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有住房徵用補償金糾紛案件中,知青政策返滬的當事人或子女是否為公屋同住,是否有權分享徵收補償?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回答兩個子問題:第一,如何確定什麼構成知青或知青子女回滬政策導致的戶籍搬遷?其次,是否實際居住在公屋中影響公屋共有人的身份識別?
1.如何判斷成分由於知青或子女遷入戶口的返滬政策
如果是基於知青的身份或知青子女搬回上海,一般在派出所戶籍原因一欄會記載“知青子女返城”(知青子女)或“離開、退休”(青少年返滬), 如果沒有記載的,進一步查詢派出所戶籍資訊或個人檔案,是否有青少年返滬或者知青子女返滬的類似記錄。
當然,知青回上海的時候,去山上下鄉的時候,可能去雲南或者新疆,但是回上海的時候,從湖北或者無錫等地回來,是沒有影響的,關鍵是要看回上海的原因記錄或者個人檔案的記錄。
對此,我們可以看看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2022)胡02民終10521號案件這一部分的看法:
雙方在以下事實和證據上存在爭議:1、黃興梅是否按照知青及其子女返滬政策搬入戶籍。
黃興梅芳認為,黃興梅芳是按照知青及其子女返滬政策搬入戶籍的,並出具了批准黃興梅轉入江西省景德鎮市的通知書。
黃星軟芳和**認為黃星梅不是乙個知識淵博的青年,黃星梅並沒有按照相應的政策返回上海。
關於黃興梅提供的上述證據,法院認為,黃興梅不能證明其已達到通知事項。 知青回滬政策的實施,必須在回滬戶籍資訊中註明,知青個人檔案中有簡歷。 從本案的戶籍材料來看,黃興美芳的戶籍是從昆山市搬進來的,搬進來的原因是家人幫忙安頓下來,而不是從XX鄉、XX鎮搬回市裡,不符合知青回滬的情況。 黃興雲和徐順林認為,即使通知屬實,也只能證明黃興梅去江西省是因為下鄉,而黃興梅並沒有按照知青政策從江西回滬,而是從崑山C廠搬回來。 黃星梅沒有提交戶口簿證明自己屬於回國的知青。上海。黃興阮、彭嶽未就此證據發表質證意見。
針對上述爭議,一審法院認為,黃杏梅提交的證據不足以證明其按照知青及其子女返滬政策,將戶籍搬入涉案房屋。
2. 缺乏實際居所是否影響公屋同住者的身份識別?
知青及其子女返滬按照返滬政策將戶籍搬入公有住房,但入滬後未居住或居住滿一年的,房屋被徵用時是否有權分得徵收補償?
知青或知青子女返回上海遷入,但未實際在上海居住或未在上海居住滿一年的,不影響同住者的身份識別,有權分享徵收補償金。 由於知青屬於特殊身份,也是為國家作出特殊貢獻的一代,因此應保障他們在城市的居住權。
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2022)胡民終8901號案釋解讀知青回滬居留權問題
於小平的戶口從這個城市搬到了雲南,退休後,她是按照(離退休)政策進行戶籍的,在於小平和廖瑞琪的戶籍搬遷材料中,都清楚地記載著於小平是乙個知青,無論是從材料的記錄,還是雙方對涉案房屋的陳述, 涉案房屋與於小平搬出市前居住的房子有關。
作為做出特殊貢獻的一代城市青年,我市知青所享有的居住保障權益,不能因為不能長期在外省市長期居住而喪失戶籍,戶籍仍因房屋面積小,多年後無法實際入住而喪失。 於小萍作為知青離開上海時,搬出了父母的房子,多年後,作為退休的知青,她根據政策和在屋人的同意,搬了回來,如果她沒有明確放棄住房保障權益,可以認定她是涉案房屋的共同居住者。
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2022)胡民終6195號案件意見陳述:
張子榮是按照知青政策的戶籍從外省搬來的,雖然搬進來後沒有住在涉案房屋,但實際上住的是自購房和非福利房,因此可以認定為同住。
知青子女回滬後,先搬到另乙個位址,再搬進被徵用的公房,是否有權分得徵收補償金?
首先,如果知青或知青子女的戶口回滬後,先搬遷到另乙個位址,而不是被徵收的公有住房,然後搬進被徵收的公有住房,就不再享受《知青或其子女回滬政策》的特別優惠待遇, 這是指他們是否在上海實際居住過一年的要求。
說白一點,如果知青或知青子女因返滬政策搬進涉案被徵用公房,不再嚴格要求居住一年;知青及其子女返滬後遷入其他住址,再搬入涉案被徵收公有住房的,要求其入住後必須在戶籍居住滿一年。
我們先來看一下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2022)胡民終1559號案件:
本案中,夏慶福按照知青回滬政策,將戶口遷入涉案住房,實際在涉案住房居住一年以上,未在市內取得福利性住房,符合共同居住條件。 夏偉林按照知青子女回滬政策,將戶口遷入涉案住房,實際在涉案住房居住一年以上,未在市內取得福利性住房,符合同住條件。 夏慶貴按照知青回滬政策,將戶口搬入涉案住房,未在市內取得福利性住房,符合同住條件。
夏清貴搬進來後在上海住了整整一年,但他是年輕回上海的註冊人,所以不住一年也被認定為共同居住。
我們來看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2022)胡02民終8130號案的判決書:
本案中,楊偉強從小就住在涉案住房中,後因知識分子外出外地而搬出涉案住房,後又因政策原因搬回涉案住房,應按照相關政策認定為共有人。 至於楊清宇,雖然他是知青子女,但他在涉案房屋的戶籍並非因返滬政策所致,而且他搬進涉案房屋後,實際上並沒有在涉案房屋居住,因此不應視為共同居住者。
楊清宇的知青子女回到上海後,戶口先搬進了法華鎮路的乙個位址,然後又搬進了被徵收的公房,搬進被徵收的公房後,實際上並沒有住在被徵收的公房裡,所以不被認定為共同居民。
3. 總結
按照返滬政策遷入戶口的知青及其子女,將反映在派出所檔案中。 不管是原來下鄉的省份,還是因工作調動而從外省回滬,只要按照返滬政策將戶籍搬入公有住房,即使沒有實際居住,也可以認定為共同居民,領取一部分徵收補償金。
但是,如果因返滬政策而沒有搬回戶籍,或者先搬到另乙個位址後再搬進被徵用的公屋,則需要在戶口居住滿一年才能被認定為共同居住。
好了,今天就到這裡了。 如果您對知青及其子女返滬政策仍有疑問,或者您有什麼想分享的,請聯絡我們!
我們將繼續分享更多有用的法律知識。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