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武漢的一名勞動模範。
她是公司的“首席”技術女性。
他也是一位40歲的創新人才,轉向智慧型建造。
她打來電話廖巨集宇今年48歲,是中國第一冶金集團***建安公司技術質量部副部長。 20餘年致力於建築科技創新,擁有國家授權專利130餘項,是公司技術創新領軍企業。
40歲蛻變
成為技術創新的領導者
今年五一勞動節,廖巨集宇被授予武漢市勞動模範。 說到廖巨集宇,中國第一冶金建安公司的技術人員沒有乙個不服氣。 2024年,獲得教授級高階工程師、機電工程一級註冊建造師職稱的廖巨集宇調任中國第一冶金施工安全公司技術質量部副部長。 建安公司以房屋建設為主,剛到公司的時候,廖巨集宇因為面臨新的專業,頗為忐忑不安。
40多歲的廖巨集宇沒有退縮,在建安公司的第一年,她幾乎所有的休息時間都用來補足新的專業領域的業務知識也是在那一年,她大部分時間都在建築工地上度過。
那一年,廖巨集宇走遍了全國各地,先後赴貴陽吉利超高層專案、泉州巨府社群及3P專案、銀川房屋建設專案、寧德大潤發等10餘個專案,深入現場開展專案監理和技術創新指導。
最令我難忘的是,2024年10月,我從武漢坐了8個小時的火車到銀川建房管廊專案。 廖巨集宇回憶說,當時肚子突然覺得很不舒服,但為了不耽誤工作,她一下火車,就召集了三個專案的技術人員進行了近2個小時的專利講座,因為她晚上還要趕到下一站——貴州房建專案進行技術指導。 現場的技術人員沒有注意到廖巨集宇的身體不適,她用頑強的意志力克服了困難。 通過此次現場指導,未來授權發明專利兩項,管廊技術總結榮獲企業級獎。
跑完現場後,廖巨集宇利用業餘時間,結合現場實際情況,加強理論學習,了解重點和難點,不懂就向網路和身邊的老師學習,不懂的問題就放過。正是在這種邊做邊學的過程中,廖巨集宇獲得了市政建築一級註冊建造師,也成為了建安公司的技術創新帶頭人。
“首席”技術女性
技術研發的探索永無止境
自2024年起,廖巨集宇牽頭成立了“廖巨集宇智慧型建造創新工作室”,開展樓宇自動化智慧型化技術的研究與應用,探索智慧型住宅建設領域的新技術、新工藝。
在廖巨集宇的帶領下,工作室全體員工以飽滿的熱情投身於房屋建築技術創新領域。 截至目前,工作室已立項9項重點專案,形成具有自主智財權的核心技術10餘項,5項工法被評為湖北省等省部級工法,授權國家發明專利10項在國內外權威期刊發表**3篇文章;在建築工程等技術領域,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項,助力建安公司獲得省部級新技術應用示範工程和綠色建造示範工程6項。
此外,工作室還積極與高校合作,聘請武漢科技大學機械自動化學院教授作為外部專家參與研發,借助“機械傳動與製造工程湖北省重點實驗室”、“智慧型製造裝備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等科研平台助力相關研究 學院,大大提高了公司技術人員的理論水平。
廖巨集宇(左一)在施工現場視察抹灰機械人的使用情況。
2024年,工作室依託武漢普仁醫院新醫療技術綜合體專案,開展了“建築牆體智慧型抹灰機械人技術研發與應用”研究,成果首次應用於10至15層的室內抹灰施工, 並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價值和社會效益。她撰寫的《建築牆體智慧型噴塗抹灰施工方法》榮獲中國冶金建設協會施工方法一等獎,也為專案成功獲得魯班奬增添了亮點。
目前,這項新技術正在應用於青山區武東村最大的住宅專案,牆面抹灰機械人實現了裝置的噴塗功能和移動功能,大大提高了作業效率。
廖巨集宇在技術研發這一永無止境的過程中,她說:“今年在抹灰機械人方面,我們還將結合實際環境資料、施工過程資料和材料效能等資料資訊,建立BIM模型,針對不同空間布局的施工順序進行優化,確定不同施工條件下的最優牆體施工方案, 解決材料錯誤、多發和缺發的問題。 ”
榜樣的力量
施工現場成為結果的輸出場所
在她的影響下,中國第一冶金建安公司的技術人員中形成了“你追我”的技術創新氛圍。 在建安公司的年輕技術人員中,廖巨集宇有很多追隨者,因為她技術能力過硬,有耐心解惑,以至於半夜接到現場專案技術人員的諮詢請求,這對她來說也是很常見的事情。
近年來,廖巨集宇依託創新工作室,帶領年輕的技術團隊開展技術攻關創新,在她的領導和指導下,許多學徒在工程技術管理和科技創新方面的能力有了顯著提公升,並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廖巨集宇秉承“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的理念,始終在技術創新中踐行,全身心投入到施工現場,帶領團隊攻克科技創新領域的困難,開展樓宇自動化智慧型化技術的研究與應用, 探索智慧型住宅建設領域的新技術、新工藝,把建安公司遍布全國的建築工地變成技術成果輸出的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