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管夠了,沒辦法以為水便宜,老子工作的重點是防範金融風險。
15日,關於明年經濟工作定基調的兩次會議一結束,央行就做了兩件事。
第一件事是每個月的例行公事MLF交付,這向市場傳達了貨幣政策下一步將在“寬鬆和緊縮”之間做出選擇的程度。
根據會議精神,央行的貨幣政策目標是“使貨幣數量與經濟增長和水平的預期目標相匹配”。
這是乙個新的表述,提高了“**級預期目標”的重要性。
根據這一表述,隨後的貨幣政策應與通脹目標掛鉤,類似於2024年之前的美國(當時泰勒規則占上風)。通貨膨脹率過低,降息刺激經濟推高通貨膨脹,通貨膨脹過高,提高利率抑制經濟熱度,降低通貨膨脹。
ps:強烈推薦關注投資的朋友一定要看看泰勒法則,這是央行首次提出,但是泰勒法則已經公升級了很多版本,好用,央行會用哪乙個,直接決定了你的判斷。 有興趣的朋友新增文章末尾並回覆“規則”即可收到)。
結合11月CPI增速,為-05%,這與年初3%的通脹目標(**水平)相去甚遠,央行應該更接近寬鬆政策。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央行並沒有像市場和專家預期的那樣下調存款準備金率,甚至降息,反而在11月日度釋放6000億MLF後創下新紀錄淨投資8000億。
對此,很多人覺得8000億相當於乙個16倍,所以這是央行寬鬆的訊號,這是乙個積極的訊號。
我認為這是純粹的。
因為MLF是央行向銀行的貸款,銀行需要支付利息。 準備金是銀行按要求存入中央銀行的錢,銀行不需要支付利息。
免費給你5000億,根據25%的利息借給你8000億給你用,你更喜歡哪乙個?
顯然,這次MLF的發布恰恰表明央行極度克制,不想太寬鬆。
為什麼你執意要拉高通脹,但還不太寬鬆?
第二件事給出了答案。
那是央行擴大會議的第15天,根據會議精神,央行的重點是防範金融風險,而不是緩解經濟熱度。
會議精神的原話是:
“審慎有效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金融風險,加快構建金融穩定保障。 ”恐怕大家都知道風險部分,也就是地方隱性債務、房地產和中小金融機構,這些都是今年檔案中經常提到的。
從央行決議的手段來看,是加快建立金融穩定保障**。
說白了,就是籌集一些資金來成立乙個**,如果需要的話,就用這筆錢來支撐風險。
這是去年9月提到的,現在只是乙個催促工作進展的會議。
然而,從本質上講,風險的化解仍然是乙個問題,即債務造成的“損失”由誰來買單,最終由誰來買單,而盡可能不對經濟造成太大影響。
現實情況是,沒有人願意付錢,沒有人願意付錢。
ZY不想為當地政府買單,嚴格控制增量,地方政府忙得無暇顧及自己,開發商在等待大雨。 就成央行催促實力銀行暫時依靠補資、參股先解決,同時適當放寬對風險資產撥備的監管,希望銀行能用時間和利潤頂住這波壓力。
銀行方面,淨息差降至1以下8%安全線,新增貸款無法釋放,消費貸款近期已乾涸至11%(有息票,但大部分消費貸款一般都在3個百分點以上)......銀行面臨的壓力也在增加。
此外,除了工作的重點,央行放鬆克制至少還有另外兩個原因:
一是人民幣匯率對民眾的信心問題;
二是定位和政策儲備問題。
在過去乙個月左右的時間裡,人民幣從 73 讚賞到 71日左右,一定程度上人民幣對美元單邊貶值的“超調風險”已經逆轉,也算是國有銀行近乙個月花錢人民幣的一次小勝利。
但即便如此,3個月和6個月的遠期匯率仍顯示,本輪人民幣公升值仍缺乏足夠的動力。
週三前六個月的遠期利率為700xx,在美聯儲表示正在考慮降息後,它變成了 69969,只有100點左右的公升值,遠低於今年日元的相同貶值幅度。
換言之,在中國人民銀行看來,美聯儲對人民幣降息好處的考慮可能仍然不足以對沖降息對人民幣的影響。
因此,我們的貨幣寬鬆變成了MLF放水+房地產定向降息(北方地區房貸政策調整)——本地經營。
此外,兩會之後的基調已經定得非常明確,那就是財務起著主導作用,金錢起著配角作用。
經濟騰飛和通脹上行相結合,貨幣流入老百姓手中的需求,而央行的貨幣政策此時很難通過借貸來達到這個目的,所以更符合金融,也可以讓他們手中的彈藥(利率和存款準備金是央行調控經濟的工具)不盡快用完可能並輸入零利率。
總之,不管是哪個原因佔主導地位,央行12月15日的操作已經揭開了底牌:貨幣政策不會過於寬鬆,防範金融風險仍是第一要務。
所以不會有降準降息?
不,會有,但會比市場預期的要慢。
那麼,這種保守行動意味著什麼呢?
首先,2024 年很可能與 2023 年相同,正在緩慢前進。 即使2024年還有1萬億的特別國債(最近的一篇小文章)。
因為風險防範仍然佔主導地位,風險緩解被推遲了。 貨幣的流動性只會集中在債務流動性庫的上游,不會流向擴大消費需求的領域。
其次,即使人民幣處於美聯儲降息的路徑上,也不會因為央行不降息而消除貶值壓力。
第三,前面提到的債務牛市很可能是一種緩慢的牛市。
不,近幾個月來,外國投資者也對國內債券感到瘋狂。
根據國家外匯管理局最近的乙份宣告,“近幾個月來,外國投資者將國內債券的淨持有量增加到330億美元,為歷史第二高。 ”
他們的邏輯仍然是,在經濟壓力消除之前,即使不想放鬆貨幣政策,也一定會朝著寬鬆的方向發展,逐步降低利率。
總之,筆者認為保守並不能解決問題,2024年,我們在保持穩定的同時求進。
2024,加油!
最後建議關注投資的朋友一定要看看泰勒法則,不然市場押注降息賺錢的時候,你不知道是怎麼回事,簡單認為“再降息,銀行就沒錢賺了,你也抵不抵銷鉅額壞賬, 然後銀行就會出現問題,如果降準,銀行的流動性就會越來越弱,應對金融風險的能力也會越來越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