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春祥:在共建“一帶一路”的大背景下,如何做好客家文化的海外傳播?

Mondo 財經 更新 2024-01-30

新華社南昌12月21日電(記者 王磊)在共建“一帶一路”的大背景下,如何做好客家文化海外傳播工作?

專訪贛南師範大學客家研究院院長、客家研究中心主任溫春祥。

中新社記者 吳鵬泉.

目前,世界上約有8000萬客家人,除廣泛分布於中國外,還分布在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泰國、新加坡、越南、美國、秘魯、毛里裘斯等80多個國家和地區。 隨著客家人的足跡,客家文化已經傳遍了世界各地。

客家人是如何走向世界的?客家文化海外傳播的現狀如何?在共建“一帶一路”的大背景下,如何做好客家文化的海外傳播工作?贛南師範大學客家研究院院長、客家研究中心主任溫春祥教授近日接受中新社《東西方問題》專訪解讀。

以下為訪談實錄

中新社記者:客家人從何而來,又是如何走向世界的?

客家人歷史上第四次遷徙的路線圖陳列在贛南客家文化博物館。 攝影:劉立新。

溫春祥:什麼是“客家”?客家人從哪裡來?它一直是客家研究和討論中的乙個重要問題,迄今為止已經形成了幾種不同的觀點。 一種觀點認為,客家人是從中原遷徙而來的漢族人的後裔,而這種觀點的依據是羅祥林的《客家起源考》,其中他引用了大量的客家家譜,論證客家人的祖先是來自中原的漢族人, 經過五次大遷徙後,他們向南遷徙到華南各地。

第二種觀點認為,客家人主要是南方百越人的後裔,與從中原遷徙而來的漢族人融合而成,代表作是方學佳的《客家起源與探索》。

第三種觀點認為,客家人主要是中原地區的漢族人,而華南地區的原住民,尤其是佘族,是從羅祥林早期的代表作《客家學概論》的源頭融合而來的,客家人人與福建邊地區的原住民佘族混雜在一起, 廣東、江西兩省,這種觀點得到了學術界大多數學者的認可,因此羅祥林的“客家觀”前後都發生了變化。

客家人遷徙海外,主要是明清時期以後。 由於客家人居住在山多田少的地區,素有“八山一水一田”之稱,隨著人口的增長,貧困的客家人通過中國契約勞工進入非洲和東南亞。

今天,客家人遍布世界五大洲,其中東南亞人數最多。 印尼、馬來西亞有100多萬客家人,泰國、新加坡有數十萬客家人,越南、緬甸、印度、日本、菲律賓、美國、秘魯、牙買加、毛里裘斯、南非等地有大量客家人。 隨著移民潮的到來,有一種說法是“哪裡有太陽,哪裡就有中國人,哪裡就有客家”。

早期遷徙到東南亞的客家人以採礦業為主,開採的礦產以金、錫為主,同時從事農業生產、種植經濟作物、從事港口、發展運輸和航運業等,在各個領域都取得了豐碩的成就。

中新社記者:客家文化起源於何處?

溫春祥:客家文化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文化淵源既是中原文化的根源,也是閩粵贛山區文化的脈絡。

客家文化作為一種移民文化,其核心一直傳承著傳統的儒家文化,在長期的遷徙和移民中,客家人形成了德行、崇拜、修養傳家、愛國、愛國愛國的高尚精神和優良品質,這些精神品質都植根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 是客家移民代代相傳的文化基礎。

關西新威是最具代表性的客家房屋,被譽為“東方古羅馬城堡”,2024年入選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攝影:劉立新。

中世紀早期,閩粵贛邊地區以百越人為主,唐宋時期為侗族人聚居區。 在移民過程中,客家祖先與福建、廣東、江西等地原住民融合在一起,山地和邊緣的自然造就了客家人勤勞、誠實樸實、開拓進取的性格,是客家人發展山區、拓展海外的重要精神支柱。

中新社記者:客家文化在海外傳播的現狀如何?

溫春祥:客家文化蘊含著豐富多彩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閩西的土樓、粵東的龍屋、贛南的圍屋都是其建築的典型代表,也是因時地原因而出現的建築發明。 客家圍屋是一種集祠堂、家、堡等功能於一體,具有鮮明防禦特色的封閉式客家住宅。 客家民俗文化更是豐富多彩,節日、民俗廟會、宗教儀式、歌劇,以及客家人的日常生活,也成為客家人無法解決的鄉愁。

遊客參觀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虎坑鎮洪坑村的客家土樓。 攝影:劉桂雄。

隨著客家人向海外遷移,客家文化也被帶到了世界的各個角落。 早期的客家移民建立宗族會堂,組織各種社會文化活動,與村民建立友誼客家社群建立,客家文化隨客家移民傳播到海外。

社會在不斷發展,以網際網絡為代表的資訊科技日新月異,通過網際網絡和社交平台,客家文化正以更快、更直觀的方式傳播到世界各地。 這樣,更多的人能夠通過各種渠道了解和接受客家文化,進一步加強客家文化在世界多元文化中的影響力。

中新社記者:在“一帶一路”倡議下,如何做好客家文化海外傳播工作?

溫春祥: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識和了解中國文化,特別是關於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倡議,為客家文化的海外傳播提供了新的機遇。

進入新時代,海外客家人經歷了代際更迭,客家文化的海外傳播和傳承也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 在共建“一帶一路”的背景下,要做好客家文化的海外傳播,首先要用鄉愁和家鄉之聲作為聯絡家鄉的紐帶。 客家人中流傳著“賣祖地不如忘祖傳”的俗話,許多客家社團組織至今仍堅持講客家話。

第32屆世界客家大會客家祠堂祭祖儀式在客家文化城舉行。 攝影:劉立新。

其次,要以傳統民俗節日為主要載體,加強海外客家同胞的家園情結。 數百年來,漂洋過海的客家人在異國他鄉辛勤耕耘,豐富多彩的客家民俗文化也像種子一樣傳播到海外,生根發芽,成為凝聚海內外客家人的精神紐帶。

第三,以民族文化為核心,加強文化網路聯結。 特別是,世界客家大會被用作加強跨境和跨區域文化聯絡的平台。 世界客家大會是全球最具影響力的華人盛會之一,也是海內外客家村民聯絡家鄉友誼、開展跨國、跨區域交流的重要載體,也是各國和地區客家人開展經濟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舞台。

第32屆世界客家大會暨首屆客家民俗文化藝術節現場。 攝影:劉立新。

世界客家大會於2024年9月首次在香港舉行,至今已在亞洲、美國和非洲的24個國家和地區舉辦了32屆,至今已有50多年的歷史。 會議規模從幾百人擴大到幾千人,內容也融為一體,經貿合作、文化交流。 世界客家大會的舉辦,引起了全世界客家人、當地人民和社會的關注和關注,客家文化也得到了廣泛傳播。

中新社記者:客家文化在促進中外文明交流互鑒方面發揮著怎樣的作用?

溫春祥:客家文化是一種移民文化,無論是在中原遷徙到南方與當地原住民融合的過程中,還是在從中國遷往海外的過程中,都與當地文化相互借鑑、融合、促進,形成了獨特的民族文化。

海外客家人不僅為所居住國家和地區的社會事業做出了不小的貢獻,也為祖籍國的經濟文化建設做出了不少貢獻。 例如,移居東南亞的客家人與當地人民聯合起來反抗殖民壓迫在經濟上,積極發展實業,致力於教育,建立交通,同時在祖(母)國投資企業,資助教育,發展醫療,傳播科學技術。

客家文化也是民族文化。 無論遷往**,客家人都有尋根的傳統,具有高度的民族認同感和凝聚力,客家文化的海外傳播,對於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鍛造中華民族強烈的共同體意識,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客家文化向海外傳播的經驗,對於在世界範圍內建立民族、宗教和文化多樣性,實現國際合作,建設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義。 (完)。

受訪人簡介:

溫春祥,畢業於廈門大學人類學與民族學系,歷史學博士,現任贛南師範大學教授、客家研究院院長、客家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江西省區域文化研究會副會長、贛州客家聯誼會常務理事, 贛州市專家協會專家,中國河洛文化研究會理事。在《世界民族》、《民俗學研究》等期刊發表文章30餘篇,出版專著《文化表達與民族認同——新文化史視角下江西、閩粵鄰近地區民族研究》,主編《甘肅南部民間文獻》系列10卷,主編著作4部主持國家社科研究專案1項,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專案、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等專案10餘項。

相關問題答案

    “一帶一路”藍皮書系列發布

    人民網北京月日電 記者徐維娜 日前,推進 一帶一路 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會同外交部 科技部 生態環境部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等部門,分別學習編纂了 一帶一路 人文聯絡 創新絲綢之路 綠色絲綢之路 中醫藥國際合作 中國 亚细安發展 中非發展 中拉發展 等本藍皮書,系統闡述了共建 一帶一路 重點領域和地區合作...

    共建“一帶一路”綠色成為發展底色

    一帶一路 倡議提出年來,綠色低碳 可持續發展理念逐漸深入人心。國家發改委區域開放司司長徐建平近日召開的特別記者會上表示,綠色絲綢之路建設十年來取得積極成效,國際合作平台不斷完善,務實合作舉措不斷深化。而 綠色 則成為共建 一帶一路 的鮮明底色。座談會上,還發布了共建 一帶一路 民心相通 綠色絲綢之路...

    新華社評論:“一帶一路”倡議為全球人權治理注入新動力

    新華社北京月日電 一帶一路 倡議為全球人權治理注入新動力。新華社記者謝彬彬。中國人權發展協會與新華社國家高階智庫日聯合發布 為了更美好的世界 人權視角下共建 一帶一路 十年 智庫報告。報告認為,一帶一路 倡議承載著人民對和平安寧的期盼 對共同發展的追求 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對文明交流的渴望,致力於讓各...

    線上閱讀 “一帶一路”倡議的成就與挑戰全景解讀

    年是 一帶一路 倡議提出十週年。十年來,一帶一路 倡議吸引了近萬億美元的投資,形成了多個合作專案,在相關國家創造了萬多個就業崗位,使近萬人脫貧。一帶一路 倡議在促進中國與建設國互聯互通與合作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已成為全球公益和國際合作的熱門平台。與十年前相比,全球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百年一遇的疫情對...

    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國企民營企業將再創佳績

    今年是 一帶一路 倡議提出十週年,在 了解中國 國際會議 廣州 的會場,一帶一路成為眾多嘉賓的熱議話題。在月日舉行的 深化務實合作 高質量共建 一帶一路 研討會上,中國經濟體改革研究會會長 國家衛生委員會原副主任彭森,巴基斯坦 了解中國 論壇主席 巴基斯坦前中巴經濟走廊特使扎法爾 烏丁 馬哈茂德等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