戰場上很難單獨支援。
除了以上四軍,恐怕第十八軍是最後一張臉。 第18集的核心部隊第11師是陳誠的起始部隊,因此第18軍在抗戰期間膨脹得非常大。 它的裝備水平不一定特別好,但其戰鬥力在當時國內外都是有目共睹的。
** 淮海戰役前。
在參加淮海戰役之前,他在中原戰場上並沒有吃大虧。 然而,第二主力第18師撤出重建第10軍,第二次被解放軍殲滅; 它由原東北軍系統第49師補充。 這樣一來,從第18軍的角度來看,戰鬥力被削弱了,但考慮到第18軍和第10軍是集隊作戰,整體影響並不大。
第十八軍最大的問題在最高層。 第12兵團在18軍基礎上組建時,第18軍司令員胡漣漪意外落選,跑路了。 黃偉,乙個很久沒有帶兵的書,在軍官們的眼裡成了軍團的統帥。 同時,被強行塞進軍團的85軍屬於何英琴系列,黃維根本沒有動員起來。
然而,當第18軍和第18師的部隊遭到解放軍的攻擊時,他們中的大多數戰鬥到傷亡結束才崩潰。 其他四軍在失去戰鬥力之前,要麼崩潰,要麼投降,還是名副其實的主力。 抗日戰爭雖然功勳卓著,但對人民來說,注定是失敗的。
總有一些軍迷認為,抗戰時期做五大勢力的五大主力不好,最終被解放軍消滅。 但其實,只要我們看一下解放戰爭的意義,我們就會明白,這根本就是乙個很正常的歷史規律。
從參加內戰的那天起,他們的士氣一天天疲憊不堪,官兵的戰鬥熱情迅速減弱; 腐敗現象在各級軍官中迅速蔓延,軍閥部隊的弊病萌芽並愈演愈烈。 同時,他們也不再具備像抗戰時期那樣招攬熱情青年入伍的能力,拉莊丁也成了五大主力軍的日常行為。 即使沒有高層的盲目操作,最終的毀滅也是不可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