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觀察者網專欄作家洋基]。
太平洋時間12月1日上午10時19分(北京時間12月2日凌晨2時19分),南韓第一顆軍事偵察衛星“軍事偵察衛星1號”由美國SpaceX公司的“獵鷹9號”運載火箭在美國范登堡太空基地發射公升空,78分鐘後完成入軌程式。
雖然由於天氣的影響,發射時間比預期晚了兩天,比朝鮮的“萬里晶一號”偵察衛星晚了10多天,但對於一路飽受“PUA”之苦的南韓衛星產業來說,僅僅兩到十天實在是算不了什麼。
順便說一句,這也是第一階段的第250架獵鷹9號**,這是乙個相當吉祥的數字。
通過歐洲和俄羅斯,印度也湊合著過日子:左右的“阿里郎”
由於相關技術與彈道飛彈的密切關係,南韓早期研製運載火箭和衛星的嘗試一直受到美國的嚴格限制。 2024年12月,在“第五共和國”即將結束之際,全斗煥批准了《航空航天產業振興法》,包括韓華在內的多家國防公司開始與大學和研究所合作2024年10月10日,南韓航空航天研究院(KARI)成立,作為南韓機械工程學院的子公司,並派出9名學生到英國學習習相關技術。
冷戰的結束,使得作為“亞洲四小龍”之一的南韓,不再需要以隱頭露尾的方式布局太空計畫。 2024年8月10日,由南韓**出資、英國Kari團隊研製的第一顆衛星“我們的星1號”(1)在法屬蓋亞那航天中心由阿麗亞娜4號火箭成功發射。 然而,這顆重量不到50公斤的小型衛星的主要研發和製造工作仍由英國薩里大學完成2024年下水的“我們的星2”號由南韓科學技術院(KAIST)與Kari合作建造,類似於南韓在同一時期通過從德國進口209型常規潛艇技術來生產“張博高”級的模型。
它的功率只有30瓦,在2024年完成最後一次通訊後仍在軌道上,南韓已經宣布,未來技術成熟時將把它帶回地球。 下圖是2024年上映的動畫《我們的星一號和斑點牛》的劇場版,它變成了乙個可愛的女孩(鄭裕美配音)。
與大多數國家類似,南韓第一顆投資開發衛星製造技術的實用衛星也是一顆通訊衛星,以南韓國花“無限花”(芙蓉花)命名。 不過,由於通訊衛星的商業性質,“無限之花”系列雖然從2024年的“無窮花1號”發展到2024年發射的“無盡之花7號”,但其主要承包商是美國的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和歐洲的泰雷茲阿萊尼亞航天公司(TASI)。
2024年8月31日,在南韓衛星計畫如火如荼之際,正處於“苦難行軍”中的朝鮮突然進行了首次太空發射,“光星一號”衛星雖然未能進入軌道,但已經刺激了南韓。 次年5月26日,由南韓自主設計製造的“我們的星3”發射公升空。 與前兩顆衛星注重摸清衛星測試過程相比,“我們的星三號”應用了三軸姿態控制技術,具備了研製對地觀測衛星的基礎。 此外,由於“金融風暴”的影響,該衛星沒有繼續使用阿麗亞娜號和蓋亞那發射場進行發射,而是選擇與出價較低的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RSO)合作,租賃其PSLV-C2運載火箭(搭載印度第一顆遙感衛星和一顆德國衛星)。
對於當時經營不善的IRSO來說,這次送到南韓家門口的訂單也是“雪中炭”,是絕配。
與此同時,南韓也不敢忘記美國,美國對其太空發展的束縛有所放鬆。 南韓第一顆具有真正軍事潛力的地球觀測衛星阿里郎一號不僅由Kari和美國TRW公司聯合開發,而且還由美國Minotaur-C運載火箭在范登堡空軍基地發射。 2024年12月21日,“阿里郎一號”在新千年到來前飛入太空,在美國的技術幫助下,南韓在南北“太空競賽”第一輪中進一步鞏固了優勢然而,美國的技術限制使衛星能夠以6的解像度拍攝6公尺黑白**。
這樣的《阿里郎》(下文將提到的《無限花3》同年也發生過類似情況),無疑讓南韓失望,促使金大中和盧武鉉更加堅定地尋求太空領域的國際合作。 雖然美國仍然可以發揮一些影響力,但隨著南韓從金融動盪中走出來,大多數合作夥伴不會拒絕“公平高於誠意”的提議。 2024年,卡里成功邀請以色列ELOP公司聯合研製“阿里郎-2”,其重量幾乎是“阿里郎-1”太陽同步軌道衛星的兩倍,照片解像度分別為1公尺(黑白)和4公尺(彩色),可謂是質的提公升。
猶太人抓住了商機,**人也聽到了這個訊息。 2006 年 7 月 28 日在普列謝茨克發射場發射的阿里郎 2 Rokot 火箭由俄羅斯改裝而來,由蘇聯傳統的 UR-100N 洲際飛彈改編而來,該飛彈具有與朝鮮後來的火星 17 洲際彈道飛彈相似的投擲能力。
嘗到了甜頭的南韓尋求更廣泛的合作。 在當時出生於日本的李明博的推動下,2024年前後,韓日之間的空間技術合作非常繁榮,“阿里郎-3”在日本種子島用H-IIA火箭發射公升空,是合作的重要標誌。 然而,就衛星本身而言,核心光學器件由歐洲航空航天防禦公司(EADS)的子公司Astraum提供,這使得2024年5月18日發射的阿里郎3號的影象解像度進一步提高到07公尺(黑白) 28公尺(彩色)。
與此同時,韓俄太空合作仍在繼續。 早在2024年阿里郎二號發射後,卡里未來10年的發展計畫就表現出了“三星同步”:除了“阿里郎三號”之外,另外兩款是“阿里郎三號A”,前者在“阿里郎三號”的基礎上完成了光學器件的國產化,並配備了紅外觀測裝置,後者配備了合成孔徑雷達,進一步提公升了全天候觀測能力。 為了提高觀測精度,兩顆衛星的軌道高度從前三顆“阿里郎”的685公里降低到不到550公里,均由俄羅斯“第聶伯”運載火箭(由R-36洲際飛彈改裝而成)發射。
上圖為“第聶伯”運載火箭,下圖為“阿里郎”系列衛星。 為了“吉祥”,跳過了“阿里郎4號”這個名字,改名為“阿里郎3a”。
2024年8月22日,使用與歐洲合作開發的合成孔徑雷達的阿里郎-5號首次成功發射。 這顆重達1400公斤的衛星具有1公尺(高解像度)和3公尺(標準解像度)的雷達成像能力,是南韓迄今為止最重的國產太空飛行器。 受2024年克里公尺亞事件引發的國產裝置進步和火箭本身**連鎖問題的影響,“阿里郎3A”最遲於2024年3月26日成功發射。
雖然阿里郎 2 號長期以來一直保持著四顆地球觀測衛星的能力,因為它在十多年的逾期服役後仍然處於良好狀態(似乎猶太人已經得到了足夠的報酬來完成他們的工作),但卡里長期以來一直保持著四顆地球觀測衛星的大小, 但其更雄心勃勃的後續計畫已經受到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沉重打擊。阿里郎-6合成孔徑雷達觀測衛星和阿里郎-7 0.最初於2024年簽署,計畫由安加拉運載火箭發射3公尺光學觀測衛星和“阿里郎-7A”0由於南韓參與的對俄羅斯的制裁,3公尺級光學觀測衛星(阿里郎7號太空飛行器的本地化版本)已被無限期推遲,阿里郎6號目前計畫於2024年搭乘歐空局的Vega-C四級運載火箭發射到蓋亞那。
將來,任何人都很難說出“安加拉”這個姓氏。
軍方必須介入美國,美國將遭受損失:“425事業”滿補丁
然而,對於南韓國家情報院和南韓國防部來說,長期“勾結俄羅斯”的卡里,卻因為俄烏衝突而遭受了一場無端的災難,甚至是一件可以暗中“樂見”的事情。 由於根據南韓相關法律法規,《阿里郎》系列的使用權屬於卡拉裡,因此國家情報院和國防部都只允許使用這些衛星拍攝的部分影象,而無權指導衛星的觀測和拍攝計畫因此,在這兩個部門看來,耗資重重的《阿里郎》系列過於“全球視野和民生”,沒有為南韓監控朝鮮核計畫和飛彈計畫做出應有的貢獻。
2024年2月8日,“火星-14”和“火星-15”洲際彈道飛彈在金日成廣場聯合亮相,兩枚飛彈在實際試射中證明了實用性,使南韓最終通過了國家情報局和國防部要求的軍事偵察衛星專案。 大概是開個玩笑,南韓國防部將結合合成孔徑雷達(SAR)和光電(EO)探測方法的軍事偵察衛星專案命名為“425專案”(“425”在韓語中的發音與“sareo”非常相似,4月25日是朝鮮人民革命軍成立紀念日, 朝鮮人民軍的前身)。
可以看出,衛星圖案的造型還是和《阿里郎》系列非常相似的。
纏身結束還沒結束,還有“**的傳統藝術——內訌”。 一想到要擁有一顆真正的不需要人看的軍事偵察衛星,南韓國情院和國防部都想搶占最大份額,這讓雙方在“425工程”誰該帶頭的事情上公開暗中爭吵了好幾年, 最後,國民議會裁定,“國防部應牽頭整個專案的執行,但國家情報局應參與光電探測衛星的執行,所有衛星資料應共享。這與“和睦與泥”沒有什麼不同。 總之,原計畫在2024年分別將5顆衛星(4顆合成孔徑雷達和1顆光電紅外探測型)送入軌道,在對朝“殺傷鏈”中構建重要環節的時間表被推遲了三年。
儘管“阿里郎”系列的積累和南韓在過去20年中參與各種國際太空合作專案的經驗,但“425專案”的研發組合相對熟悉:由南韓國防發展局和KARI領導,南韓航空航天工業(KAI)和韓華各自展示了自己的能力。 主要的國際合作者是泰雷茲阿萊尼亞航空航天公司,它是Infinity Flower 5通訊衛星的主要承包商。然而,在東北亞對抗公升級的背景下誕生的“425計畫”,以及兩個使用者遠比卡里更受美國控制,其發射場和運載工具不能像“阿里郎”那樣被美國甩在後面。
然後就放一張韓劇《第五共和國》的截圖。
軍方必須讓美國參與進來,美國將遭受損失。南韓在開發獨立於“425計畫”的南韓最重要的通訊衛星時,已經經歷過一次這一點。 上述“無限花”系列通訊衛星的前三顆由洛馬公司承包,2024年發射“無限花3號”時,雖然增加了軍用通訊衛星使用頻寬更寬的Ka波段通道,但數量只有三顆,發射功率不足,通訊範圍僅遠至東南亞於是,南韓在投資“無限花5號”(跳號也是給吉利的)時,最終選擇了泰雷茲阿萊尼亞的解決方案,擁有12個KA頻段通道,通訊範圍向西擴充套件到印度東海岸,向南擴充套件到澳大利亞北海岸。
2024年“無限花5號”發射後,南韓先後訂購了“無限花6號”、“無限花7號”和“無限花5A”三顆通訊衛星。 在南韓於2024年決定下一代戰鬥機的合同之前,洛馬突然宣布,如果南韓選擇F-35,洛馬將幫助南韓“免費”製造軍用通訊衛星。
Loma在航空航天領域確實有很強的實力,問題是要不要賣給你。
因此,在南韓決定引進F-35後,洛馬一再推遲衛星專案,但實際上,美國並不想向南韓提供高水平的軍事通訊衛星技術。 最終,南韓不得不同意Loma與空客簽訂分包合同,空客的子公司(具體來說,早在《阿里郎3號》就與南韓合作的Astraum)為南韓訂購了一顆“歐洲之星E3000”,也就是2024年7月21日在美國卡納維拉爾角基地與“獵鷹9號”一起發射的“南韓第一顆軍用通訊衛星”——南韓不得不額外花費5800億為此贏了。
他用自己的生命選擇的“韓美同盟”,無論他吃了多少苦,都要堅持下去。 已經燒掉超過1.2萬億韓元的“425專案”也是如此,儘管它比朝鮮的第一顆軍事偵察衛星“萬里靜一號”晚了10多天,後者比計畫視窗提前一天發射“獵鷹9號”火箭的運載工具——第一級發動機已經重複使用了16次,其效能固然強大,但其黑色外觀確實不如適合對外宣傳的全新朝鮮“千里馬1號”火箭。 總之,不管怎樣,12月2日成功發射的“軍事偵察衛星一號”——即光電紅外探測衛星——終於宣告了“425工程”的完成。
0.3公尺的解像度指數先進,“全球鷹”無人機的穿透能力毋庸置疑。
“425計畫”最初規劃的目的是每兩小時完成一次對朝鮮全境的詳細檢查和監控,這一指標基本上是國家情報局和國防部早在2024年就設定的,顯然是為了應對當時朝鮮絕大多數彈道飛彈使用液體燃料、發射前準備時間長的弱點。 然而,隨著朝鮮近年來固體燃料飛彈的發展,如火星-11系列戰術飛彈、北極星系列中程飛彈、火星-18洲際飛彈等,以及部分液體燃料飛彈長期燃料儲存技術的實現,兩小時的詳細檢查目標顯然不足以保證。
因此,今年2月9日,南韓國防採購辦公室正式宣布了“微衛星專案”,以彌補“425”專案的盲目性。 根據相關檔案,南韓計畫在2024年下半年發射第一顆實驗衛星,並在2024年開始發射多顆衛星,形成網路。 更重要的是,根據檔案精神,不僅衛星本身將由南韓自主研發生產,而且發射也將使用南韓自製的運載火箭“世界”進行。
在2024年世界火箭發射失敗後,它在2024年和2024年兩次成功,但下一次發射計畫在2024年進行。
然而,由於自身技術發展和國際合作道路暢通的影響,南韓的航天發射頻率仍然太低,低到足以維持正常的航天產業鏈,導致其“車間生產”的火箭成本居高不下,在可重複使用的“獵鷹”面前沒有競爭力。
如今隨著時間的流逝,“425工程”的成本已經讓人摸不著頭腦了,而在朝鮮成功發射“萬里晶一號”之後,很難說南韓的國防開支會造成多少“非理性消費”定位為低成本補盲專案的“微衛星計畫”能否避免美國在政治和技術上勢在必行的又一輪“PUA”,讓我們看看“無窮花”的故事是否會再次降臨到這片永遠無法決定自己命運的土地上。