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由中國國家話劇院、中國電影有限責任公司聯合出品、中央電視台聯合出品的首部院線電影《抗戰文藝》在北京中國電影國際電影館黨史館CINITY影院正式上映。 據悉,明年1月,該片將在全國影院預約點映。
抗戰中的文藝“新聞發布會。
值得一提的是,25日活動當天是中國國家話劇院建校82周年,正式成立22周年。 中國國家話劇院院長田沁新在致辭中說,中國國家話劇院是文化和旅遊部直屬的國家藝術團,劇院的起點是延安雁河畔,其前身是始建於2024年9月的延安青少年藝術劇院。 2024年,中國青年藝術劇院成立2024年,實驗劇場成立2024年12月25日,兩座著名劇院成立為中國國家劇院。 82年來,劇院始終堅守延安的初心,延續延安的紅血脈,堅守文藝為民的崇高使命,用幾代劇工作者的默默耕耘和辛勤耕耘,創作了一大批舞台美術佳作, 擁有雄厚的藝術創作資源和燦爛的戲劇文化傳統。”
中國國家話劇院院長田沁新致辭。
近兩年,隨著聚焦新四軍訊號兵戰鬥生活的《鐵流東進》、追溯抗戰精神面貌的紀錄片《抗戰文藝》和追溯抗戰文藝精神的“文學館”的推出, 《鼓樓裡的那些事》講述了基層法官深入百姓和社群生活的生動故事,《蘇堤的春曉》,講述了北宋大作家蘇東坡等戲劇,作為見證人、參與者,以及《蘇堤的春曉》等戲劇, 講述了北宋大作家蘇東坡的故事。中國國家大劇院是記錄者、讚美者,用優秀的藝術作品書寫著無盡的人民史詩,熱情地描繪了新時代、新征程的波瀾壯闊氣息。
作為中國國家話劇院首部原創紀錄片劇,《抗戰文藝》涉及魯迅、郭沫若、毛盾、巴金、老舍、曹禺、田寒、夏燕、歐陽玉謙、洪申、聶二、冼星海、丁玲、張瑞芳、舒秀文、白洋、秦怡等文藝大師, 用華麗的筆觸,展現了從2024年到2024年,愛國文藝家們為了尋找出路,用文藝進行探索和鬥爭,最後在抗戰結束時,齊聚延安,在黨的文藝政策的正確指引下,確立了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方向。
《抗戰文藝》劇照。
弦樂歌聲永不停歇地歌唱山川。 《抗日戰爭中的文藝》於去年國慶節期間在北京國家大劇院成功首演。 該劇由國家大劇院院長田欽欣執導,匯聚了戲劇、電影、藝術等領域的優秀創作者,多位明星演員聯袂出演。 然後,該節目於去年11月付費在所有網路平台上播出。 通過數位化、影視拍攝手法,創造性地運用“影像+舞台”的當代創作語彙,將裝置影像藝術與戲劇表演藝術融為一體,對光影、演技、歌聲的演繹讓人聯想到多事之秋。
談及明年1月將在大銀幕上正式與觀眾見面的《抗戰文藝》,田沁欣表示,《影視》是拓寬戲劇舞台邊界的又一次新嘗試。 “中國國家話劇院不斷探索藝術與技術融合的新路徑、新方法,以新形式、新節目、新理念、新表現形式推動戲劇藝術創新發展。 紀錄片《抗戰文藝》的影視呈現是重要成果之一。 ”
活動現場,《抗戰文藝》主創、演員、多年堅持參加劇場工作的演員、劇場退休員工及新入職員工代表紛紛上台發言。 在劇中以影像形式飾演“話劇皇帝”金山的孫紅雷說:“今天我看到一些特意招募的演員,比如我的弟弟張藝興。 今天是大家齊聚一堂,這麼多優秀的作品,以及人才的引進,讓我們看到了劇院發展的新氣象。 ”
張藝興(左五)等青年演員發言。
飾演魯迅的段奕巨集在致辭中回憶了排練階段的艱辛,“感謝田欽欣導演給了我這樣的力量——信念的力量、創造的力量、戲劇的力量。 ”
段藝紅、孫紅雷等演員發言。
在劇中飾演聶耳的羅一舟說,他一直牢記聶耳先生的一句話,“'不接觸生活,不為生活寫作,不鍛鍊人格,就寫不出偉大的作品。 這句話告訴我們要腳踏實地,要有創造力。 剛剛辦理完入職手續的張藝興表示,未來他會更加關注藝術,深入生活,扎根於百姓,創作出好的作品,“舞台上會有新作品與大家見面。 ”
據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傅若青介紹,“今年7月,中國電影與華語建立了戰略合作關係。 即將在全國院線上映的院線電影《抗戰文藝》就是在這樣的時代機遇和密切合作下誕生的。 它不僅是中國國家大劇院的第一部院線電影,更是電影和戲劇兩種藝術形式的深度融合。 ”
中國國家話劇院院長田欽新表示:“自與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以來,雙方共同努力,踐行建設數字中國的目標。 ”
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