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國威
臨近年底,中國人民銀行再次發布年度《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23)》,回顧分析了2024年中國經濟金融發展總體形勢,對金融領域存在的風險開出藥方。
2024年是新冠疫情衝擊社會的最後一年,複雜多變的國際環境給經濟執行帶來了極大的不確定性。 雖然我國在攻堅克難中穩住了經濟,基本完成了全年發展的主要目標任務,金融體系總體平穩執行,但經濟金融發展仍面臨新的挑戰,發展不平衡不足問題突出,一些領域存在風險隱患。 因此,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的發生也成為報告的重點。
作為對金融業的重要支撐,報告從六個維度全面描繪了保險業發展的基本情況,從風險監測預警體系和中小壽險公司健康發展的角度,從防範保險業系統性金融風險的角度提出了建議。
由此,保險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得到了進一步的明確。
-insurance today-
草圖1:規模增速和保費增速雙雙下降
健康保險作為最大的價值來源,卻陷入了增長瓶頸
面對近年來最艱難的一年——2024年,保險業表現如何?大量資料證明,行業經歷了非常艱難的一年,無論是前端溢價還是後端投資,甚至利潤都不理想。
報告還從資產規模、保費、投資收益、利潤等多方面勾勒出2024年中國保險業的全貌。
如下圖所示,保險業總資產從2024年增長到2715萬億元,同比增長908%,但增速同比下降2%43個百分點。
其中,壽險公司總資產已突破20萬億,達到23家37萬億元,同比增長928%;財產和意外傷害保險公司的總資產為267萬億元,同比增長896%;再保險公司總資產6719億元,同比增長1093%。
乍一看,正增長資料尚可,但作為保費主力的壽險板塊保費卻負增長2個百分點。
今年,雖然壽險公司實現了321萬億,同比增長278%,但由於人力規模急劇下降,保費增速仍有所下降,下降223個百分點。
尤其是最能體現保障功能的健保,連續兩年經歷低速增長,2024年全行業健保增速僅為244個百分點。 與 3. 相比 2021 年增幅36個百分點進一步下降。 2024年,這一數字高達15個百分點。
但是,報告中給出了另一組數字:
2024年一般人壽保險保費收入達到158萬億元,同比增長1693%;分紅型人壽保險、萬能險、投資相連保險分別錄得保費收入86109億、96億和363億元,同比增速。 87% 和 -245%。
這個壽險銷售數字也從側面證明,過去兩年也是增加終身壽險的火燒兩年,幾乎整個行業都轉向了增加壽險。
雖然保費增速進一步下降,但中國在保險密度和深度上仍與全球平均水平存在較大差距。
2024年,國內保險的密度和深度分別為3326元和3元88%,增加147元,減少0元05個百分點;同期的全球平均水平分別為 853 美元和 6 美元8%。
這意味著國內保險業仍具有廣闊的前景。
-insurance today-
小圖2:財產保險利潤小幅下滑
拓展非車險仍是財產險的主流
然而,非汽車保險已成為乙個很大的虧損製造者
2024年,財產險實現了149萬億元,同比增長87%,比上年增加6個78個百分點。 此外,隨著車險全面改革的不斷深化,車險業務佔比進一步下降,佔財產保險總保費的55%23%,下降 161個百分點。
車險全面改革後,非車險業務成為大多數財產保險公司關注的重點,且佔比連續六年上公升。 其中,農業保險業務保費佔82%,比上年增加1個07個百分點至17億農戶提供風險保障46萬億元。
乙個令人尷尬的事實是:“做大非車”的聲音曾經喊得有多大?現在是多麼的無助。
報告的資料支援了這一點。 2024年,財產和意外傷害保險公司受益於社交旅行的大幅減少和保險費率的降低,導致綜合成本率下降至9902%,同比下降205個百分點;然而,仍有53家財產保險公司在承保業務上虧損。 財產及意外傷害保險年內稅前溢利減少185% 達到 63582億元。
2024年依然如此,2024年可想而知。
2024年,非車險佔比進一步提公升,前10個月佔比達到47%,接近財產險市場的一半。 但從綜合成本比指標來看,非機動險綜合比例比行業整體高出1個百分點以上,接近101%。 這意味著你做的越多,你失去的就越多。
其中,責任險和信用保障險是虧損較大的,三者的綜合成本率突破105%,甚至超過115%。 退保、運費保險、船舶保險、特殊險等小額保險也難以實現盈利。
近年來,健康保險已成為第二大保險型別,高達995%的綜合成本率也說得太多了。
但與近年來壽險領域市場結構的調整相比,財產險市場基本穩定,品類固化。 2024年前五大財產保險公司保費市場份額為7397%,微增045個百分點。 除2024年大地依靠信用保險和車險業務超越中聯時,前五大財險公司基本穩定。
這也是馬修效應在財產保險市場中較為明顯的市場表現。
-insurance today-
草圖3:壽險利潤暴跌20%。
人壽保險的老五大家族又回來了
但投資回報率是10年來最低的
與2024年不同的是,一批中小進取型保險公司打破了以老牌企業為核心的市場格局。 國內壽險市場深度調整後,老五又回到了各自的位置。
2024年,前五大壽險公司的保費市場份額為5004%,下降 136個百分點。
從上圖可以看出,自2024年以來,除中國人壽、中國平安外,原始保費收入排名前五的壽險公司持續排名合併,並在2018-2024年的兩年中趨於穩定。
2024年以來,中國人壽、平安、中國太保一直位居前三,而新華、泰康、華夏則激烈爭奪第四、第五名,隨著中國人壽的收購,演變成新華保險與泰康人壽的競爭。 2024年,泰康人壽的康養戰略初見成效,首次晉公升至行業第四位。
受資本市場波動加劇、準備金增加等因素影響,壽險實現稅前利潤96271億元,同比減少3868%;淨利潤 127211億元,同比減少2089%。46家壽險公司錄得虧損。
根據2024年四季度綜合風險評級,C、D公司分別為16家、11家,同比增加8家、7家,居多為中小型壽險公司。
中小型壽險公司的風險也將是本期監管的重點領域。
報告提到,2024年7月,銀保監會完成對天安財產保險、中國人壽、天安人壽、宜安財產保險等四家保險公司的收購,行業風險處置進一步加快。
進入2024年,天安人壽、中國人壽更名,恆大人壽、百年人壽、上海人壽進入風險處置的最後階段,這意味著相關風險公司將加快處置速度。
-insurance today-
中小型壽險公司面臨什麼問題?
以及如何改進,報告給出了三點建議
如上圖資料所示,隨著內外部環境的巨大變化和深度轉型的加速,各類風險日益暴露,尤其是經營背景相對薄弱的中小型壽險公司,成為行業系統性金融風險爆發的風險點之一。
對此,報告總結了目前部分中小型壽險公司存在的風險和隱患。
公司治理失敗,資金被非法占用。 部分中小壽險公司未能履行“三委一層”職責,公司治理內部制衡機制失效,導致保險資金被中小股東和實際控制人非法占用,用於支援產業擴張、專案開發、債務償還等。
過分追求規模擴張。 一些壽險公司以“高成本負債+高風險投資”的發展模式追求規模擴張,忽視風險管控能力,用高成本資金贏得高風險回報,最終導致風險。
在產品差異化和開發渠道方面存在諸多挑戰。 一些中小型壽險公司產品差異化小,過度依賴短期激勵、頭等戰等手段進行同質化競爭,難以形成有效的盈利模式。 一些中小型壽險公司在銷售渠道上嚴重依賴國外,“話語權”薄弱,導致保險業務價值率下降,利潤空間進一步壓縮。
因此,報告結合我國保險業發展現狀,從三個方面總結了促進中小壽險公司健康有序發展的建議。
改善公司治理。 夯實機構主體責任,加強公司治理建設,有效發揮“三委一層”制衡作用。 在充分保護股東合法權益的同時,嚴格約束股東和實際控制人的行為,督促股東依法依規行使權利、承擔股東責任。 加強投保人、保險保障**等利害關係人對中小壽險公司的外部約束。
提高監管效率。 加強對壽險公司股東權益的監管,防止大股東操縱。 對業務規模異常的中小型壽險公司,應當早發現、早預警、早糾正。 對中小壽險公司資金使用情況實施更加嚴格的分級、分類和滲透監管。 嚴厲打擊違法行為,加大行政處罰力度,嚴肅查處風險背後的違紀違法行為。 對壽險公司集中的地區,加強監管資源配置,提公升監管能力。
推動壽險行業回歸本源,實現高質量發展。 中小壽險公司應立足於長期可持續發展,聚焦細分市場,實現特色經營,走差異化發展之路。 要更加注重責任方的管理,遵循壽險的設計原則和定價規則,開展更多的長期保障業務。
附言
加強系統性金融風險監測
構建系統重要性保險公司評價和保險公司關鍵職能識別兩大體系
如果說在2024年,不確定性的灰犀牛已經將保險業在前幾年快速發展中積累的問題浮出水面,尤其是在壽險行業,投資收益的下降和人力規模的大幅下降,使得大多數保險公司面臨生存困難,風險敞口更大。
那麼,在2024年**經濟工作會議和**金融工作會議之後,保險業的風險防範有了更明確的方向,特別是對於問題金融機構的風險處置,“定點炸彈處置”將成為重點任務之一。
報告從“系統重要性保險公司評估”和“保險公司關鍵職能識別”兩個欄目中闡述了國際系統性金融風險監測預警的經驗,並總結了我國建立相應監管體系的最新進展。
一方面,2024年國際金融危機後,解決“大而不能倒”問題,加強對具有系統重要性的金融機構的監管,成為全球金融監管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
例如,加強對特定保險機構的風險監測和評估,制定統一的全球資本監管標準,加強對更多國際活躍保險集團的監管,持續推進保險公司追償處置機制建設。
另一方面,對於陷入困境的公司的風險管理,FSB將保險公司的關鍵功能定義為保險公司向外界提供的業務,該業務在合理的時間內無法以合理的成本進行替代。 關鍵功能的突然中斷可能對金融體系和實體經濟產生重大負面影響,引發風險傳染,削弱市場信心。 因此,金融穩定理事會建議,處置階段的首要任務應是確保關鍵職能部門繼續提供服務,或按計畫有序關閉。
我國是最早開展保險公司追償處置機制建設的經濟體之一。 自2024年以來,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銀保監會”)定期制定和更新“恢復處置計畫”,2024年,中國銀保監會發布了《銀行保險機構恢復處置計畫實施暫行辦法》,將更多符合條件的保險公司納入恢復處置計畫要求的適用範圍。 並就具體實施方法提供了指導和示例。
從識別方法上看,國內保險公司關鍵功能識別採用“自下而上”的方式,即以保險公司提供的金融產品和服務為基礎,綜合考慮規模、風險保障金額、客戶數量、市場影響力、可替代性等因素,對各項功能進行評價,據此識別關鍵功能,並報監管部門審批。
隨著2024年一系列風險投資公司風險處置的結束,它講述了這一程序的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