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品牌驅動,推蘑菇吃,西峽香菇引領中國香菇進入新時代!
西峽香菇是河南省“銷天下”的知名農產品。年產量穩定在30萬噸左右,因其茄形圓潤、菌質濃密、蘑菇肉厚、色澤鮮豔、菌柄厚、菌褶褶整齊、口感鮮嫩、口感順滑等獨特風格,成為世界人民餐桌的新寵。 西峽香菇搭海運快船,從青島港出發,銷往日本、南韓、阿聯等國家和地區;另一方面,乘坐“中歐班列”,從鄭州、南陽等地出發,銷往俄羅斯、越南等30多個“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香菇佔全國香菇的十分之一,佔河南省出口農產品的50%以上,通過出口創匯80多億美元, 讓世界真正愛上了中國蘑菇。
西霞縣重視香菇品牌建設積極挖掘香菇文化內涵,依託“一帶一路”、亞歐快車等渠道,傳播香菇文明。 要著力搞好西峽香菇“現代生態特色文化創意園區”建設,以旅遊、田園採摘、菇棒領養、對聯文化、餐飲文化為主要渠道,賦予香菇深遠的文化內涵。 同時,從全國各地徵集了兩首《西夏香菇之歌》(《山水間一抹香味》和《初見如初》),唱響了“西峽香菇A World”獨特的品牌文化主題,讓西峽香菇和香菇文化深深扎根於人們的心中,傳播到海外, 為中國香菇向世界做貢獻,成為“中國民族香菇”的代言人。
西峽縣先後被評為“全國食用菌新農村示範縣”、“全國食用菌產業十大主產基地縣”、“全國食用菌產業化發展示範縣”、“全國食用菌文化產業建設先進縣”、“中國食用菌無公害科技示範縣”、“全國優秀食用菌出口基地縣”、“中國食用菌鄉”、“全國食用菌鄉”蘑菇標準化示範縣”。“西峽香菇”榮獲“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和“生態原產地保護產品”,成為我國食用菌產業是少有的具有較強影響力的區域性品牌,已成為西峽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
西峽菌產業以“十四五”規劃為藍圖,以“綠色、穩定生產、提質增效”為目標,以“提高科研水平、實現棒狀製作現代化、改善四鏈同構、弘揚蘑菇文化”為抓手,以實施“158工程”(以成立“西夏菇集團”為龍頭, 以“五平台八園”建設為重點,著力打造“四基地四中心”(研發基地、生產基地、出口集散基地、文化傳播基地、技術輸出中心、碳中和產品直供中心、一流的製造中心、品牌形成中心),推動蘑菇產業高效快速發展。
西峽縣香菇種植規模保持在每年3億袋左右,年產香菇30萬噸,產值30多億元,綜合經濟效益150億元。 西霞縣從事香菇生產經營人口近20萬人,全縣60%的人口從事香菇產業,60%的農民收入從事香菇產業。
目前,西峽已形成集生產、加工、銷售於一體的完整蘑菇產業鏈,已成為國內最大的蘑菇標準化生產基地、全國蘑菇生產大縣和重要的蘑菇集散地。
西霞縣已建成15個蘑菇專業鄉、140個專業村、198個標準化基地,標準化生產率達98%以上。 加工企業500余家,其中國家級龍頭企業2家、省級企業5家、市級企業24家、創業板上市企業1家、出口企業150余家、蘑菇專業合作社474家,6大類產品200餘種。 年出口額超過13億美元,約佔“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國家總數的30%。
西峽香菇從種植到消費終端產業鏈完整,一、二、三產業融合度高,產品多樣,年冷藏庫10萬噸以上,加工量25萬噸以上,是河南省重要的現代化農業產業園區和產業集群。
西峽香菇之所以深受全世界人民的喜愛,不僅僅是因為其自身的稟賦優勢,更重要的是因為它在品牌打造上做得足夠多,成為國內外知名的優質新產品。 品牌的發展壯大,不僅帶動和促進了農業發展、農民繁榮和鄉村建設,還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促進了區域經濟的增長,提公升了當地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新時代農業品牌建設的王道,就是用“根”“魂”做事。 戰略品牌顧問富來諮詢判斷,西峽香菇應扎根於“以香菇出口為本的世界香菇產業中心”,品牌驅動,將香菇推廣到食品中,塑造“世界知名香菇”的品牌靈魂。 堅持國際視野,以世界產業中心為發展坐標,以世界蘑菇產業中心引領西峽規劃“四基地、四中心、四飛躍”。
世界香菇看中國,香菇出口看西峽,西夏肩負著中國香菇的世界使命。 品牌口號“西峽香菇讓世界愛上中國香菇”,用一句話,讓國人知道,世界上最美的香菇出口地是西峽,而中國世界級的好香菇就在西峽。
11月12日,2023西峽農文旅推介會在北京召開。 由富來諮詢策劃的西夏蘑菇區域公眾品牌和西夏品牌IP西夏北北龍同台發布。
西峽是中國恐龍的故鄉,這裡出土了世界上最大的恐龍胚胎化石——“中國北碚龍”化石,引起世界轟動。 富來諮詢發現世界級公共資產,嫁接公共資產,並將其轉化為西夏品牌的私有資產。 以中國北貝龍為創作原型,將千萬年的文化力量植入品牌,用世界級IP賦能西夏!西峽北碚作為西峽市的品牌IP,將最大限度地建立城市品牌資產,提高城市品牌傳播效率,促進農文旅融合發展。
西峽北北龍+西峽香菇+西峽獼猴桃,乙個IP玩到底,品牌資產最大化。 一香一甜、一動一靜、一紅一綠、一身兩翼、一條線,打造城市品牌、產業品牌、農文旅品牌、鄉村振興品牌,四位“西峽模式”打造農文旅融合、鄉村振興、城市營銷的“西峽模式”。
*:河南省農業農村廳、中國農業品牌公共服務平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