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突然吹起一潭泉水。
產業鏈垂直整合浪潮下,多晶矽、矽片、電池片、元件的生態格局正在重塑。 以市場集中度最高的矽片為例,隆基綠能與TCL中環單晶雙統產業的時代成為美好的昨天,巨集源綠能、高景太陽能、精雲能源、雙良節能、華民、雲南宇澤、江蘇鑫林飛等廠商的成長壯大,使得矽片板塊的市場競爭更加充足。
同時,各專業矽片廠商早已意識到,僅靠乙個環節的產品來贏得世界,已經不可能再適應當前的市場環境了。 巨集源綠能從裝置起家,切入矽片環節後,現已形成涵蓋光伏裝置+矽材料+矽片+電池片+元件的全產業鏈體系,基本實現自給自足。
事實是,經過層層成本沉澱,沒有各環節中間商製造價格差異的終端產品,理論上比採購再加工模式的終端產品更具成本競爭力。
12月初,巨集源綠能是中能建15GW元件集中採購中為數不多的投標價格低於1元瓦的廠家之一,其N型元件投標價格為0978元瓦。 立足於一體化產業鏈,巨集源綠能有信心仍具有成本優勢。
在矽片領域,隆基綠能和TCL中環都是較早發揮整合的廠商。 隆基綠能率先切入元件,實現全球元件出貨“三冠王”,同時也在電池板塊進行深度布局,目前電池片產能位居行業前列。 2024年,TCL中環與Sunpower成立合資公司,發展光伏電池和疊瓦元件業務,還參股矽材料製造商新疆鑼鼓,與協鑫集團共同打造顆粒矽專案,形成全產業鏈布局。
目前,TCL中環正準備將35GW矽片和25GW N型TOPCON電池產能增加138億元,並計畫整合電池板塊產能。 遺憾的是,在電池和元件方面,TCL中環不如矽片。 深耕疊瓦元件多年,出貨量僅處於TOP10-TOP15區間。
成立於2024年的矽片新貴高晶太陽能,在沉迷矽片3-4年後,正在加速向下游元件的延伸。 12月23日,總投資109億元的16GW元件專案一期4GW專案在廣州花都投產。
通過多晶矽還原爐切割成矽片的雙良節能也在布局元件,其官網介紹了旗下的Gigalumi超級太陽能元件,功率高達700W,元件轉換效率高達225%,轉化率高,妥妥的一線模組品牌廠家。
看來,在各大矽片廠商中,除了精雲通、雲南宇澤、美科、華民等專業從事矽錠、矽片的廠商外,其他廠商都在全力向上下游延伸。
此後,隆基綠能、TCL中環、晶科能源、天合光能、阿特斯、通威等廠商逐漸效仿,到2024年、2024年,一體化布局成為趨勢,成為一線實力品牌廠商的標配。
矽片方面,晶澳太陽能、晶科能源、協鑫集團、阿特斯均具備一定規模的矽片產能。
晶澳太陽能表示,預計到2024年底元件產能將達到95GW,矽片和電池片產能將達到元件產能的90%左右。 也就是說,到2024年底,晶澳太陽能將擁有約85個5GW矽片產能。
晶科能源表示,截至2024年底,公司單晶矽片電池組件產能將達到85 90 110GW,其中n型產能預計將佔比超過75%。
阿特斯表示,預計到2024年底矽片產能將達到35GW,到2024年第一季度將達到50GW。 11月9日,阿特斯宣布計畫在泰國建設5GW矽片基地。 11月29日,阿特斯宣布計畫投資9億元建設14GW矽片專案,乙個月內矽片擴產計畫達到19GW。
矽片產能較小的天合光能也在加速擴張,預計到2024年底矽片產能將達到50GW,自供矽片產能將達到15GW-20GW。 預計到2024年底,矽片電池及元件產能將達到70 90 135GW,自供矽片產能有望超過60GW。 此前,天合光能的矽片產能主要集中在同和新能源的15GW矽片專案上。
與此同時,主要依靠矽片外部採購的通威股份也在擴大生產。 今年,通威股份啟動了兩個矽片擴產計畫,每個計畫斥資100億元在峨眉山、樂山建設16GW矽錠、切片、電池專案,總矽片擴產規模達32GW。 今年1月,通威股份表示,矽片領域有15GW棒+片產能。
雖然峨眉山、樂山專案計畫於2024年投產,2024年達到,但上述專案投產後,通威的矽片產能將達到47GW,對矽片開採的依賴將進一步降低。
光伏一體化不僅重塑了矽片市場生態,也改變了多晶矽、電池片和元件的市場格局。
在多晶矽板塊,除了寶峰能源、吉利矽谷、合盛矽、Xaneon Silicon、吉利矽谷等廠商湧入多晶矽賽道外,上述巨集源綠能的5萬噸多晶矽專案已投產,電池片前5名成員潤陽股份寧夏石嘴山的5萬噸專案, 已經投產,內蒙古新環(協鑫&TCL中環)10萬噸顆粒矽專案已經啟動,天合光能和阿特斯兩大元件廠商也紛紛丟擲2024年多晶矽擴產計畫。
同時,收購聚矽產業後,光伏元件六元元者東方日公升擁有1多晶矽產能2萬噸,計畫擴建多晶矽15萬噸。 南玻A在青海的5萬噸級多晶矽專案已於2024年9月開工。 中來股份計畫投資140億元,在山西建設20萬噸工業矽和10萬噸多晶矽專案。
除了通威完整的一體化產業鏈外,合盛矽業在向下游延伸時也一直從事整合,在矽片、電池片、元件等方面進行投資。 寶豐能源在甘肅省酒泉市的專案也是乙個包含電池和元件的一體化專案。 多晶矽CR5成員東方希望宣布的專案也是乙個綜合專案。 大全新能源也有進軍元件業務的計畫。
全球電池出貨量前五,通威、愛科、潤陽、中潤太陽能、駿達位列2024年電池出貨量前五,其中通威2024年進入元件市場,愛旭專注於ABC元件。 如今,電池廠商不僅面臨著新電芯廠商的衝擊,還面臨著大客戶減少電池採購的考驗。
晶澳太陽能、晶科能源、天合光能、阿特斯、隆基綠能、東方日公升、依依新能源、正泰新能源等元件廠商已建成大規模電池產能。 到2024年底,晶澳太陽能的電池產能將達到85片5GW,晶科能源電池產能為90GW,天合光能為75GW,阿特斯為50GW,依依新能為30GW,正泰新能為45GW,隆基電池產能更高,到2024年底達到110GW。
在產能方面,產能佔比達到08:1或1:1主流元件廠商的電池產能基本可以滿足元件生產需求,比例為05:1元件廠商對外部採購會有一定的需求,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隨著電池片產量的擴大,主流元件廠商對外包電池的需求將大幅下降。
因此,在產業鏈整合擴張的大潮下,多晶矽片、矽片、電池片廠商正在加快向C端靠攏,千方百計減少中間商,做元件直接對接中國華能、中國華電、中國大唐、三峽集團、 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和中國廣核集團公司。階段性產能過剩使得各環節降價不斷,推動了行業洗牌的到來。 未來的行業洗牌也將是一場各廠商產業鏈整合的爭奪戰,整合更好、產品更好、成本更具競爭力,誰誰就贏了。 (草根光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