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歸大師成“萬嫌”,央企明確拒招,未畢業留學生驚慌失措
留學生在北京大學的乙個論壇上表達了焦慮,稱某央企發文規定不再招收兩年以下的外國碩士生。 雖然留學生還沒畢業,他原本以為會以“海歸師傅”的身份在就業市場上受到歡迎,卻不料中變得“起了疑心”。 這種現象已不再是個例,去年有幾家國企宣布不再招收碩士出國留學,就連民營企業比亞迪也有信心拒絕海歸醫生。
幾年前,留學生回國時,憑藉“海歸”身份、國外碩士學位、良好的英語水平,對國內畢業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當時,很多普通家庭的家長和學生對這種“花錢'鍍金'”的做法不屑一顧。 然而,國際學生現在面臨著更加困難的就業環境,他們不僅沒有顯著的就業優勢,反而受到歧視。
國企和國企對留學生的拒絕,使他們回國之路越來越艱難。 除了歐美一些理工科博士和一些商科碩士在就業市場上仍然很受歡迎外,社科碩士和博士的就業形勢也越來越嚴峻。 一些留學生在中國甚至受到嚴重歧視,就連名牌大學的博士也不得不尋找其他出路,比如轉入中學教育。 碩士、博士出國留學含金量不如以前了。
企業招生也變得更加精細化,首先要檢查留學生的專業是否屬於那些明顯的“高手”;其次,要注意學士學位,如果國內考不上學士學位,就算走捷徑出國留學攻讀碩士學位,也很難證明有什麼實力。
這些企業大多在過去十年中都經歷過與高學歷留學生相關的問題,都明白,無論他們的學歷多麼引人注目,他們的內功都是一團糟。
其實在國外,碩士學位是最不看重的階段,只是學習中的過渡階段,而歐美國家更重視學士和博士學位,碩士學位並沒有學士學位的崇高地位。
學歷不再是唯一的墊腳石,實力不足的碩士、博士注定只是乙個空殼。 因此,這些亂七八糟的留學生可以很容易地從國外大學獲得碩士學位。 但從現在開始,帶著這種“空白支票”回國,企圖打壓國內學生,就不再那麼容易了。
去年,上海在畢業生的“人才引進”中,並沒有明確表示不招收出國留學的碩士生,但實質上已經為他們擋住了去路,招聘要求中明確提到了“全國排名前100的高校碩士生”。
這種做法雖然沒有直接說他們不應該攻讀碩士學位,但實際上通過巧妙地設定條件,恰恰將他們排除在外。 有了這樣的指導下,國外“水朔”的好日子似乎已經結束了。
央企直接針對的是兩年以下的海外碩士學位,其實指的是碩士畢業一年就拿到文憑的國際學生,這種出國留學一般都比較貴,前十名靠的是父母的支援, 這與個人實力關係不大。
國企和央企很難準確區分沒有真正人才的碩士,所以拒絕考慮,公務員也不對他們關上大門。
畢竟要當公務員,需要嚴格的國考,每個環節都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可以充分考驗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沒有虛偽的餘地。
但筆者認為,這些留學生連在國內參加本科考試的能力都不足,參加國考更注重實際能力。 再加上他們複雜的背景,他們很可能無法通過政治審判。
在種種限制下,在國外攻讀一年制碩士學位的國際學生在國內的價值甚至不如學士學位。 鑑於國外一年制研究生的高昂學費,似乎真的失去了繼續學習的需要。
很多普通家庭的家長看到這個訊息,可能會鬆一口氣:畢業生的就業公平性得到了保障,對學生的自責感也可以減少。
最後,我想說的是,其實無論是學生還是家長,都明白家庭條件對學生的影響有多大。 富裕家庭的學生可以通過逃避激烈的競爭,選擇出國上大學。
相反,普通家庭的學生,父母可能一輩子都出不了家門,高考是他們改變命運的唯一機會,考上大學是他們全部的希望。
然而,一旦考上大學,如果乙個學生靠著自己的努力取得了進步,最後因為家庭經濟原因,被外國的“水大師”——當年高中班的最後一批學生——搶走了就業機會,實在是說不出的痛苦。
今日話題:對此,您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