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在印度做生意,你很難從中獲利。 近日,印度對小公尺等中國企業處以50多億美元的罰款,並聲稱他們在印度逃稅超過70億元人民幣,但只收回了18%的稅款。 此外,印度還搜尋了數百家中國公司,並刪除了一些中國網際網絡公司的應用程式。
然而,前段時間印度解封了 485億元人民幣的罰款,並不是印度**終於表現出了極大的善意,而是擔心對中國企業的處罰和調查會導致許多中國企業撤出印度。 如果中國企業撤出印度,將不可避免地影響印度經濟和人民的就業。
這種做法在印度並不少見,許多知名公司都受到了挫折,對小公尺等中國公司的罰款只是印度策略的一部分。
最近,蘋果也陷入了印度挖的坑里。 據了解,印度已開始效仿歐盟,要求所有智慧型手機配備USB-C介面,並計畫在2024年6月實施該法規。 如果這項規定得以實施,蘋果提前發布的iPhone 12和iPhone 13系列等舊機型將受到限制,蘋果將無法實現PLI目標。
PLI的目標是印度對外國品牌的“卡脖子”制度,只要印度設定的目標得到滿足,該制度將為印度製造的產品提供補貼。 如果蘋果的 iPhone 12 和 iPhone 13 不使用 USB-C 介面,他們將無法完成 PLI 目標,並將失去印度的**補貼,這將使蘋果手機在印度市場處於成本劣勢,直接影響銷量。
外資在印度設立企業和投資,簡直就是“拔鵝毛”。 例如,外資電子商務平台必須向當地繳納高達2%的稅款**,這一規定影響了100多家公司,其中80多家也是美國公司。
此外,眾所周知,國際法通常規定法律不具有溯及力,只要違法行為發生在法律實施之前,就沒有責任。 但是,沃達豐在上個世紀與印度公司達成交易,並被要求在本世紀根據新法律納稅的荒謬行為,這種荒謬只能發生在印度。
總的來說,印度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國際市場之一,但第乙個的行為讓外國公司望而卻步。 印度被視為南亞的霸主,但實際上它仍然是乙個披著現代性幌子的封建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